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建设"鄂西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通过遵循"绿色"基调,坚持"两型"道路;整合资源、推进"鄂西圈"一体化发展;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塑造区域整体形象;因地制宜,寻找新的发展点,加大旅游产品整合力度,扩大市场辐射范围等措施,实现"鄂西圈"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湖北省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相似文献   

2.
桂林旅游资源特色及产品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和优化的基础,要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或旅游产品的优化必须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桂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是以山水风景及山水文化为主体,以丰富的其他旅游资源为补充,资源质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在此基础上,对桂林旅游产品优化的建议为:整合山水旅游产品、融入文化旅游产品、做大会议和商务旅游产品、做好安全文章、优化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丽  段圣奎 《特区经济》2010,(12):159-160
苏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本文从整合角度,提出开发主体、开发空间、开发产品三个层面的苏北旅游发展新思路。通过不断动态综合,使旅游资源和谐、完整和一体化,促进苏北区域旅游业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4.
地质公园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于推动地学科普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制约了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些困境,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公园发展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深挖内涵、重视科普、严格保护、整合资源和打造特色等五个方面路径,以期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从创新产品展示形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深入挖掘资源内涵,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地域文化特色节庆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整合的含义包括区域内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企业之间的整合,各类型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各类旅游资本的整合,旅游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整合,较大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等几个方面.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北89公里的翁牛特旗为例,谈谈区域内旅游资源初始开发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整合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旅游吸引物是一个综合体,包括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并对其中的概念进行了详细地辨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既是开发、利用盘锦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盘锦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旅游兴市,建设国际性旅游胜地,盘锦旅游业需整合、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开发新旅游景点,整合旅游资源,提升盘锦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旅游持续竞争力提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琼 《特区经济》2008,(5):52-54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配套完备,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应通过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推进旅游开发一体化;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市域东部旅游网络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体现特色,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等举措提升其旅游持续竞争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卢小琴 《特区经济》2013,(12):131-133
针对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根据其近25年的入境旅游接待数据,分析了客源市场的地理空间结构和游客在省内的流向,认为湖北入境旅游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客源国分布广泛但游客入境后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及恩施三地,得出湖北入境旅游市场具有发展势头强劲、抗风险能力较强,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合理、入境游客在省内高度集中等特征。进而提出了拓展市场范围,加强宣传,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和进行区域合作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铁时代的湖北旅游区位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玮  李艳芳 《特区经济》2012,(7):177-179
湖北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且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经济却发展并不突出。高铁是区位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重要条件,武汉作为高铁的枢纽中心站,由高铁带来了区位空间转移机遇。本文运用等游线模型对出游率进行分析,验证高铁缩短旅程时间对武汉旅游带来的收益,探讨湖北实现旅游经济腾飞面临的前所未有机遇。  相似文献   

13.
任媛媛 《特区经济》2012,(3):222-224
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化需求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西作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后,认为广西应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先导,为建设先进文化省(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观光医疗是当前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阐述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以及发展观光医疗的优势,同时对湖北省发展观光医疗做出前景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苏畅 《特区经济》2012,(3):151-153
进入21世纪以来,滨海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辽宁省也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打造"滨海大道"旅游景观带。本文通过系统地总结国内外滨海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辽宁省沿海景观带的发展现状,并对辽宁省沿海旅游景观带的开发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西地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旅游开发条件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甘西地区应实施可持续开发战略,以便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从而使旅游业能更好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咸宁市温泉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了湖北省咸宁市温泉旅游资源、温泉旅游收入,找出了咸宁市温泉开发的几点不足,并对咸宁温泉的开发环境进行了剖析研究,提出咸宁市温泉旅游开发应遵循国内温泉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通过"温泉谷"等项目,实现从简易化、单一化向高层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的温泉治疗,到温泉治疗与休闲娱乐并重,再到多种旅游功能综合发展的演变,最终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45-49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一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进、制度创新及继续大量资本投入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任现增 《特区经济》2009,(9):138-140
西部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政府、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旅游资源的不利变化、旅游利益相关者和旅游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价值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价值因子在旅游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重要性的不同进行了赋值,以便更好地解决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银  李岫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28-130
文章在分析我国西部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开发西部旅游业的策略与模式的研究,认为关键是要做好路径选择,找到适合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好区域合作,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适应西部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