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山市是安徽省旅游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突破口。文章阐述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黄山市旅游业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情况,分析了黄山市旅游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黄山市应采取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整合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环境等战略对策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2.
周斅源  陈剑峰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18-121
湖州中心城市是浙江南太湖区域的核心区块。由于湖州中心城市旅游开发水平低,影响了湖州在环太湖地区及长三角区域中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湖州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旅游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等背景条件,指出了完善丰富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和优化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并分别提出了南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和西南近郊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具体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是长三角旅游合作活动所有阶段和步骤的有序集合,具有内在的顺序和规律,是指导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根据对区域旅游合作活动的合理解构,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主要由需求识别、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系统目标测评等四个过程子系统所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过程系统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产业是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产业选择的约束因素,构建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选择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在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均有部分产业具有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潜力,适合安徽发展,能够帮助安徽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旅游业一项战略性工作。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通过对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和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转型升级的要求及整合旅游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旅游设施、营造优良环境,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创新等推动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域,对各合作成员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认识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并找出建构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创制一套科学、适用的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概念已基本形成定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起理论界关注.泛长三角经济圈的的合理分工和区域合作,可以缓解长三角经济圈继续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性因素,上海是长三角和泛长三角的共同极点,本文以重点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与上海的相关关系,运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对综合经济指标的修正,测算并分析了各城市与上海之间的相关系数,已明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8.
孙志人 《中国经贸》2008,(21):74-75
今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首次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并要求安徽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胡锦涛的讲话.在安徽省、泛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9.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需要区域文化认同的建构。安徽与长三角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归属性"文化认同的基础,紧密的资源互补需求和经济联系为"回应性"文化认同建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驱动着"功能性"文化认同的形成。此外,还应积极构建新形势下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同的"泛长三角意识",给区域带来福祉的主流文化,泛长三角地区多样性、互补性文化的交流与认同等。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首次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并要求安徽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胡锦涛的讲话,在安徽省、泛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1.
俞晓静  孟祥年 《特区经济》2008,(11):193-194
本文主要是以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购物市场为研究样本。阐述黄山市这以旅游为主的城市目前旅游购物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黄山市旅游购物市场体系的培育,探寻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城市发展旅游购物市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无景点”旅游的兴起,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无景点”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形成背景,并以黄山市为例,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倡导“目的地经济效益观”,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保持乡村乡土特色,多元化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营造优良旅游环境,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等“无景点”旅游形式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山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和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黄山市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相称。本文分析了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蔡艳芬 《科技和产业》2010,10(9):65-67,111
黄山市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旅游业对黄山市经济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就是黄山市的支柱产业地位?这正是本文希冀通过对黄山市2003—2008年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来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咸宁城市旅游品牌的现状,提出旅游资源开发、政策规划引导、旅游设施与交通建设、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等是咸宁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的动力要素。探讨了各动力要素的运行关系,提出了强化"香城泉都"形象建设、加强旅游品牌整合和系统建设、树立"顾客满意"理念,提升旅游品牌忠诚度等优化措施。以期根据咸宁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的特殊性,开发具有特色的咸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依托古隆中与襄阳古城的观光旅游,已是襄阳旅游业的名片。伴随旅游业新态势、鄂西旅游圈推进和构建省域副中心、都市襄阳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襄阳旅游业转型发展成为旅游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的产业支撑。基于襄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机理,提出创新旅游产品、衍生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科学旅游空间结构、强化全球行销等构建都市襄阳战略的旅游产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盛学峰 《特区经济》2008,(4):172-17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宗教旅游发展情况、黄山市宗教旅游资源情况和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宗教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促进黄山市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以做大做强宗教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