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旸 《特区经济》2010,(8):162-164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类型,以其对环境的关注,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被看作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载体,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分析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保护与发展是青海湖生态旅游面临的困境。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解决这一困难的主要途径,这是基于当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居民对发展的强烈意愿。本文是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理论的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进而提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类型及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使其迅速在全球普及并成为一种时尚.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从生态旅游概念出发,通过深入剖析现行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从理论层面提出生态旅游资源多维价值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隋春花 《特区经济》2006,(5):189-191
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当地居民参与等问题。通过对当地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影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小坑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四方面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加强社区居民技能培训和建立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构思。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总体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35-38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广泛,200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但是不合理的开发使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面对方兴未艾的生态旅游市场.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规制和立法衔接。因此,尽快形成生态旅游法律体系,使生态旅游的发展有法可依,才能确保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作了总体思考,主要包括: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必要性、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整体框架以及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要打造生态旅游强县,就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1、充分利用林业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3、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生态旅游要保证协调性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杨二俊 《发展》2008,(4):84-84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拉卜楞寺、桑科草原、达尔宗湖、圣湖峡谷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没有充分调动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忽视了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部分需求,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也不足。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的集合看成一个旅游产业集群,然后基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长的资源禀赋基础,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和模式.考察了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维度:以旅游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吸引力,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的拉动力,政府和当地社区对供需的驱动力,旅游环境管理下的保障力.文章提出了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各地社区的参与度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等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袁俊  吴殿廷  肖敏 《乡镇经济》2008,24(2):74-77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文章首先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三个方面的矛盾;指出生态旅游是打开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困境的钥匙,并具体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双重作用的机制;最后,从生态旅游规划、遗产保护监测体系建设、社区共建及法制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包括4个市/县,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下,海南中部民族地区要结合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资源等,同时对旅游目标市场进行分析,调整营销目标,制定 “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森林生态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和山地特色旅游为三极”的营销战略。为了保证战略实施,从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当地居民层面分别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强 《魅力中国》2011,(2):77-78
湿地生态旅游对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洪湖湿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洪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划研究方案,这对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促进湿地生态保护和推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蕊 《特区经济》2008,(10):171-172
生态旅游是在世界旅游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广泛重视、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和颇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对特种兴趣旅游更感兴趣的三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旅游的高级形式。我国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等地。在开发过程中,有些企业将"生态旅游"当作一种低成本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失去了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旨。通过实地勘探与考察,结合相关研究,本文以一个新兴的森林公园为例探讨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生态旅游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叙述了其发展的意义,并就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提高对生态旅游实质的认识: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学习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经验,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首选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生态化的开发与保护.文章以福建省茶文化旅游为例,对荼文化旅游资源中的生态观、开发模式、发展策略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蒸蒸日上,生态旅游业成为西藏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引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生态旅游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压力。如何解决好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提升生态旅游发展质量、增强旅游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优势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都是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表现形式。然而在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一、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旅游权属制度不明确我国生态旅游区构成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国土、林业、文化、水利、环保等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困境表现为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居民的矛盾.这些因素导致实践中城镇规划滞后甚至无效,使得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城镇发展逐渐偏离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本文从地方政府、开发商及当地居民的博弈关系出发,分析了出现该困境的原因,以期探索出一条有效实施规划、兼顾三方利益的政策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成家全  文卫  张旭 《老区建设》2010,(22):29-30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有效扶贫手段。本文在分析旅游扶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领导、转变经营机制和社区居民参与等三方面来阐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统治连城长达560多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鲁土司历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通过历史文化旅游这个窗口,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使鲁土司历史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优化当地的环境和有效保护鲁土司衙门等古建筑,同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