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连保 《现代商业》2007,(6Z):39-39
“潜规则”的存在由来已久,其消极作用多于积极作用。在商业运作中寻找潜规则支配的现象,以事实为依据来进行深层次剖析,分析其运行机制,探讨其形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从传统文化和制度方面对“潜规则”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潜规则的研究有所助益,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的存在由来已久,其消极作用多于积极作用.在商业运作中寻找潜规则支配的现象,以事实为依据来进行深层次剖析,分析其运行机制,探讨其形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从传统文化和制度方面对"潜规则"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潜规则的研究有所助益,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年“3.15”前夕,“重庆消费者最不满意的消费领域潜规则”评选结果揭晓,16条潜规则榜上有名。本文以手机主板和特价商品为例,对这些潜规则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4.
“潜规则”现象的产生是我国主流社会制度处于不完善时期的必然产物;因而在各个产业的发展运行中都存在其滋生的土壤,旅游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文章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主要阐明了旅游项目规划的立项、编制、评审、实施等过程中所出现的“潜规则”现象,并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关的遏制对策,以有效控制“潜规则”运行空间在项目规划中的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重庆市大足区市场监管局以破除行业“潜规则”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向行业惯例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刀”,整治了餐饮行业潜规则,对辖区内“巴沙鱼”冒充“龙利鱼”、“调制肉”冒充“牛羊肉”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立案查办相关案件14件,有力整治了行业乱象。其中,在查办调制肉冒充牛羊肉的案件过程中,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适用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是江湖也有规矩,不能为所欲为。或许,只有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穿越“潜规则”之路。自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提出“潜规则”这个概念后,“潜规则”就成为人们频频使用的热门词语。所谓“潜规则”,指的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  相似文献   

7.
“潜规则”的心理基础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很多企业或个人处于“想反无法反”的尴尬中。因此切割利益联盟,鼓励和允许部分“污点证人”的存在,对于打破“潜规则”的坚冰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黄江伟 《商界》2009,(4):89-91
“潜规则”的心理基础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很多企业或个人处于“想反无法反”的尴尬中。因此切割利益联盟,鼓励和允许部分“污点证人”的存在,对于打破“潜规则”的坚冰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有潜规则,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潜规则就是进场费。家电厂家通过进场费获得卖场的最佳位置,抢得进入市场的话语权,抬高同行进入市场的“门槛”,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家电制造业依靠进场费在国内强大的家电卖场内大行其道。在这个潜规则里,就是没有让消费者获利的条款。因此,大凡潜规则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单方面利益为主的规则了。而近日,国美宣布要再次取消进场费,这是国美对这项费用进行第二次改革。  相似文献   

10.
刘文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42-43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潜规则。从企业潜规则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企业管理潜规则形成的原因,并对潜规则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企业如何利用潜规则,对企业进行高效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潜规则。从企业潜规则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企业管理潜规则形成的原因,并对潜规则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企业如何利用潜规则,对企业进行高效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声音     
《WTO经济导刊》2013,(5):14-14
刘萌:本土化不等于接受当地的“潜规则” “企业作为全球商业活动的主体,无论大小,无论行业,无论来自哪个国家也可以在维护和促进和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4月16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刘萌在“全球背景下的可持续商业和投资:权利、风险与责任”会议上表示,企业欲实现全球化必须先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不等于接受当地的“潜规则”,真正的全球化要求企业无论在哪里运营都要坚持全球规范。  相似文献   

13.
高勇 《商界》2009,(3):90-95
购物篮体现了客户的真实消费需求和购物行为,每一只购物篮里都蕴藏着太多的客户信息和关联销售的“潜规则”。去准确发现、正确解读这些“潜规则”,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市场潜规则的应用及其对营销道德冲突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大师赖特指出,潜规则是社会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行之有效的、但摆不上桌面的行为方式。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环境的不规范,使市场潜规则的存在成为一种“合理”。事实上,任何企业的市场活动都无法逃避“潜规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人说话     
与其他“官商勾结”的企业家不同,戴国芳身上的理想主义和对钢铁事业的纯粹追求, 赢得了国内同行的尊重。但作为当年宏观调控的顶风作案者,相信戴国芳很难被判“无罪”。贵刊对铁本案的深度调查,正是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这位民营企业家所表现出来的悲情色彩。面对一个行业的潜规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是贵刊报道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戴国芳被起诉的,不是国有资产流失,也不是所谓“官商勾结”,而是钢铁行业内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守的潜规则——虚开废钢发票以获  相似文献   

16.
王坚 《中国工商》2004,(10):92-94
凸现商会的民间性,要进一步打破当前在社团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合法优先”的潜规则;代表性是民间商会的基本功能,决定着会员的归属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或阶层,民营经济人士有着其特定的群体利益要求;民间商会工作方式“以行政管制为重心”向“以提供服务为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明确餐饮潜规则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餐饮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破除不良餐饮潜规则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关》2005,(7):69-69
随着我国进入WTO以后,市场对于诚信度的渴求越来越高,“企业诚信度是什么?那是对客户承诺的服务态度以及对社会群体的信用度,那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那也是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最佳手段!”听起来枯燥繁琐的理论,在葛基中总经理看来却是一个企业奉为“金科玉律”,乃至于不可侵犯的商业运作“潜规则”。  相似文献   

19.
组织内部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同事展开,组织一般对其无明确的情绪表达要求,因而他们有表达自我真实情绪的自由。但出于人际交往和工作沟通的需要,组织内会存在多种形式的情绪表达潜规则约束。为了揭示情绪表达潜规则导致内部员工情绪耗竭的作用路径,文章以资源保存、认知失调和自我损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组织内情绪劳动者的“情绪表达潜规则—情绪表达策略—情绪耗竭”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证实了积极情绪潜规则可推动员工采用深层扮演策略,使内心感受和外在情绪保持一致,减少了情绪耗竭。而消极情绪潜规则会抑制员工情绪的深层扮演,并助长表层扮演来伪装情绪,造成情绪资源流失,最终导致情绪耗竭。研究还证实了组织内的情绪劳动者在表达情绪时,虽然可同时采用深层与表层扮演两种策略,但由于情绪资源有限,他们对两种策略的选择偏好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晓溢 《大经贸》2004,(4):10-10
自然源疾病之所以频频“关照”人类,根源在于人类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