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收入陷阱存在于各收入阶段,表现为低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高等收入陷阱。西方国家及"亚洲四小龙"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告知我们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效应以及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中国目前人力资本投资及收入分配状况都令人堪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就不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乏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面临着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要顺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先解决好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之后的一个阶段是我国能否步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处理不好就可能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如今,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采取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在矛盾凸显的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考验,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阶段。文章以生育政策为视角,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现有问题与"中等收入陷阱"的跌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机理。这不仅增强人口发展的危机程度,而且强化"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节点,进而加大"中等收入陷阱"的跌入风险。为此,文章以生育政策为视角提出相应路径,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可持续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4.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大部分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因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不断凸显,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掉进"中等收入陷阱",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只有少数国家或地区成功跨越。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处于艰难爬坡的关键阶段。总结中等收入国家沉浮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利于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确保国民经济稳中求进并书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四国,从低收入状态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既有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经济因素,也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政局不断动荡等社会原因,还有国际经济环境改变等外部因素。当前我国处于上中收入国家阶段,要从东盟四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力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带来的潜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通过剖析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外部效应以及国外的人力资本投资经验,从教育投入、技能培训和健康资本投入三个方面,提出了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4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区域,再加上后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面临发展模式转换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入手,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改革建议,帮助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当前"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视角集中在以"产品空间"为代表的离散性竞争优势视角。这一视角能够深刻揭示"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但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方面却难有作为。引入乔治·斯托克提出的竞争优势"策略空间"理论,为"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提供一个连续性的竞争优势视角,并在新视角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当前面临的本地市场效应与供应链优势,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亚洲为数不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拉美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它们的教训同样值得吸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未来5年将是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最敏感时期,也是跨越或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围绕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主题,就国内外主流学术文献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分析和总结,得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对策路径选择。最后,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瞻望,认为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行为机理,以及从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产业和企业转型、社会结构转型层面实证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围绕“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与理论完善;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诱因与表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教训和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和对策.在肯定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今后研究沿着理论基础、研究学科、预测性、差异性和对策的可操作性等方向深入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在人均GDP增长速度放缓背景下,文章通过收集1997-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基尼系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专利申请授权量及税收收入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借鉴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为我国走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提出相关建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扩大消费内需为动力、强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深化个税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经济理论、政治纲领和政策手段。拉美、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除了自身未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外,从外部来看,无疑是中了"新自由主义"的圈套。中国已步入中上等收入国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的侵蚀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显然没有像指导发达国家那样成功,中等收入国家普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典型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腾飞阶段依靠外部注入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未能培育出具备自生能力的国民企业体系和成熟的本土资本市场,其经济体构造先天性存在缺陷,进而使其国民经济循环存在三种经济漏出,即国际漏出、政府漏出和寡头(分利集团)漏出,而无论是外部注入和还是内部注入的作用都被这三种经济漏出抵消了,并导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所提供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失效。堵塞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循环漏洞的关键是培育健康的国民企业和建设维护本土资本市场,进而构造健全的经济体。从长远角度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协调发展,流体力学和国民经济循环的“注入—漏出”机制也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从发展总体目标及定位、规划指标、经济增长战略路径、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七个方面对地方规划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发展总体目标及定位方面各地根据自身所处的阶段和中央的要求,提出了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速度指标出现分化,收入指标基本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增长战略路径方面可以归纳为五类,最具特色的是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发展方面布局重点不同,十分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方面基本上衔接了国家的原则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落实措施;生态建设方面理念鲜明;体制改革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承担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重任。产业结构升级难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内外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人力资本困境等制约因素,使中国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在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综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教训,分析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和制度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结构失衡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未富先老"问题加剧了我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为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跨越,一方面要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难题,另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改革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变迁研究(1949—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创建阶段;1957—1984年是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曲折发展阶段;1985—2010年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阶段。中国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却一直是几个部门主管加几个部门协管的共同管理格局,其中劳动部门和民政部门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要在遵循社会保障发展基本规律和充分考虑国情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统筹决策,科学管理,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与公共财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双元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 ,这一目标模式对我国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不同于政府的外债管理体制。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建立还要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我国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应是“统一监管、分工合作、三债分立、借用还统一、权责利明确”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