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戴学锋 《旅游学刊》2008,23(5):9-1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出境旅游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超过20%,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中国人在国外的人均花费也让各国咂舌,并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吸引中国旅游者.而这个阶段,正是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2000美元过渡的阶段.尽管出境旅游政策(ADS的实施等)对出境旅游具有重要影响,但最终影响出境旅游能否成行的还是经济因素,即所谓的有效需求.最近,我们完成了<中国出境旅游国际比较研究>的中国社科院院重点课题,在此课题中,我们对比分析了临近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中,我们更可看出中国出境旅游的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出境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境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当前学术界关于出境旅游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存在争议.利用44个主要旅游国家与地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出境旅游率随人均GDP呈指数上升,整体上看我国还远没有到出境旅游爆发增长的阶段;由于出境旅游与人口规模负相关的大国效应影响,我国出境旅游长期将自动保持在一个温和的范围内.根据趋势分析本文还发现,出境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高于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期望通过入境旅游的进一步增长弥补出境旅游的外汇与消费漏出缺乏国际经验的支持.根据对33个国家和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中入境旅游地位下降与出境旅游地位的上升是国际普遍规律,这不仅反映了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也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外贸结构优化的体现.为此担忧、采取行动阻碍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出境旅游超前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学锋 《旅游学刊》2012,27(9):9-16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几年中,中国出境旅游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超过20%,正是在此阶段中的2002年,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到达1660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同年的16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这个阶段,正是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2000美元的过渡阶段.尽管出境旅游政策对出境旅游具有重要影响,但最终影响出境旅游能否成行的还是经济因素,即所谓的有效需求.因此,有人据此认为,我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旅游消费阶段,更有学者提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产生爆发式的出境旅游需求,达到3000美元即产生洲际旅游需求云云.文章通过对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0000美元才是出境旅游爆发的阈值,且迅速超过10000美元的阶段才是保持出境旅游稳定增长的前提.对比这3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与经济背景的关系,不难得出中国出境旅游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中国出境旅游的超前发展仅仅是中国收入两极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杨军 《旅游学刊》2006,21(6):65-68
中国出境旅游的高增长和高消费现象引发了对出境旅游不经济性的讨论.本文通过与"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一文作者的商榷,认为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补涨"性质;出境旅游消费存在"虚高"现象;出境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跨国经营是克服出境旅游不经济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忙碌,第8期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本期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就出境旅游话题继续进行讨论。白凯认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存在异化现象,表现为出境旅游消费失衡和出境旅游消费的炫耀,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规制;戴学锋认为,出境旅游应在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成为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秦宇论证了三个隐含的假设并不成立,认为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中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已引起国内外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期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就"出境旅游"话题展开讨论。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有千秋:厉新建认为,伴随着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出境旅游市场要有清晰的认识,必须关注出境市场可持续问题和中国出境市场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戴学锋  巫宁 《旅游学刊》2006,21(2):41-45
旅游业是相当于我国GDP近6%的重要产业.国际旅游是旅游者的跨国界流动,是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从客源国转移到东道国的释放,被称为无形贸易和"风景资源的就地出口".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以入境旅游为主要形式,它曾是我国创汇的重要渠道."九五"以来,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事实上,出境旅游的超高速增长正使我国旅游业面临由创汇产业向耗汇产业的过渡.本文拟从经济社会的宏观角度,将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看成是我国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从这个角度分析出境旅游的超常发展是否在"适度"的范围,探讨出境旅游发展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平衡和和谐社会的影响;并基于这种形势判断和负面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构想.  相似文献   

8.
从外汇储备构成和性质看我国出境旅游发展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构成和性质、我国出境旅游规模、中日出境旅游发展背景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当前阶段我国不宜将发展出境旅游作为一种平衡国际收支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组织机构的发展与未来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革群 《旅游学刊》2007,22(5):40-45
本文试图从全新思维角度阐明全球背景下中国出境旅游,特别是赴欧洲的出境旅游的特征.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游客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旅游行为、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的动机和不同游客群体、中国和欧洲游客之间的知识鸿沟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基础上,提出中国与欧洲旅游组织机构的未来发展任务,并进一步指出从事中国出境游的经销商和企业应以顾客为定向,发展适合中国游客市场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增长快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引发政府与学界关于出境旅游发展是否超前的争议。对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它将影响新时期旅游产业政策导向。文章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客源产出、空间流向、市场规模以及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处于与国情相适应的初步阶段,宜采取有序引导和相机抉择的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测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2)我国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住宿业和餐饮业的直接拉动能力最大,但非基本旅游消费占旅游消费的比率比较低,我国旅游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3)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能就地转移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4)我国旅游业发展八分靠国内旅游,二分靠国际旅游,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国内旅游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境旅游产业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境旅游产业有其自身特殊规律。中国出境游组团社的规模持续扩大,区域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境外服务空间不断扩展;出境游组团社占旅行社总量比重很小,但贡献度极高。出境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区域性寡头垄断格局,组团社批零一体化体系开始呈现内部化趋势,组团社在产业链条上的控制力逐步增强,并开始以管理和信息技术来推动出境旅游商业模式创新。组团社产品开发模式多元化,产品创新呈现常态化,且注重对出境旅游产品品牌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99,自引:3,他引:99  
王云才 《旅游学刊》2002,17(4):45-50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国际研究为背景,以澳大利亚酒店业旅游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为案例,以国际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为核心,全面综合研究了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主要政策领域包括政府干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与区域结构调整、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变革及发展、乡村旅游统一协调的合作机制、乡村旅游的政策工具。在此基础上,结俣我国实际情况,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在替代产业、旅游基地、主题工作组、社区参与、合作组织和法规体系6个领域的政策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舜礼 《旅游学刊》2002,17(6):42-44
2002年7月1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我国出境旅游带入一个历史新阶段,表现出五大发展特点。因此,现阶段出境游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形势,重新定位市场,重新思考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出国游组团社提出了五个建议:珍惜特许经营权;加强自律,规范经营、网络化、品牌化发展;三大旅游市场全面推进;努力争取进行跨国经营。文章分析认为,出境游组团社之间实行互为代理,有利于促进旅行社在营销层次的网络化,推动形成批发与零售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孔令学 《旅游学刊》2013,28(7):41-47
公民旅游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延伸,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可分为基础性旅游权和消费性旅游权两大类,旅游保障权、旅游自由权、旅游平等权、旅游资源共享权、旅游发展共享权、旅游消费权和出入境旅游权等七项权利。在我国旅游发展与旅游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建议通过相关制度设计构建全面广泛的公民旅游权保障体系,完善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保险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借助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公民旅游休闲保障,完善保险制度安排,加强旅游资源保护,进行保险创新,保障公民旅游自由权,加强保险国际合作保障,公民出入境旅游权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集中率法测算表明,我国旅行社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结构类型由极高集中寡占型逐渐演化成竞争型.根据各方面条件预测未来5-10年我国旅行社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下降.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当通过鼓励兼并重组、重构分工体系、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和推广先进信息技术以提高旅行社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7.
While African outbound tourism represents 3%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the continent is experiencing high economic growth rates, contributing to a fast-growing middle-class and a large potential market for international travel. This article analyses African outbound travel to all other continents from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IDS) perspective.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AIDS are estimated and the resulting elasticities indicate that: (i) African tourism to all continents is a normal good, although Africa and Oceania can be considered luxury destinations; (ii)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re the most price elastic destinations, and price increases in these continents will lead to substitution to Europe and Africa; (iii) there is persistence in African arrivals to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