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一、万村景区化建设的背景2017年5月,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一万个A村,其中,AAA级景区村庄一千个。A村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融合体",是中国乡村地区的又一次革新发展。A村建设是浙江后治水时代落实两山理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江西省赣州市自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类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形成了大量集体资产。为落实好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政策,赣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调研组,于2019年3月中旬到石城县、信丰县禾星村和田垅畲族村、大余县元龙畲族村、龙南县莲塘村,通过实地查看、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掌握财政投入形成资产情况,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西兴安县莲塘村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准,得出兴安县莲塘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兴安县莲塘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建议以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策略,以期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与精准化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为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的完善和旅游扶贫制度瓶颈的破解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进而推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在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领域谋划布局的一篇"大文章"。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紧紧抓住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庄机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强度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入选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和连云港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乡村振兴样板村"。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灵山县陆屋镇通过实施农村小型沼气建设、农村能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该镇通过采取示范引路的工作方法,在每个项目村选择经济条件较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农户率先示范,“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以国家标准为要求,争创县镇一流。对做得较好的示范点,授“予示范点”“、生态家园示范村”称号,并挂牌宣传。目前,全镇涌现出“百池村”13个,富久村、罗屋坪村、莲塘村等8个村,还实行“了猪——沼——果“”、猪——沼——粮”、“猪——沼——鱼”等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成为生态家园示范村。沼气燃亮陆…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丽乡村?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春节期间回到家乡山东省莒南县道口镇宏伟村开展了调研,与村"两委"、村民促膝交谈,聊聊他们心目中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艰苦创业、团结一心摘掉"光棍村"的帽子宏伟村现有602人,耕地面积570亩,其中大棚160亩,主要种植草莓、蔬菜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崇明区城桥镇聚训村总面积6330亩,耕地面积3265亩。现有29个村民小组,1290户村民,总人口数2983人。村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11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年收入1.3万元左右。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聚训村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示范村、崇明美好家园示范村、崇明科普示范村等称号。近年来,聚训村以崇明生态岛建设为契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结合本村实际,重点对道路、桥梁、水系、绿化、环卫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治理。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素有"金埔头"美誉的埔头村,是五里街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埔头村立足原有生态资源、人文历史和农业产业优势,致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全力建设美丽、富足、宜居的"产业带动型"美丽乡村。埔头村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是五里街镇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城西北的五里街镇,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科技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市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契机,推进统一政策平台下的乡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全面重构,创新乡村更新的多元化实现模式。以土地整治促进乡村更新,需要在乡村规划优化、涉农项目对接、农民参与动员、社会资金整合等方面完善,以重建乡村文明。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环节,村域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落脚点。目前对村域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以村域的尺度从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的角度入手,选取以乡村旅游型、特色农产品型和均衡发展型村域各一个研究区,构建由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村域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开原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相同类型村域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地区面临着支柱性产业不足、乡村空心化、土地抛荒等诸多问题,合理有效的发展模式作为引导乡村发展、促进资源开发、提升乡村经济的有效方式,对于解决当下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乡村发展模式特点进行了梳理,认为"产村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并根据"产村景"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村景"一体化的AMD发展模型,将四川省武胜县代沟村视为一个紧密协作的乡村系统,从"产村景"的不同构成层面对乡村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可操作的规划方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奉贤区金汇镇新强村位于金汇镇区与奉贤新城交界处。作为2019年度全市28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之一的新强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北产南居"、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总部经济引入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努力打造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新强样板"。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问题》2021,(5):137-144
推动特色村经济转型,将其建设成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支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城乡融合视域下,立足特色村经济转型内涵,从农业增长、质效提升、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以"市场扩张、功能集聚、模式创新"三大动力机制为核心的经济转型逻辑框架。市场扩张,通过生产规模累积、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导向效应,是拉动特色村经济转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引擎;功能集聚,通过知识溢出、分工深化和组织保障效应,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支撑特色村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模式创新,是特色村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主要通过拓展高级要素禀赋、引入现代农业组织以及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助力现代乡村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特色村"经济、生态、文化"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模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整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保护并重,打"生态牌",搭"文化台",唱"山水戏",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月的平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丽的田园风情,魅力乡村有约……由"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农民办节"的乡村旅游引来游客、媒体、摄影爱好者、论坛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畅游美丽新村,赏水乡风情,品民俗文化,共赴春天的约会.  相似文献   

15.
"生态资源利用要与经济发展、新型产业、乡村旅游、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相结合,让绿水青山释放最大生产力."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提出建议. 白塔村一直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早在十多年前,村里便联系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团队,对全村...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要振兴,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以安徽省阜阳市港集村为例,实地调研阜阳市港集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情况,探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向好发展的途径,为安徽省甚至全国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困境,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传统乡村社会管理过程中,由于乡镇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驻村干部的选择性回应与社会组织的不在场,使得村支两委任务繁重、乡村精英流失与村庄集体行动弱化。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差异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村支两委"回归自治以及培育新乡贤精英与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提升各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空间是乡村生产的物质承载,更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我国乡村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府、企业(资本)、村民均参与到乡村建设。本文作者以乡村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转型期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特征进行分析,从生产关系与生产空间的重构、空间与权力的角度探寻乡村走向社会主义理想空间的步骤与措施。以四川省宜宾县"西部第一‘香’村"的乡村经济社会转型下的乡村建设为例,以"三进三出两分红"的建设模式,提出"西部第一‘香’村"走向理想空间的开放性与差异性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南京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全市17个特色田园试点乡村,已全部获得命名.在高质量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同时,南京市提出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引领带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民宿村建设,形成"五村"共建,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总揽美丽乡村建设全局.面对"十四五""美丽江苏"建设的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结合都市近郊的南京乡村特点,全市以都市田园乡村为引领,深入探索具备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辽西地区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显著,尤其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市为主,辐射多个县、乡(镇)、村,土地复垦的现实十分严峻。农村的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个方面。以辽宁省沈阳市前辛台村的生态修复为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乡村的规划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以振兴辽西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