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山县根据国家和省、市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足县情实际,科学谋划思路,大力实施“农业强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双雁齐飞”、“城乡统筹”、“民心工程”六大发展战略,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强市,富民兴柳”总体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李宝林 《发展》2011,(1):78-80
近年来,我县确立了“壮大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在发展“三次产业”中为何要突出工业?为什么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富民强县?如何发展工业?发展工业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重点做什么?带着对这些问题,结合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笔者进行了一次再学习、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工业经济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方式转型是宁波发展方式转型的主阵地。党的十七大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国际和国内发展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对于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桂阳要从“农业大县”过渡到“农业强县”和“经济强县”,就必须加大工业发展力度,实现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桂阳经济的主要差距在于工业的严重滞后多年来,桂阳一直扮演着农业大县的角色.工业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跟不上全国发展的步伐。工业发展速度慢,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其它产业上台阶。1、工业总量少、发展速度怄。多年来,桂阳工业基本上是停留在匕十年代的“五小”工业上,政府对发展工业重视不够,没有象抓农业那样…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以下决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过去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现在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工作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能减排,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景气”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在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经济概念。其特点在于综合,简明、形象地概括了“经济总体运行状况”这样一个常用但又复杂,模糊的客观范畴,景气调查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反映经济运行的现状,预计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广泛使用的一种问卷调查方法。我国开展经济景气调查起步较晚,其中季度工业景气调查在我国尚属试验性质。本文着重在福建季度工业经济景气调查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2010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提出了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两个年”活动。在经济工作中,我们应当着重关注解决好一些重点问题,把我们的工作重心转到调整转型促发展上来,为促进宁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0.
陈津 《开放潮》2006,(4):16-17
工业是厦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推动力 “工业的强弱、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无法持久地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无法壮大经济规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变化的形势和市场风险。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坚定不移地突出发展工业,壮大产业规模和工业总量。”这是中共厦门市委何立峰书记去年7月对工业在推动厦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主导作用的高度肯定,也是厦门经济特区二十多年发展的经验总结。特别是近几年来,厦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强,更是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十五”期间,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既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百年不遇的长期持续干旱,又遭遇煤油电全国性持续偏紧和通货紧缩等不利环境,但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攻坚克难,使工业经济实现了厦门市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五年。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丛刊》2007,(5):20-24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模式不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转变,技术进步日益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增长效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但是当前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研究者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2006年重庆市工业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摘编。黄副市长回顾总结了重庆“十五”工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提出了“十一五”及2006年椎进重庆工业快速发展的措施,对重庆“十一五”时期及今年如何抓好工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刊特予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七五”期间,我省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实现“八五”乃至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但这其间有着失误和曲折,值得认真加以总结。我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没有转移到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因此,较为优越的工业基础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差,工业经济至今仍未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过去是穷乡僻壤,而今成为太湖之滨一座新兴城镇。这一巨变得力于改革开放,得力于经济的发展,得力于乡镇工业的兴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三次亲临七都考察,热情地赞扬七都乡镇工业从“草根工业”长成“满帆工业”,已成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物质基础。费老充分肯定七都人把发展目标定位在培育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通信电缆业,使电缆生产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现在又瞄准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光缆业这样一个“朝阳工业”作为进一步发展目标,真是不简单。一、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三个为主”一是产业结构以工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重点和四个坚定不移”的总要求.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确定了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新思路.把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列为三大重点工作.并把工业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来抓.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抓大工业、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6.
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2117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其中农村人口3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吉安县围绕“工业强县”,强化工业平台建设和工业反哺农业,县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工业崛起先进单位、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等称号,“十五”期未初步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2006年尤其今年以来,围绕“勇当吉安市发展的排头兵”的目标,突出新型工业化,狠抓招大引强,进一步推进了工业强县进程,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将突破4.3亿元,有望进入全省前20强。最近,吉安县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明年财政收入争创6个亿的奋斗目标和“两个领跑(领跑全省贫困县、领跑吉安市)”的发展战略,为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提出的“率先实现跨越,进入全省先进县”这一宏伟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的全局,紧紧围绕发展这一要务,大力实施“项目立区”和“工业强区”战略,不断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协溺、可持续发展。总体发展目标是:全部工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2%;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比2007年下降5%;工业固定资产按资比2007年增长15%。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经济布局,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促进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升。2011年,全县各镇街工农业产值达到19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0.8:52.2:37,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镇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二是产业特色初见雏形。2011年全县机械、化工、肥料等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1.3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4.3%;其中全县肥料集群形成220亿元的产值,  相似文献   

19.
储波书记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着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安全和环境保护相统一”。这是新的历史阶段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基本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外部经济环境相对紧缩,内部资源要素紧缺的情况下,杭州工业经济增长呈现低开、企稳的发展轨迹。相对于前几年的高增长而言,杭州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由于工业企业通过不断的调整创新,开拓市场,仍然保持工业经济隐定发展,打好了“十五”的收官之战,也为“十一五”工业经济的继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