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来看,加工贸易随生产成本变化而在国家之间或国内不同发展区域之间梯度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加工贸易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出台以及中西部地区逐步成熟的条件,使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成为大势所趋。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优势,劣势,产业的选择,以及承接路径选择,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加工贸易的本质和我国加工贸易特点,并在评价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向上攀升,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传统加工贸易生产方式面临生存挑战,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规律出发,从把握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趋势、加工贸易生产方式本质再认识、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战略路径选择等方面入手,厘清当下存在的不少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把握科学转型的实质,结合广东实际,探索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刘志超  谢远艺 《价值工程》2012,(12):133-134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端服务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产业发展还是在产业转型都是如此。文章从深圳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在深圳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快深圳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吉宏  刘静  刘善庆 《企业经济》2012,(12):141-143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在外贸总额的占比持续增长,商品结构明显改善,产品增值率显著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尽管我国加工贸易在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已发展和壮大起来,但是在经济政策体系、加工贸易产业链、劳动力整体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因此,"十二五"时期应从加工贸易政策制度体系、产业配套体系以及产业和商品结构等层面加快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工贸易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所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诸多障碍因素,本文提出了其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加工贸易的研究也日渐成熟。服装产业加工贸易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必然面临一次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已时不待我。DI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服装加工企业,它也面临着相同的处境。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加工贸易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DI公司在加工贸易转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为DI公司加工贸易转型提供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践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其河 《物流科技》2011,34(9):142-144
首先分析了苏州为何会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接着阐述了苏州市近年来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上的一些具体措施,最后以苏州工业园区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实践为例,论证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如何来做。  相似文献   

9.
郑晓虹 《潮商》2012,(2):72-75
一、东莞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措施及成效 1.东莞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措施 为了加快东莞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东莞通过搭建政府服务、政策支持、技术提升和市场拓展四大平台,为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是建设政府服务平台,优化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服务环境. 2010年11月东莞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优先办理政策延至2013年底;率先在全国建立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无障碍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推行30条措施,加大加工贸易配套检验检疫政策研究力度,让加工贸易企业享受更多的便利措施;制定"1 +26"为主体的政策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设"东莞市加工贸易服务管理平台",首先应用到外经贸、海关、加工贸易企业三方电子化联网管理,并逐步延伸到外汇管理、税务、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相关业务,做到"企业一次录入,部门一次审批,数据实时共享",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套适合加工贸易发展新趋势的监管办法.  相似文献   

10.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新阶段,它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加工贸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其进一步升级的因素。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视角,尝试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实现产品、价值链、企业、产业和区域全面升级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我国融入全球产品价值链的关键。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我国加工贸易的优势也在不断弱化,加工贸易产业将迎来空前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是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是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和调整的重要措施。加工贸易产业是香港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约占香港贸易量的一半,港商在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超过4.5万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香港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转移成为了必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要想打造成为中国的新一极,显然承接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捷径,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为香港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创造良好环境,使它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阐述加工贸易的含义及内涵出发,在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相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张悟移 《价值工程》2014,(14):171-172
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对拉动就业和促进郴州经济增长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等优势已不再明显,加工贸易发展也举步维艰.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就业数量、质量、结构的影响,突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带动就业,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世界》2008,(2):47-48
针对当前外经贸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广东省决定将从六大方面人手,加快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二是加快从以低端为主体向以中高端为主体转型。将从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产业做起,提高广东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获利的比重,延长该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链条。三是加快从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将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型、消费升级、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都为东莞房地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东莞"腾笼换鸟"效果初显。5月11日,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在深圳、东莞、惠州拉开大幕。与会代表考察了东莞轨道交通R2线西平站、高盛科技园、东莞电子科技大学、松山湖创新科技园、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深入了解东莞产业转型情况。  相似文献   

18.
出口加工区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已成为必然,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发展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对于引导出口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标:探讨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同时还有助于服务业与工业内部行业的变革。同时,贸易开放可以借助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刺激消费需求、提升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变革等方式间接加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小于非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中西部地区,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东亚发达国家。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贸易开放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视角构建多维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检验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价值:有利于缩小贸易区域差异以及环境承载力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参加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座谈会的与会人员日前到昆山实地考察。据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介绍.昆山以加工贸易起家,近年来致力于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昆山已从加工贸易基地转型为制造基地,并向创造基地迈进。昆山较早提出了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