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允价值及其计量的优越性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负债的公允价值含扩进来:“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相似文献   

2.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J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对我国会计体系的影响 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完全一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财政部发布和修订了8项会计准则,对其中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两项准则所作修订均涉及到公允价值问题,进而也影响到投资和无形资产准则中的计量问题,修订前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受让的非现金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在非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下,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的资产,而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痢疾(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不再区分同类与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这种由公允价值向账面价值的转变,并非是对公允价值的一种否定,而是需要我们对公允价值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好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国FASB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份最新、也是最能体现美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准则。该项准则的采用将影响或修改美国40多项其他会计准则。该准则并未扩大需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但它为FASB将来制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准则提供了参考样式,为计量这些资产和负债及相关的信息披露提供了一致性的架构。  相似文献   

6.
1.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本意是公平市场价格,其前身是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对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其定义为: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  相似文献   

7.
朱岚 《电子财会》2007,(9):62-63
一、公允价值定义 何为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券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9.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相似文献   

10.
制约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公允价值的定义。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基本一致,这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知识     
《天津财会》2009,(4):43-43
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基本原则债务所使用的金额。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应用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公允价值应用情况的比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与此相对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认定依据是市场上对资产或负债公平、自愿的交易金…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1.内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国际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中强调  相似文献   

14.
郭睿 《审计文汇》2007,(4):41-41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在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定义的公允价值也基本相同,即公允价值体现了交易的公平性,是交易的双方在自愿而不是被迫的前提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指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只是作了“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滥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负面效应,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优先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并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规定了多项限制条件。在资产后续计量中企业会计准则准予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结余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的资产业务主要有三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具有商业性的投资性房地产。  相似文献   

17.
于伟 《审计与理财》2008,(11):39-40
一、公允价值是会计和资产评估的结合点 国际上公允价值定义以美国会计准则定义为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就是接纳了美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早在200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着手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定义经过几次变迁,其中SFAS133中定义“在当前交易中,在自愿,即在非强迫、非清算销售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或负债)买卖的金额。”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实施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最大亮点是,在坚持历史成本基础的前提下,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企业合并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具体准则之中。比如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要求,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性资产交换》的规定,如非货币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实施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最大亮点是,在坚持历史成本基础的前提下,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企业合并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具体准则之中。比如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要求,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性资产交换》的规定,如非货币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相似文献   

20.
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物资产准则中资产计量的规定 一是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我国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规定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是在严格限制条件下使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