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2007,(9):40-40
<正>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问渔夫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接着问道,你为甚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  相似文献   

2.
太多了     
有一位俄国人,一位古巴人,一位美国商人和一位美国律师乘火车在欧洲旅行。俄国人拿出一大瓶伏特加酒,给同伴们每人倒了一杯,然后把剩余的半瓶酒扔出了窗外。“你怎么这么干?”美国商问。“伏特加酒在我们国家多的是,”俄国人说,“其实,在我们那儿多得永远喝不完。”过了一会儿古巴人拿出上好的雪茄烟分给每人一支。他自己那支只抽了两口就扔出了窗外。“我本以为古巴的经济是不景气的,”那个商人说。“可是你还把几乎一整支烟都扔了。”“雪茄嘛,”古巴人回答,“在古巴一角钱就可以买到一打。多得我们都不知该怎么办了。”这位美…  相似文献   

3.
渔夫的经验     
<正> 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深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会捕到鱼呢?有一天,有个好事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钓竿去问渔夫:"鱼能在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吗?"渔夫说,当然不能了。年轻人又问:"那你怎么能捕到鱼呢?"渔夫笑笑,什么也不说,只是提起他的鱼篓往岸边一倒,顿时倒出一团银光。那一尾尾鱼不仅肥,而且大,一条条在地上翻跳着。年轻人一看就傻了,这么肥这么大的鱼是他们在深潭里从来没有钓到过的。他们在潭里钓上的,多是些很小的鲫鱼和小鲦鱼,而渔夫竟在河水这么湍急的地方钓到这么大的鱼,年轻人愣住了。渔夫笑笑说:"潭里风平浪静,所以那些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鱼就自由自在地游荡在潭  相似文献   

4.
到湖南旅游,朋友请我观赏鸬鹚捕鱼,这是当地一个特色项目。湖边芦苇,渔筏过处,每每有鱼惊草动,筏上兴奋无比的鸬鹚便会直奔鱼群而去。渔夫说,鸬鹚捕鱼本领与生俱来,可潜水十多米深,屏气可达一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当鸬鹚满载而归登上竹筏,从它的脖子中挤出“战利品”时,渔夫总要给鸬鹚留下三条小鱼,不多不少。我问:“三条鱼是不是犒赏鸬鹚?”“是,也不完全是。”在我们的一番刨根问底下,老渔夫敲敲烟袋锅道出其中奥秘。原来,渔夫从训练小鸬鹚开始,每次捕到鱼后总要留下三条小鱼给鸬鹚吃,不多也不少,给多了鸬鹚吃饱了不干活,给少了便“罢工”。后来,这种训练模式固化为渔夫和鸬鹚之间的一种默契,每次捕到鱼,必须不多不少喂它三条小鱼,哪怕鸬鹚贮进脖子中不吃,也不能少。当然,给多了鸬鹚也不会要。我试着给一只鸬鹚四条鱼,可是鸬鹚吞下三条,对第四条鱼瞅都不瞅就扑通跳进水中!这有趣的一幕逗得全筏人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5.
小鸡告状     
某人杀了一只小鸡,配上大量萝卜做菜,请二十多位客人食用。小鸡“阴魂不散”,跑到阎王爷那里去告状说:“我家主人不该用我一个供这么多人吃呀!”阎王爷不大相信,小鸡说:“这事有萝卜作证。”阎王传来萝卜,萝卜说:“小鸡你胡说八道,那天的宴会,连你的影子也没见着!”小鸡告状  相似文献   

6.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7.
肖楠 《会计之友》2004,(5):71-71
刚听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在美国西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镇上有个年青人,他特别喜爱摩托车尤其是名的哈利摩托。这种车子被人称为“美国精神的图腾”,与可口可乐齐名。  相似文献   

8.
鲁军说:“美国花样很多。美国商场花样更多。”“一眼看去,到处花团锦绣:见到的每个商人,都显得富有教养——服饰整洁,笑容可掬。可实际上,这里布满了险象环生的各色陷阱。好样的人精和坏透了的人渣好像全都聚到了美国,周旋在你的身边。他们全都穿着同样笔挺的名牌西装,面带同样诚实的微笑,说着同样雅致的语言。而你,  相似文献   

9.
笑口常开     
翻地一个农夫平白无故地被抓去坐大牢。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上说:“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人翻不了这么多地。”农夫看了信,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写信给妻子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犯人的信件看守都要过目。这封信当然他们也看了。几天后,农夫收到妻子的信,信上说:“两天前,来了10来个人,把咱们农场所有的地都翻了一遍。”农夫笑了,立即给妻子写了封信,说:“现在你可以种马铃薯了。”相面东汉时,有位自称善于相面的人,来看刘备。刘备让他看相,这人说:“你的相很好,白面白。G”又让他给关羽…  相似文献   

10.
抓住今天     
有一天,一个渔夫在大海里捕鱼,一整天只捕到了一条小鱼。小鱼向他哀求道:“放了我吧?我回到大海之后,将来肯定会长成一条大鱼;到时我等你来捉我,你不就可以发财了吗?”渔夫回答道:“你想错了,等你长成了一条大鱼,像我这样既没有大船又无大网的渔夫,又怎么能再捉到你呢?”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青年20多岁时就饿死了,他的灵魂随后来到了阎王殿前。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此人该有60年阳寿,而且一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该这么年轻就饿死。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贪污了呢?”于是把财神叫来询问,财神说:“我看这个人命格里的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所以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文曲星了。”  相似文献   

12.
遵命,电脑!     
刘铮 《东方企业家》2010,(9):116-116
“你能不能不那样跟阿姨说话?你要这么说……”小时候你肯定没少听妈妈这么说,但是你会想:“我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有什么区别吗?”现在,自己在外面打拼的你可能会怀念妈妈的唠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一个新的电脑程序也可以干这件事了。  相似文献   

13.
面子内需     
最近,一位朋友到一个地级市出差回来之后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该市一个区的政府部门,拥有10多辆丰田汽车,当被问及何以要购置这么多高档车时,该部门的一位领导回答说:“开这样的车出去,才有面子!”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曾著书写道:“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相似文献   

15.
生活就像一艘行驶在江河上的小船,顺水顺风则疾,逆水逆风则缓。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又何尝不是如此!积极向上则可立于不败之地;反之,消极逃避则只能成为市场的收购品,成为他人的手中鳖。贝克汉姆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被很多人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一商人赶着毛驴经过一座大山,见山脚下愚公的子孙正在挖山,干了多年才只挖了一个大坑,于是停下来对他们说:“现在都实现机械化了,你们为什么不用挖土机干呢?”愚公的子孙们回答说:“我们哪付得起那么贵的费用啊?”一路人插话:“那你们把家搬到山那边去不就方便了吗!”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在轮船上遇见了一个钱庄商人问他的姓名。丰子恺答:“姓丰。”钱庄商人纳闷地问:“什么风?”丰子恺解释道:“成丰皇帝的‘丰’。”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11,(10):22-22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夜晚,有人在路灯下疯狂地找钥匙,路过的人十分好奇。问道:“您在找什么呢?”寻钥匙者回答说:“我的钥匙不见了。”热心的路人决定帮助他一起找,找了半天,未果,路人问:“您在哪里丢了钥匙?”寻钥匙者说:“在公园。”路人都要跳起来了:“您在公园丢的钥匙,却跑到路边找,怎么找得到呢?”寻钥匙者说:“这里比较亮啊!”  相似文献   

19.
“主业+投资”热的背后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选择“主业+投资”模式?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必然选择?实际上它较好地解决了中国企业界包括我们商学院教授多年来一直探讨的一个话题:一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一个死结,讨论很多年没有结果。有人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人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目前比较成功的企业,大多数经历过多元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老掉牙的寓言故事是这么说的:蚌在河边晒太阳,被鹬趁机啄住了肉;蚌紧合贝壳,夹住鹬嘴。它们互不相让。鹬叫蚌先松壳,蚌不干;蚌叫鹬先松嘴,鹬也不肯。结果,就让路过的渔夫捡了个便宜,将它俩一同捕获。 老祖父会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要息事宁人,不要两败俱伤;要化解小矛盾,避免大危险;要走中庸之道,不要刚愎自用…… 我会不屑一顾地说:置身经济大潮,信息社会,这个老故事不过讲了一个小道理——真正的竞争对手,往往在竞争局外。鹬蚌相争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