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5年初,在我国实行20余年的养老金"双轨制"被正式废除.通过构建"并轨"后新入职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测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替代率和总养老金替代率,以此探究养老金"并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职业年金的补充作用,总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改革后"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仅与缴费年限相关,而且受到缴费基数、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以及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更加具有激励性.据此,提出要统一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养老金筹资模式、采取"保低限高"的养老金调节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等建议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维持养老待遇,并促进养老体制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模拟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探究改革对“中人”退休待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改革前相比,10年过渡期后机关事业单位男性“中人”的替代率较于女性更有弹性,且男、女性养老金替代率差距拉大;10年过渡期后男性“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初期略低于改革前,后期高于改革前,女性“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总是低于改革前;职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年金的替代率;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养老金总替代率呈负相关。建议落实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各省份应合理制定“视同缴费指数表”;加强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并注意防范风险;尽快化解转制成本,应对财政压力挑战。  相似文献   

3.
引入工资差异对企业职工企业年金缴费意愿的影响,采用仿真方法测量企业年金对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差距的影响。首先,根据我国养老制度安排,构建了企业年金基金、基本养老金、退休金预测模型和养老金差距测量指标;其次,选取工资水平从社平工资的0.5倍~5.0倍的14类代表性职工,模拟了基准情境和提高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四种情境——提高雇主缴费的企业所得税免税上限、降低雇主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领取阶段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免征个人缴费的个人所得税,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企业年金及其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差距,提高雇主缴费的企业所得税免税上限的作用最显著。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提高、企业年金管理费率降低、余寿减少、社平工资增长率提高和工作年限增加都会放大这种作用,反之亦然。工资越高企业职工从企业年金中获益越大,可能扩大企业职工内部养老金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计发完毕后的退休养老金待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职业年金计发完毕后,即将退休的"中人"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入职不久的"中人"与"新人"退休待遇会大幅下降,"新人"待遇跌幅可达34.34%~43.01%;男性"新人"退休待遇将比女性"新人"多下跌约4.5个百分点;职业年金计发完毕时的待遇占养老金总待遇的比例与记账利率成正比,当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达到7%以上时,职业年金的最终占比约在50%以上;职业年金最终占比与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成正比,最低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0.6与最高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3的职业年金最终占比相差近9%。建议按照当前退休时点的平均余命调整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明确界定并积极宣传职业年金的性质,加强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优化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背景下,运用预测模型,对制度中的投资收益率、工资增长率、记账利率等参数进行联动考量,并以目标替代率作为并轨之后的"新人""中人"待遇差距的测算指标,多角度探讨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鸿沟问题。研究发现:在"新人"养老金中设置职业年金可以显著提高替代率水平,进而拉大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对于过渡期内的"中人"而言,"保低限高"的政策同样拉大二者的差距;对于过渡期后的"中人"而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缴费基数的差距也导致二者的差距扩大。然而,通过加强职业年金的顶层设计、促进企业年金快速发展、提升要素结构科学性、适时实现养老金第二支柱整合,可缩小并轨后两类群体的待遇鸿沟,维持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关注     
《财政监督》2012,(19):76-78
公务员退休金是职工3倍延迟退休受益最大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不用个人交一分钱,退休时养老金却是前者的3倍。一些学者表示,这种不公平成为目前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养老金替代率是评价养老福利的重要指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  相似文献   

7.
人均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以下简称为社平工资替代率)是从替代率概念衍生出来的。如前文所述,替代率指标是为了衡量个体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而产生,其定义非常简单:退休第一年养老金收入与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值。尽管该指标最直观地反映了个人退休前后的收入变化情况,但对于个人而言,替代率概念用处并不大。如某人1998年退休,在2013年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有增无减,退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的“双轨制”养老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已成为影响社会劳动力发展和流动的障碍,对养老保险的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明确提出养老保险以职业年金的形式进行,标志着我国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理财》2016,(4):66-67
嘉丰瑞德2007年始建于中国香港,以"守护您的财富人生"为核心服务宗旨,提供360度全方位尊贵的财富管理与投资咨询服务。近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意味着以后退休人员拿到手中的养老退休金增多,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此政策消息也让很多退休老人着实很开心。  相似文献   

10.
依托精算模型系统评估2015年中国养老金并轨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收益的影响,发现实施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收益普遍增加,并据此提出养老金并轨抑制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离职倾向性假说.继而通过2010—2018年CFPS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力流动性下降6.5%.这种流动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个体层面,养老金并轨对10年过渡期以外退休的员工抑制作用更强;从地区层面,养老金并轨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地区的劳动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险双轨制终于并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将缴纳养老金,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单位缴费比例为20%。已经退休了,是否会受到此次并轨的影响呢?不受影响。养老金并轨只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跟咱们企业职工没关系。并且在《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会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政府面临沉重的财政负担,也引发了学者对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跨期叠代模型基础上,结合最新、最合理的数据,实证分析出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和均衡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指出养老金替代率、人口增长率与成年人存活至退休期的概率这三个变量在决定社会均衡体系指标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指出,社会统筹替代率提高将导致社会统筹养老金账户价值与退休期消费水平提高,但个人账户养老金价值以及工作期消费将下降,并对社会总储蓄起到了挤压作用,导致利率提升,工资降低,消费者总效用下降。而个人账户替代率与社会统筹替代率的作用正好相反,个人账户替代率提高导致消费减少与个人储蓄减少,但是社会总储蓄水平却有所上升。最后,本文研究了人口增长率与存活概率对最优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越高,最优社会统筹替代率就越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越低;存活概率越高,最优社会统筹替代率越低,个人养老金替代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业年金纳入同一生命周期精算框架,测度了延迟退休年龄对职工养老金财富的作用,并分析了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工资增长率、贴现率等因素对该作用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在仅考虑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养老金财富会因延迟退休而增加,但不同性别和收入群体表现不同;将企业/职业年金考虑在内后,职工养老金财富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本文认为,提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建立符合国情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等措施能降低由延迟退休带来的职工养老金财富减少的风险,有利于延迟退休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4.
漫谈替代率     
替代率是养老保险的重要指标。所谓替代率,就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与其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用替代率指标可以判断养老金水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李晶 《西安金融》2005,(4):47-49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主要因素有赡养率、工资预期平均增长率、积累期的预期平均收益率、领取期的预期平均收益率、积累期限和职工退休后的预期平均余命等。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平均余命延长等问题,降低了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而企业年金上市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弥补社会统筹账户的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16.
邢辰 《海南金融》2021,(10):21-27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养老金财政负担,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正逐步推进.本文建立了OLG模型,把延迟退休因素、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假设纳入考量,以探究延迟退休政策对人口出生率、养老金替代率以及个体养老金收入总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现收现付制下,延迟退休增加了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和总收入,个体可以投入更多物质成本来养育子女,最终提高稳定状态下的人口出生率.二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缴费期限等影响机制,使得社保基金总额增加,由此提升了养老金替代率.三是当劳动产出弹性大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提高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当劳动产出弹性明显小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降低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了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历程,归纳了三个支柱改革的金融化导向及表现,分析了金融化改革对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覆盖率、缴费率、投资收益和基金积累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化投资、养老金债券等金融创新在应对低利率风险、金融危机冲击风险中的作用.基于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实际,总结了引入"自动加入"制度、发展集合年金计划、完善税收优惠、推行审慎监管、鼓励养老金生命周期投资创新以及改革基础养老金制度为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金融化改革创造条件等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吉林金融研究》2014,(10):71-76
一、引言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养老“双轨制”。有研究显示,我国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其工作时收入的50%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缴费,却能拿到70%-80%,这种现象饱受各界质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  相似文献   

19.
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9年上涨,但替代率却逐年降低,职工满意度不高。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与工资结构、工资增速、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企业年金、退休年龄的关系,剖析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合理水平及影响因素,探索了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途径,指明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并轨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努力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时候,退休领域里养老金待遇存在的三大差别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别企业退休人员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存在差别是人所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