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财政收支平衡是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状态的重要标志和制约条件。现阶段,如何采取得力措施,通过鲜明而具有实效的政策导向,逐步摆脱财政困境,做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是经济全局治理整顿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对三年治理整顿目标的落实,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1980年3月,我们写了一篇题为《财政收支矛盾与财政收支平衡》的文章,提出财政收支矛盾是财政在价值量上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财政收支矛盾与平衡转化规律(财政收支平衡规律)以及赤字有害、反对搞赤字预算等问题。有的同志表示同意;有的同志认为财政收支平衡只是原则,不是规律;有的同志认为财政收支平衡是规律,但不同意财政收支矛盾是财政的主要矛盾;有的同志对赤字有害亦有异议。不久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实事求是地指出了1979年与1980年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3.
<正> 李成瑞同志写的《财政、信贷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书,今年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从经济工作的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财政、信贷工作实践和组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实践的正反经验基础上,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对财政、信贷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问题,进行了历史的、理论的探讨。全书共收入作者不同时期写的文章十三  相似文献   

4.
综合财政统计是国民经济平衡统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工作业务建设上一个新课题。现就个人学习的体会,对建立综合财政统计的必要性,综合财政统计的基本统计内容等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一综合财政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定的经济范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与国家财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财政泛指整个国民经济中主要可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活动的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总称。它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反映一部分社会资金收入与支出的运动,其中包括财政资金收支运动。从全社会资金运动角度出发,综  相似文献   

5.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陈云同志就指出:“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如果当年财政信贷收支不能平衡,社会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之间不能大体平衡,物价就会乱涨,市场就会混乱,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就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搞好财政信贷平衡,是掌握综合平衡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做到基本上实现财政、信贷收支平衡、外汇平衡和物资平衡,把市场物价基本上稳定下来。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财政信贷平衡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综合财政计划是国家整个财政资金活动的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在资金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综合财政计划,可以统筹安排资金收支,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按比例发展的资金需要,使国民经济计划中财力同人力、物力更好地相适应。为了加强财力的综合平衡工作,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1960年1月14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综合财政计划工作的决定。一年来,全国各地综合财政计划工作,有了很大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一、综合财政计划管理的必要性综合财政计划是国家的财力平衡表。它以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为主体,协调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资金运动,综合反映全国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资金来源、使用方向和整个财力平衡的状况。它是国家资金收支总平衡表,是实现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统一平衡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在经济上要求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因此,搞好综合财政计划管理,对于实现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的综合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财政、信贷和物资平衡问题,是陈云同志在1957年总结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这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引出社会主义计划平衡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金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生产建设持续发展的重大实际问题。“三大平衡”是完整的综合平衡体系,涉及财政、信贷、物资还有外汇的各自平衡及相互平衡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这里仅就其中财政平衡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我们的国家财政,经过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平衡了财政收支,稳定了金融物价;配合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钜额资金,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巨大成绩的取得,是由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是由于认识了社会主义财政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并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了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财政、信贷、物资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平衡的工作水平,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顺利实现,对财政、信贷、物资平衡问题进行探讨,是有重要意义的。我在这里,仅就这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大家知道,货币资金运动是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开始的,并受后者所制约。但是,货币资金运动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产品仍然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货币资金运动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同社会产品在使用价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随着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推进以及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逐步展开,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一、信贷资产风险的成因1.银行信贷资金依然承担着“准财政资金”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待续出现相对萎缩。财政收入的减少,一方面制约了财政作为国民经济调控职能杠杆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随着政府部门推动改革的机会成本拉大.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的刚性拉动.财政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性。国家为维护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一) 自1979年以来,我国财政连续几年出现赤字,虽然险象屡生,终究没有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震荡,于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财政平衡的观念开始淡化,有的人认为国家财政出现一些赤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发展。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搞好财政平衡?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所周知,财政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核心,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国民经济各领域来看,财政平衡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从国民经济各方面关系来看,财政平衡涉及比例、速度、效益;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来看,财政平衡涉及国家建  相似文献   

13.
<正> 1981年全国贯彻中央经济上进一步调整,政治上进一步安定团结的方针,农业生产全面发展,轻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削减,实现了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财政困难还是经济建设中的严重问题。解决财政问题的关键是,以最低的消耗,增产较多的符合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方面的经济效益。当前要调整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首先是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一是使积累与消费的分配不超过国民收入总额;二是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合理,以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的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理经济环境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一个重要条件是逐步减少和消灭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之所以发生,其原因是复杂的。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问题,还有指导思想和决策欠妥等因素。为争取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增加透明度,亟需加强财政收支的管理与监督,加快财政体制的改革。为此,首先应对财政预决算的编制方法进行改革。现行的财政预决算编制方法,主要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按财政收支性质编制,混淆了无偿收支与有偿收支的界线;二是没有把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充分全面地反映  相似文献   

15.
财政平衡观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子基 《当代财经》2001,(11):22-25
财政平衡理论是财政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支矛盾是财政的主要矛盾,财政民歧矛盾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其运动轨迹表现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另一方面,财政收支不是彼此依存、相互统一的,即绝对的财政收支矛盾(不平衡)可以转化为相对的财政收支统一(平衡)。因此,财政收支运动是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转变向前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实质上是财政风险的控制问题;“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因此从整体上和中长期战略上看,必须实施平衡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综合财政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财力平衡表,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县级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同时,也必须相应地编制综合财政计划。县一级随着全县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其资金积累的规模日益扩大,来源于各方面的资金大大增加了。县级既有自己直接掌握直接支配的资金,也有上级拨付专款使用的资金;既有财政资金,也有信贷资金;既有预算内资金,也有预算外资金。因此,把来源于  相似文献   

17.
国债经济属于信用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债经济运行,从运动过程整体看,是国债发行,流通,偿还周而复始的运转过程。分析国债经营运行方式与财政平衡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研究国债发行,流通转让,偿还方式对财政平衡的影响,提出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参考,推动国债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巩固财政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三十年的建设经验证明,国民经济每次发生的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都是与忽视财政的作用,忽视财政分配规律,没有处理好财政收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认真总结三十年的财政工作经验,提高关于社会主义财政对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制约作用和财政分配规律的认识,对于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这方面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1·建议中央统一加快对一些制度的完善和衔接,使人事、编制、审计、财政、财务等制度相统一和配套。应建立基层领导干部任职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不能光看经济发展速度的“政绩”,还应与各种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有关负面影响联合起来进行评价和考核,如对当地政府债务、财政供养人口的控制等情况的分析和评价。2·在县、乡积极推行基层财政民主机制。在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县乡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县、乡财政收支透明化,以组织的形式赋予纳税人真正对县、乡财政收支全面监控的权力,建立并推行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财…  相似文献   

20.
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永匣的主题,当前,财政审计工作就是要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促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在查处备类违纪违规行为,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财政效益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政府财政收支管理行为进行审查,就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从而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