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双平行线阵的二维波达方向(DOA)估计问题,为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秩多级维纳滤波器(MSWF)的快速算法。首先利用MSWF的前向递推实现信号子空间的快速估计,无需估计协方差矩阵和特征分解;然后,通过MUSIC算法对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估计进行分维估计,使二维DOA估计退化为两个一维DOA估计问题,且方位角和俯仰角自动配对,进一步降低了运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估计精度优于同样基于双平行线阵提出的波达方向矩阵法(DOAM),俯仰角兼并时同样适用,计算复杂度低,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维纳滤波器的波束形成技术,并给出了滤波器参数的算法及实际设计的步骤,其算法简单、设计较为容易,在实际的宽带波暮形成设计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盲源分离的维纳系统算法中,采用固定步长导致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存在矛盾,直接影响分离算法的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函数的变步长维纳系统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将更新的步长以非线性函数的形式引入到分离算法中,使得稳态时参数更新的步长尽可能小,以避免发生振荡。变步长算法在分离过程中的每次更新都会使步长自动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收敛速度提高了53%,误差减小了45%。实验仿真表明,相对原算法,提出的维纳系统盲源分离方法可以更好地分离出信源信号,而且具有较小的误差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新的旋转干涉仪测向解模糊算法。首先分析了旋转干涉仪测向时的相位差 变化规律,然后针对Ka频段雷达信号在使用旋转干涉仪测向时相位差变化大的问题,建立了 进行两次修正的解模糊算法。该方法硬件实现结构简单,易应用于被动导引头中。通过计算 机仿真验证算法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信噪比高于-8 dB时,解模糊成功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5.
结合海事卫星信号的信号特征,以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海事卫星上行信号测向的工程实现方法,在一片FPGA中完成数字下变频、FFT实时运算、相位差计算等复杂运算,在一片DSP中完成相关干涉仪方位计算。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解决了对海事卫星上行信号测向的问题,频率分辨率被提高到5.7 kHz;通过降低相位差的波动度和插值提高了方位的稳定度和精度;采取在DSP中完成方位计算的方式减少了FPGA器件数量。最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对信道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进行校正是测向定位在工程实现中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高性能的测向算法,但这些算法对系统特性较敏感。本文采用有源校正算法来校正当系统特性不理想的情况下带来的通道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并在高速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711系统上实现了五通道测向处理器有源校正算法,达到了性能指标及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比幅测向精度较低而干涉仪测向相位易模糊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束比幅测向的圆阵相关干涉仪解模糊改进算法,实现对小型无人机方位的快速估计。首先,根据目标无人机的图传信号特征值建立离线数据库,利用改进的多波束相关比幅法对无人机来波方向进行粗略测量,通过二次插值法对“栅栏效应”造成的估计偏差进行一定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角度测量值对干涉仪实测相位差进行解模糊;最后,利用无模糊的相位差通过相关运算实现来波方向的精确估计。该算法将相关运算运用在比幅测向中,有效提高了干涉仪解模糊概率。与传统的比幅测向法和干涉仪测向法相比,该算法只需3组天线就能完成测向功能,其测向精度提高至2°以内,并且该算法对天线一致性要求低,实时性高,可实际应用于圆形阵列测向体制,实现对无人机的快速测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凸优化模型的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的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压缩感知原理利用传统相关干涉仪算法的测向数据库作为基底将入射信号稀疏表示;接着,根据贪婪算法对信号进行重构,估计入射信号的方位。该算法的优点在于在迭代过程中引入回溯思想,自动调整估计步长,实现计算复杂度和估计精度的平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凸优化模型的相关算法,该算法的计算量大大降低,测向速度提升24.6%,特别在多入射信号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奇异值分解是超分辨测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现有的并行实现方案适用范围窄,运算量大,迭代时间长。为了满足测向接收机系统的高实时性需求,结合双边Jacobi算法的交换策略和单边Jacobi算法的求角结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现方法。该实现方法修正了脉动阵列的收敛性问题,提高了复数矩阵的收敛速度。同时,给出了算法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结构。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案耗时在百微秒以内,能够应用于电子侦察设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紧凑型的宽带高速通信信号侦察测向应用需求,对相关干涉仪测向处理模块进行 合理的采样率设计和算法优化,利用FPGA运算能力强的特点,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中实现了 60 MHz带宽的准实时测向处理,对提高侦察跳频等低截获概率信号的效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快速特征分解的自适应杂波抑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加速,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正经历着重大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外贸商品结构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加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纷纷扩大以劳动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谐振腔结构的均衡器其S参数测量数据库,提出了一种工程上实用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插值算法,介绍了该算法的主要思想,利用MATLAB软件给出了微波均衡器插值实例,并对其插值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较高的插值精度条件下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插值处理。该算法在微波器件的工程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幅相联合键控(16-APSK)信号,基于V&V算法提出了一种用于反馈环路的非数据辅 助的(Non Data Aided, NDA)鉴相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信号进行星座分割,然后对各子星座 上的点分别应用V&V算法,不同子星座鉴相的权重可通过参数设置方便地进行控制。同时, 还提出了一种变体算法,针对每个子星座,将V&V算法对信号幅度的非线性运算直接替换为 一个固定的幅度,使得对各子星座鉴相权重的控制更加简单,也更便于工程实现。经仿真验 证,通过恰当控制算法参数,可以起到降低鉴相模糊度的作用,有利于简化16-APSK信号鉴 相的解模糊处理。  相似文献   

14.
OFDM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ARQ的PHY-MAC跨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37条款"属于美国当地的"行政救济",最早见于《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337条款"与"301条款"一起构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报复手段的"两支大棒"。对于美国企业来说,"337条款"调查程序通常比反倾销对申诉方更为有利。与司法救济相比,"337条款"证据要求更低,时间更紧,力度更大。"337条款"与国际通行规则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一味突出本国利益,独断专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本质上来说,"337条款"是美国从"自由贸易政策"向"保护贸易政策"转换的具体体现,其单边贸易制裁措施的属性不仅扰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而且严重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引起了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低比特率语音算法,它是在MBE编码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线性预测谱代替了MBE中的傅里叶变换谱对MBE编码算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在保持语音质量的情况下使比特率更低,达到2 kbit/s.同时阐述了基于该算法的系统芯片设计,并对该算法中的基音周期参数、V/U等参数的提取进行详细的推导分析.最后对本算法与常用的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的算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状态转换频繁和频谱检测时延长的问题,提出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累积和能量检测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在主用户信道中引入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利用网络编码对频谱的整形作用,使频谱状态转换稀疏,频谱结构更规律化,减小频谱检测时延,提高系统吞吐率。此外,针对传统累积和能量检测算法抗衰落性能差的问题,通过比较该算法在五种衰落信道下的检测时延和吞吐率,研究该算法的抗衰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虚警概率下,该算法有效降低了检测时延,提高了吞吐率及抗衰落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衰落信道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FFT算法的实现——以Altera公司的FLEX10K系列产品为硬件平台,用VHDL语言和电路图完成系统设计描述,用MAX plusⅡ软件进行编译、综合和下载,实现了6点实序列DFT算法,并给出了仿真测试的结果。在FPGA芯片上运行的FFT算法具有速度快且抗干扰能力强的硬件实现的优点,用VHDL语言实现的基于IP核FFT算法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以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片ADSP-21160构造了并行高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实现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R-D算法流程。通过研究高效并行处理算法和可靠的高速数据传输方法,确保了R-D算法的可行性和实时性。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实现的正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成像雷达的新算法,在成像目标分布满足稀疏性前提下,利用发射的随机混沌序列(SCS)形成卷积矩阵,然后通过随机行抽取构造随机感知矩阵(SCSM)。给出了完整的算法实现框架,从理论上证明了SCS的随机性和统计独立性以及SCSM的有限等距性(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RIP)。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影响算法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匹配滤波法相比,所提算法重构误差小,输出旁瓣低。SCSM与其他随机矩阵具有相同的性能,然而,SCSM容易在硬件上实现,且更适用于要求保密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场合。  相似文献   

20.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检测技术。为了降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号可靠性判决的排序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根据所设计的信号可靠性判决(Signal Reliability Decision,SRD)结构的判决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法消除信号间的干扰。为了进一步提升SRD-OSIC算法的检测性能,提出了局部最优(Local Optimized,LO)的LO-SRD-OSI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SRD-OSIC算法仅需要传统OSIC算法一半的复杂度就能获得相近的误码率性能。不仅如此,当LO-SRD-OSIC算法与SRD-OSIC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相同时,LO-SRD-OSIC算法可以获得额外3 dB的误码率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