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星载甚低频(VLF)通信技术中,研究甚低频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研究电离层传输特性大多基于高频脉冲信号,且传播模型相对粗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为此,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电离层各向异性传播模型,对常规的FDTD算法引入变步长因子,并用该算法对VLF波在电离层中的场强衰减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昼夜变化及频率对其传输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卫星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与常规的FDTD算法以及全波分析方法相比,引入变步长因子的FDTD算法精度更高;在VLF频段,降低频率有利于电磁波穿透电离层,且白天的衰减明显大于夜间;VLF波在射入电离层并穿透D层时衰减严重(30~40 dB),约为F1层中衰减的3倍。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通信中电波传播损耗预测需要满足精确性、实时性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的要求,在分析电波传播损耗对航空通信系统作用范围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抛物方程模型研究了航空通信中电波在空间区域的传播特性。该模型利用分步傅里叶算法实现快速求解,采用边界平移法处理复杂地形边界,并通过非均匀网格技术提高空间任意一点的场强计算精度,从而改善了复杂环境下电波传播损耗预测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将该模型应用于真实地形环境下的航空通信仿真算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复杂环境下电波的传播损耗,评估在正常通信条件下飞行器的飞行范围、最大飞行距离以及最低飞行高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区域森林环境电波传播特性预测的准确性,研究抛物方程(PE)法在森林环境电波传播特性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抛物方程的森林模型。该模型采用PE法实现准确快速求解,考虑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非均匀性,引入森林分层模型,将森林分为树冠、树干两个均匀有耗介质层,并根据森林区域的特性参数确定各有耗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相比于传统将森林等效为一个给定介电常数的均匀有耗介质层,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森林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将其应用于三种常见绿叶林的电波传播特性预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种类的森林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差异,有效预测大区域森林环境电波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气中的雷电脉冲噪声的严重影响,当传送可靠性要求极高的数据信息时,现行甚低频通信系统难以满足要求。为了有效克服大气噪声的影响,提高甚低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在考虑了便于系统升级改造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甚低频数据通信传输的差错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级联码和信道交织技术,级联码内码仍用原系统的BCH(Bose-Chaudhuri-Hocquenghem)码,外码选择RS(Reed-Solomon)码,内、外码之间插入了块交织形式的交织器。为了验证方案的纠错性能,给出了基于该方案的甚低频通信系统计算机仿真方案和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编码增益、正确解码概率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系统升级改造上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波在以视距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时,在低空大气层中还要受到地面的影响。文中具体分析了视距传播下几种传播模型中地面起伏对电波传播衰减中值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最后给出相应地面起伏度与传播衰减中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详细描述了“黑障”产生的原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等离子体电特性参数;作为一次练习。估算了测控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电波穿过“黑障”区的衰减常数;讨论了空天飞机测控通信体制、主要的系统功能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洋蒸发波导中多径信号场强计算和时延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带限信道建模方法。给出了一种分段的射线追踪算法,提出了多径到达信号分离和场强计算的方法,考虑了电波空间扩散、粗糙海面反射和接收球;研究了时延估计规律、系统设计和使用策略。数值试验验证了建立的带限冲激响应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海洋蒸发波导通信的链路预算和性能分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控制信号频率、带宽和能量正余量可达到预期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气无线电噪声所涉及的现象非常复杂,观测结果又具有局限性,所以它对VLF/LF(甚低频/低频)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比较困难。本文运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动态仿真平台对大气噪声环境下的VLF/LF通信系统误码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结合实例给出了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大气波导的存在使电磁波实现超视距传播,在增加海上通信距离的同时使海上电磁波传播变得复杂。为丰富大气波导在海上通信中应用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了大气波导形成、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大气波导修正折射指数轮廓线形式及形成原因,分析了电磁波在大气波导环境中实现超视距传播条件,理论研究及仿真验证了大气波导环境下超视距通信参数选择,包括电磁波临界入射角和最低陷获频率。根据海上实际气象环境特点和战场条件需求,提出大气波导在海上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对提高海上远距离通信保障能力、获取战场电磁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有路径损耗预测经验公式和实测信道数据的分析比较,提出空地链路无线信 道高低仰角区域不同的电波传播特性,并提出一种新的C频段空地链路大尺度衰落预测参 考模型,将传统二径模型修正为加入定向天线因子和地球曲率因子的电波传播模型,并根据 实测数据加入高频段大气层衰减因子。分析表明,提出的新模型更符合实测数据,对于实际 通信系 统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应用于海上通信中,可以提供相比传统海上通信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多的通信服务。采用基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的通信基站进行海上通信时,降雨衰减不可忽略。预测性能良好的雨衰预测模型是考虑降雨问题的关键。从降雨衰减预测模型、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通信、无线电波海上衰减特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相关原理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上述研究方面与雨衰相结合的技术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雨衰模型应用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海上通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电波传播对覆盖均匀性的影响。通过典型路径传播损耗和移动通信系统同频干扰的分析,给出了衡量覆盖均匀性的性能指标。计算机模拟表明了覆盖均匀性与覆盖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热带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是近年来电波领域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综述了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SRI)关于热带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展情况,分析了与热带无线电波传播相关的核心影响因素,包括雨衰、对流层闪烁、大气波导、植被衰落、盐度等,最后,指出了关于热带无线电波传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相关内容可为热带无线电波传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无线通信装备工厂级、设备级、系统级模块化设计进行了分析,根据软件通信体系结构,提出了模块化通信装备的设计思想,对其相应的标准体系和验证模型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发展中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不同通信技术及通信体制间的“无缝”连接,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更高质量的个人服务业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向更小的小区部署迁移。小蜂窝网络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适应未来更加复杂通信环境的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小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和独特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其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其他各种技术可能的融合场景并讨论了对应的特点和存在的难题;然后概述了小蜂窝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毫米波通信、D2D(Device-to-Device)通信和认知无线电技术等,总结了小蜂窝网络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市场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并较详细探讨了软件无线电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计算机化、实时操作系统、智能天线和移动终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把握非正弦波通信的发展方向,从脉冲无线电技术和正交函数两个角度分 析了非正弦波通信的发展历程,并对研究现状、待解决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信号设计 、谐振理论、辐射理论和信号产生4个方面分析了非正弦波通信的关键技术,以此探索发展 高能效、高频谱利用率的非正弦波通信体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AD9858在超短波无线电通信领域中的一种应用.基于AD9858设计一种频率合成器,该频率合成器采用"DDS 倍频"的方案,具有相噪低、跳速快等优点,可用于超短波无线电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