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2.
3.
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1999-2003年农业生产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6(9):11-16,2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确实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13;且有大约30%的农业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支农支出推动的。与其他要素相比,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占着重要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位居第二。从农业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与否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在农业劣势地区高达63%,位居第一,在农业优势地区仅11%,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2-201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资本投入贡献稳中有升,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更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改革红利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资金产出弹性系统α值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β值,并尝试性地运用回归-经验加权和法测算了湖南省“七五”、“八五”、“九五”(头三年)等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是最直接的动力,本文通过2000-2010年相关数据测度,发现虽然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居民消费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因此,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整体居民消费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针对金融业中保险要素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采用直接贡献分析和间接贡献分析两个层次,以重庆市为个案,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保险要素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从直接贡献分析看,保险要素市场的发展还是滞后的;从间接贡献分析看,银行存、贷款余额和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而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是抑制的。最后就如何让保险要素市场稳健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79-2004年科技进步对武汉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索洛残差法对武汉市1979~2004年期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估算,回归方程的邹氏检验结果表明估计参数具有不稳定性,转折点在1991年。分两个时期估计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其结果显示:1979~1991科技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大且低于资本的贡献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1992~2004科技进步对产出的贡献率很高,这一时期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自2001年以来,其贡献率在逐年下降,经济增长正丧失技术进步的成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