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5年,我初中毕业后由吉林省来到黑龙江省当农民。当时在生产队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活虽然很累,但是因为初来乍到我还是坚持干,后来队长看我年龄虽小干活却肯吃苦,让我当了记工员。半年后队里老会计年龄大了,经队委会研究,又叫我接替了会计工作。这就是我从事农村财会工作三十多年的第一步。1965年农村记账是用单式记账方法,设“六账一簿”:现金流水账、生产费账、社员往来账、专项基金明细账、生产收入明细账、库存物资明细账和固定财产登记簿。那时,公社财会辅导站主管农村财务工作,每年召开一次秋收工作分配会议,讲一些…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会计》作为我业余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已和我相伴了二十个春秋。 我生活在渝东农村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己的文化功底又薄,但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看报。四十年前,高小毕业的我,在村里担起了会计兼记工员的重任,当初,我算是村里有文化的人,在老会计的精心培育下,我掌握了有关农村财务的一些知识,加之当时账目简单,我感觉到还顺手,年年被公社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农村改革30周年,我不禁想起30年前自己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情景.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还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每逢寒暑假,为了替家里多挣点口粮工分,放下书包,我就参加生产队劳动.记得那时我家住的是个有近百户的大村庄,当时整个庄子按人口、土地各半平分为两个生产队.  相似文献   

4.
我生于1957年,高二时因父亲年迈缺劳力,我辍学当了4年农民。苦难是财富,磨砺了我吃苦、良善、勤勉、正直、不贪、认真做事的性格。我当过生产队记工员、保管员、农技员、会计员。1978年10月,在大队会计举荐下,我当上了小陶公社的“赤脚会订辅导岛”。  相似文献   

5.
清楚 清白 四十年在山东枣庄区王庄乡,人们用一句歇后语这样形容乡经管站站长诸庆林:诸站长的帐是:小葱伴豆腐──一清二白。诸站长今年54岁,从14岁高小毕业在生产队当记工员起,在农经战线上一干就是40年。清清白白四十年能在农村财务工作岗位上干整整40年...  相似文献   

6.
早年,我中学一毕业,就买了一些农村实用的“工具书”回家务农。在读这些“工具书”时,有一本《会计学》深深地吸引了我。《会计学》阐述了会计基础理论,我很有兴趣地坚持自学,不断加深理解。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说来也是机遇,当时农村正搞“三级核算”,会计人材急缺,有位干部把我向当时的农村大队推荐,说我平时爱看《会计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位干部的美言,得到了大队党支部的采纳。时隔数月,大队党支部就找我谈话,叫我到临近的一个生产队任会计,从此,就跨进了农村会计队伍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我生于1957年,高二时因父亲年迈缺劳力,我辍学当了4年农民.苦难是财富,磨砺了我吃苦、良善、勤勉、正直、不贪、认真做事的性格.我当过生产队记工员、保管员、农技员、会计员.1978年10月,在大队会计举荐下,我当上了小陶公社的"赤脚会计辅导员".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民公社及其生产队已经被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取代近30年了,町生产队的粉坊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永远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在与河南省太康县老镇谢堂村村委会会计谢长星的交谈中,出现语汇频率最多的莫过于“俺是党员”这四个字。他处处树立党员形象,兢兢业业理财,实打实为村民办事,留下了一串串老百姓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与共和国同龄的谢长星,1969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回到他所在生产队,先后当过记工员、副业会计、生产队会计。当时尽管他精打细算,却也难改红薯汤、红薯馍的生活状况。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谢长星交出了融进自己心血和汗水的账册,带领全村闲散劳力出外搞建筑,一干就是十多年,许多村民都挣回了大把大把的票子,购买了机动三轮车、水泵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广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1980年开始,1982年完成。当时为了完善双层经营体制,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产队统一管理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产队合同管理试行条例》两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始发于1958年,当时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农民集体举办的社队企业,就地实现农村剩余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转移,逐渐形成了农村工业,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就此诞生,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发展的主体,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 我从1976年开始担任生产队会计,后来任村委会会计。2001年体制改革,农村财务会计由镇农经站统管,从此,我从会计岗位上退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农村财会人员的新老过渡问题卢强我是一名普通的乡镇经管工作人,在工作中我感到村级财会人员普遍面临着年龄老化和后继乏人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谈点个人粗浅看法。可以说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很多。在我们辽阳县这里,村级财会人员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会计。尽...  相似文献   

14.
生产队是国营农场经营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国营农场最基层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核算单位。生产队的特点是:大面积土地、大机械化作业,人员素质、土地面积、机械化程度都高于乡村。就江滨农场农业生产队而言,大型生产队人口有500-800人,职工400多人,土地面积21,000多亩,耕播面积16,500亩,胶轮车6台,东方红链轨拖拉机10台,康拜因7台,固定资产50多万元。小型生产队有人口370人,职工180人,土地面积16,000亩,播种面积12,000亩,胶轮拖拉机3台,链轨拖拉机3台,康拜因3台。因此,生产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场经济的振兴。1990年我场之所以盈利100多万元,是因为28个农业生产队26个盈利。而1991年却相反,农场亏损380万元,28个生产队就有26个亏损。也就是说,生产队盈亏制约着农场的发展,所以,加强生产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同志:您好!1953年,农村互助合作化开始,我16岁当农村互助组记工员,1955年转为农业初级社、高级社会计、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会计,政社分设后任村会计。至今从事农村财会工作已经50年了。1958年《农业社会计》(即现在的《农村财务会计》)杂志创刊,后又历经停刊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初,农村认真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全面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当时对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一级财务进行彻底清算,结清了债权债务,形成了新股金,落实到了承包农户的户头上,从而村级成为农村唯一的一级核算单位。所以,当时预想今后村级向承包农户收取...  相似文献   

17.
悠悠会计情     
家里排行老大的我,为了挣工分归还欠生产队(现在的村民小组)的超支款,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校,从小学四年级的阶梯上辍学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善心如佛的生产队长,看看我稚嫩的童体有些吃不消,就安排我白天放牧,晚上当记分员。每3天记一次工分,每月协助生产队会计结一次工分。虽说是生产队,但规模不小,有近60家农户,分布3个自然村,每月月底到生产队会计家结计工分不少于3天。春夏秋冬把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将250多本工分手册翻得毛绒绒的。最头疼最费劲的是年终决算,那可是真较劲儿。为了一分钱平账,少则查半天,多则查几夜。当时我埋怨过戴…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与《农村财务会计》结缘,还是1982年的事。这"一见钟情"——是师缘,是友缘,是我与《农村财务会计》不解的情缘。那一年还是大集体的时候,当时的大队(现在称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到我们生产队找我,对我说大队里讨论决定,培养我当大队会计,准备一下,明天就上任,我没有做过会计这一行能胜任吗?党支部书记说,我们了解过了,你年纪轻,文化水平高,勤学肯干,你一定能胜任。有了书记的鼓励,我说我一定要好好地干,要把会计工  相似文献   

19.
老处     
叫他老处,其实他并不姓处。因为他在乡里干科级一职十多年了,去年按规定享受副处级待遇,于是人们便叫他"老处"了。老处说他很幸运,连小学没毕业就弄了个副处级待遇,在西海固的这深山穷沟里,也够个"高干"了。老处是"文革"中招的工。别看他个子不高,两道眉毛浓得憨憨实实,但是,转干前,他就发现了"门道"。那年头,想要有个工作,或者想升迁什么的,一是靠"语录",再就是"知识"。在这偏远之地,当时能写会算的非常缺,即使小学三年级,也会被公认是大学问了,不是当记工员,就是作会计。老处当时是大队会计。时间不长,又调到公社当会计。他总是起早贪黑,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帮助许多生产队建帐整帐,培训财会人员。他口袋里经常装着本语录,有空就学上一段。这样的典型,公社  相似文献   

20.
求实创新努力开拓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新局面北京市密云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了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密云县于1983年建立了县和23个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担负着全县23个乡(镇)、350个村、1200多个生产队和820个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