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巍 《创业家》2011,(1):44-47
新三板扩容,是《创业家》2011年最大期待 金融家、投资家、创业家一直在为推出一个真正的“板”而努力 然而大部分已成悲剧 新三板才是中中国的创新板,它已是体制所能容忍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卢山林 《创业家》2011,(1):48-53
没有财务指标限制,不需要经过太多审核;不会因为“小”就拒绝你,不会因你没有背景就难为你;只要相信自已有未来,你就可以登上新三板。新三板扩容是《创业家》2011年最大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板""二板""老三板""新三板"上市公司。新三板股票是指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因为挂牌企业有别于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企业,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新三板"。新三板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的新型上市公司,其进入门槛较低,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资金水平与公司盈利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着重围绕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营资金水平与公司的盈利性展开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4.
李传涛  叶静 《创业家》2012,(9):18-18
8月初,证监会宣布新三板试点新增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金融办主任查琏锁告诉《创业家》,新三板的定位就是为初创企业解决股权流通、优化以及小额融资的问题,"所有的功能都是围绕它的基本定位来的"。  相似文献   

5.
我不认为创业板、中小板是比新三板更高级的板块。新三板将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重大意义。新三板就是创新板  相似文献   

6.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是旨在为中小企业改善金融环境,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全国性场外市场。而我国的文化企业正处于一个成长期,面对新三板这样一个如同"量身订做"般的融资渠道,文化企业显然都看好了这一机会。挂牌新三板,对文化企业的融资、价值增值、扩大知名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吸引优质投资、转板IPO等诸多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相信新三板将成为优秀文化企业的成长摇篮。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及新三板市值的大幅增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已经初具成效,但是不同板块之间由于缺乏流通机制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转板制度的推出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那么,什么是转板制度?新三板引入转板制度有什么意义?转板制度应该如何推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及新三板市值的大幅增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已经初具成效,但是不同板块之间由于缺乏流通机制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转板制度的推出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那么,什么是转板制度?新三板引入转板制度有什么意义?转板制度应该如何推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三板最早发源于北京中关村,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对高科技的企业的挂牌转让平台。之所以叫"新"三板,是因为还存在一个老三板,老三板主要是承载退市企业、很久以前的STAQ、NET转让系统三部分的公司股权转让的平台。新三板从之前的默默无名到2013年的崭露头角,从当时的100多家到现今超过6000家的规模,经历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新三板市场容量以及交易量的不断扩充,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受到了监管层以及广大投资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分析了目前新三板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三板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的发布,无疑是为破除新三板自2015年开始长达五年的持续低迷,以期改善中小企业的流动性不足、融资风险高、融资规模小、转板难度大等融资困境。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改善了市场结构,也为新三板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从风险控制、市场环境、政策模式、自主创新等角度,为新三板中小企业的融资改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新虹 《商》2014,(18):48+41-48
中国创投及私募(VC/PE)经历十余年发展,却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前期掀起的一阵阵投资热潮后,VC/PE如何全身而退,成为大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阶段,IPO仍为我国VC/PE退出的主要渠道。但面对2013年,IPO遥遥无期的煎熬,许多投资机构及企业选择了新的退出方式,如选择并购及新三板。在此类IPO通道分流的小队中,新三板的低流动性及转板不确定性造成了企业积极性很低。然而,国务院推出新三板扩容方案,明确将新三板挂牌企业范围扩充至全国,并指出转板的机制,挂牌企业可直接上市。在理顺流动机制和转板机制后,新三板的影响力将获得实质提升,对于VC/PE而言,新三板将是优秀候选退出通道。  相似文献   

12.
新三板即将扩容,不仅对新三板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更将为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动力。相较于美国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层次不全面,各层次之间没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尤其是新三板的发展处在极低的阶段,资本市场形成“倒金字塔”结构,所以我国的新三板具备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鉴美国OTCBB市场发展经验,我国新三板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动静相宜的状态;静态上,三板市场有力补充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动态上,三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之间形成转换机制,为企业优胜劣汰法则提供良好的渠道,这将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的开板仪式,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终于正式启动.创业板的正式启动再次引发民众对于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热议.而被多数人视为创业板孵化器的新三板也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的人还在心存疑惑迟迟不肯动作.  相似文献   

14.
吕新元 《中国市场》2014,(28):31-33
自2013年年底,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工作正式启动。通过2010-2014上半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场近两年来逐步受到市场青睐,并发展活跃,尤其是2014年上半年,机构参与挂牌企业数量同比飞跃增长。机构看好新三板市场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此外,新三板市场本身可以为机构提供了除IPO以外更多元化的退出方式。也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新三板市场发展呈现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新三板转板机制,增加交易流动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完善"新三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006年开设的"新三板"市场定位于高科技企业,为其提供了一个股权挂牌转让和定向增发融资的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其次在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基础之上提出了"新三板"市场的开设对解决融资问题的启示,最后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提出了完善"新三板"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交易所正式成立和扩容到全国。它到底是那些上不了创业板、中小板的企业的"收容板",还是真正的创新板?它有可能变成中国的纳斯达克吗?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新三板市场,一直以来肩负着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重担,更是在2016年年底跻身万家时代,成为全国最大的场外市场。然而,其备受诟病的流动性问题依然严峻,如何有效地盘活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俨然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从分析我国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现状着笔,深入探讨造成现阶段流动性困境的各方面原因,进而提出再分精选层﹑建立转板机制﹑股权众筹﹑限售股解禁等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付珍珠 《中国市场》2014,(14):91-92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的成功,使"新三板"成为国内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的重要补充。本文回顾了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历程,分析了目前"新三板"发展状况及功能,指出"新三板"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1)
"新三板"是国家为了扶持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小,基本处于发展初期,融资困难,"新三板"也因此而出现,不过很多的人对"新三板"还不太了解,因为不太了解,因此很多中小微型企业还在为融资的问题苦苦伤神,如果了解了新三板的功能和发展的趋势,那么这些企业就不必为缺少周转资金,企业运作困难着急了,因此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新三板的功能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谷世英 《商业研究》2011,(11):156-160
目前,中国证监会已将"新三板"扩容,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美国OTCBB市场与"新三板"市场同属场外交易市场,OTCBB市场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而做市商制度是OTCBB市场能够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OTCBB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比较我国"新三板"市场现状,对于我国"新三板"根据自身特点引入做市商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