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也是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业之一。"十一五"以来,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水泥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但是,水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重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仍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主要途径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锅炉节能减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锅炉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对安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要求逐年提高,如何推进行业健康稳步发展,已成为工业锅炉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严峻挑战。文章通过阐述工业锅炉能源浪费的主要表现,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节能减排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与环境两方面的瓶颈.为了突破能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去年以来,我国提出了节能与减排的目标.当前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大多集中针对高耗能的工业行业,星罗棋布遍布全国城郊乡村的乡镇中小工业企业该怎么办呢?从当前能源执法的角度看,消耗高、污染重、效益较好的大企业,将被要求限期整改直至达标,而对于存在同样问题的小企业,则面临着被责令关停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资源依赖、能源依赖是水泥行业的显著特点。当前雾霾气候急剧恶化,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水泥行业的能耗高、污染重的现状,阐述了水泥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区域产业规划环评滞后等诸多困难,提出了加强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调整水泥产品结构等对策和建议,这些对水泥行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政府和行业内相关机构也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资源、能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同时又是产能过剩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钢铁企业主要以生产生铁、钢材、铁合金等高能耗产品为主,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消耗大户。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迫切需要加速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钢铁工业更是山西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宏观能源政策导向下,山西省钢铁企业虽然在能源管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了建材行业的整体进步,其中水泥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从小型化到大型化进而到集团化、技术装备向自动化、生产工艺过程向环保化、水泥产品向生态化,企业改革向纵深化、经营管理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水泥行业外资企业产品与服务进入带来的严峻挑战,水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些客观上要求水泥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意识,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十一五"期间,通过信息化提升传统行业、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成为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主题,这些也是我国水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14,(4):22-24
水泥作为构建现代社会的四大基础性材料之一,在工业、农业、信息、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产业等各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水泥产业布局失衡、总量过剩、供大于求的现状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同时,水泥价格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了水泥行业整体利润下降,最终危及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然而,地处吉林省边缘地区的中国建材集团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子公司——吉林德全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林德全水泥),通过走联合重组置换落后产能的路子,使企业得以长足发展.实践证明,这是国内破解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产能、市场等综合制约因素的一剂良药,成为中央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8.
张冬英 《财会通讯》2021,(8):169-172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工业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节能减排任务.火力发电企业作为资源能源密集型的产业,对于降低排放环境污染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文章基于资源流视角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扩展分析,并将分析成果应用于具体案例,从更大范围帮助企业降低环境成本,扩大节能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9.
赵绪礼 《价值工程》2010,29(17):83-83
水泥行业生产过程和产品决定了其能源和资源消耗型的特性。随着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水泥行业的节能和环保任务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从水泥的生产过程出发,介绍了一些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节能和减排,降低单位生产量的消耗和排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迅猛增长,目前中国的石油供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我国面临的石油安全和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并且挑战更加严峻。因此节能迫在眉睫,而汽车使用节能是节能的重中之重。本人从“人”、“车”、“路”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对汽车使用节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剧,依赖传统能源的行业虽然还没有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却也面临着严峻的能源价格上涨问题。节能、减排渐渐的引起了更多的人们的认同,电力工程是当前人类社会中覆盖面积最大、使用最为普遍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在电力工程中推广节能措施,无疑会极大的缓解世界性的能源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小排量:高油价时代的车市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了888万辆,2008年有望突破1000万辆……这些实打实的数据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汽车社会,能源匮乏下的节能与环保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我国能源供应严重短缺,这使得火电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在能源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火电行业走节能减排的道路势在必行。本文对火电机组影响煤耗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对火电机组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开始不断增加,各种资源的获取渠道开始紧张,能源危机不断加重,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节能减排就成为我国解决节能方面问题的重要措施。电厂是我国消耗能源量最大的单位,所以要想解决能源问题,对电厂进行热动系统节能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本文针对电厂热动系统节能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能源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能源发展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以来,我市一直忽略建筑节能。在2003年底前,建筑设计很少考虑建筑节能设计,绝大部分建筑属高能耗建筑。2004年后,我市公共、民用建筑节能先后有了省、部设计标准,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往期回顾     
《中国新时代》2010,(7):132-132
电动汽车时代来了?(2010年6月号)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一大瓶颈就是能源。目前我国能源已经面临高油价、高依赖、高污染的“三高”压力,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迫在眉睫.节能减排,逐步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我国工业碳排放变化进行机理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能源消费特征将工业行业分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研究行业异质性对碳排放变化的长短期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行业对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子迥异,并且长期关系也表现出不一致性。两类行业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短期调节,可以自动实现行业发展与碳排放的长期均衡,但调整力度和方向不尽相同。此外,文章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理条件因素,德化县产业结构均以陶瓷业、矿产业、水泥、化工、纸制品等高耗能工业企业为主,其中陶瓷业就占全县工业企业数的65%以上,属高耗能产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节能减排降耗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节能考核,计量为先。面临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德化县质监局深入陶瓷业和矿产业等耗能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查找企业能耗和能源浪费的原因,认真撰写并向县政府呈报全县企业能源计量情况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9.
前言我国能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能源形势非常严峻,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因此,研发并推广各种节能设备和节能措施,合理使用现有能源,已是当务之急。一、泵节能的范围提高泵、机组运行效率,这是最直观的节能,是机泵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机泵节能工作的全部内容。机泵节能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机泵节能就是前面提到的,而广义的机泵节能是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13):151-152
从分析我国节能行业发展面临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梳理分析了我国节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节能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