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关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爱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0):14-17,21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是构建地方税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大多数有关地方税的文章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而且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大都较笼统。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影响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因素,探究了我国缺少主体税种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而提出要根据税制改革的实际进度,分阶段、分地区地确定相应时期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2.
"营改增"后,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缺失,加剧了地方税体系建设过程中"地方收入下降,缺乏稳定、可靠税收收入来源"等一系列矛盾的激化.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消费税"后移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的定位.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探索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消费税改革方案,通过探讨培育其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不同方案,深入分析消费税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可行性.首先,本文梳理了代表性国家地方税主体税种设置及消费税制运行的经验与启示.其次,归纳总结了地方税主体税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及基础条件;辩证地剖析了现行消费税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本文认为,目前来看,消费税在短期内还难以成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但可以通过改革现行消费税制,使其成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提出了通过消费税改革助力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4.
5.
占现有地方税收入1/3的营业税在"营改增"完成以后将不复存在,单纯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或者上收地方政府部分事权的集权思路不能根本解决财力和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顺应新形势分步确立地方主体税种、满足地方各级政府的合理支出需求才是解决办法。本文尝试从完善税制结构、满足财力需求、符合地方税特征和改革难易四个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地方税体系,并以尊重目前的改革进度为前提,以区分改革的轻重缓急为基础,侧重于时间维度提出改革建议,以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7.
2013年8月1日开始,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全两推开,“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扩大行业改革试,最范围,直至最终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届时,作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的营业税被取消,意味着地方财政收支将面临巨大缺口,地税机构的征管职能出现弱化,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行政关系、财政关系都要随之重新界定和调整。如何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减轻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关系,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本文围绕这个问题谈点初浅认识,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税收入成为维持地方政府运转和行使职能的重要资金来源,但为数有限的地方税收始终无法满足地方事权对财力的实际需求。表面看地方税收有十多个税种,但多数税基小、收入少,缺乏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影响且规模大、税源稳定的独立主体税种。现行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基本财政分配关系,并首次从制度上确立了地方税体系。地方税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了税收收入整体的快速增长以及地方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但1994年至今,我国税制改革实际上始终围绕着中央税和共享税进行,长期忽视地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