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应对原水中溶解性铁、锰超标的现象,采用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组合预氧化工艺强化处理S水库原水中的铁和锰,控制出厂水铁、锰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在药剂投加过程中,采用高锰酸钾和聚合氯化铝(PAC)单独溶解、并管投加的投加方式[1],并延后了石灰的投加,优化高锰酸钾的投加效果。实际生产表明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组合预氧化工艺除铁、除锰效果较好,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厂水铁、锰含量均能优于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长江水为原水,配制不同超标倍数的草甘膦污染水样,对粉末活性炭吸附草甘膦进行可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比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草甘膦的吸附平衡。PAC与混凝联用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优于单独混凝;于混凝前30 min投加PAC效果较好;草甘膦浓度为3.92 mg/l的长江水,聚合氯化铝10 mg/l时,投加70 mg/l PAC出水中草甘膦基本达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讨了双酚A在饮用水混凝过程中的行为机制,结果表明在较低TOC浓度和浊度条件下,PAC在pH=5.0~6.0时对BPA有一定的混凝去除效果,此时水体中带正电的羟基铝盐电中和是主要作用机理。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可以发现BPA的去除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理论上最佳的混凝剂投量BPA/PAC=1:2(质量比)。原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对BPA混凝行为影响较大,较高的腐殖酸浓度削弱了PAC对BPA的混凝效果。原水中的浊度物质对BPA混凝行为影响较大,较高的浊度也会削弱PAC对BPA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长江水源突发性镉污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合适的加碱方法提高原水的p H、提高混凝剂投加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镉,并且通过加酸回调p H,使出厂水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立城水库和净水厂的水质监测,发现金属锰离子(Mn2+)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并模仿水厂工艺调节氧化剂的种类及氧化剂添加量开展实验,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发现高锰酸钾为最有效氧化剂,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7g/L时效果最佳,实现锰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试试验,分析了颗粒活性炭技术能够处理的三氯乙醛的浓度变化范围;针对三氯乙醛原水不同的水质特征,通过实验优选了活性炭的种类,确定了相应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7.
魏巍 《民营科技》2011,(3):171-171
通过小试试验的研究,证明不同水质的原水均存在一个生产废水回用的最经济含固率,即在保证沉淀水出水水质满足水厂要求的情况下,回用生产废水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混凝剂投加量,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试验结果还表明:原水的浊度是影响最经济含固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混凝剂种类、投加量、投加方式及pH值是影响再生纸浆造纸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4种最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4种无机混凝荆[AL2(SO4)3、PAC、FeSO4、FeCl3]和2种有机助凝剂(PAM、海藻酸钠)进行混凝处理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左右,快速搅拌1.0min后加入200mg/L的PAC,接着持续快速搅拌30s后加入1.0 mg/L的PAM,然后慢速搅拌10.0 min,其对COD(?)去除率可达44.47%,浊度去除率可达96.90%。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选取几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研究,来选出对木糖废水处理效果最佳的絮凝剂及其最佳絮凝条件、最佳去除率。从硫酸铝、三氯化铝、PAC、硫酸铁、硫酸亚铁、三氯化铁中选出PAC和Al2(SO4)3,然后针对这两种絮凝剂,研究确定其最佳絮凝条件及最大去除率。PAC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投加量为1.6 g/L,pH=6,快速搅拌时间为30 s,沉降时间为30 min;Al2(SO4)3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投加量为1 g/L,原水pH=6,快速搅拌时间为90 s,沉降时间为30 min。絮凝效果为:COD去除率分别为82.3%和75.38%,色度去除率都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造纸废水混凝处理的最佳匹配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剂种类、投加量、投加方式及pH值是影响再生纸浆造纸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4种最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4种无机混凝剂[AL2(SO4)3,、PAC、FeSO4、FeCl3]和2种有机助凝荆(PAM、海藻酸钠)进行混凝处理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左右,快速搅拌1.0min后加入200mg/L的PAC,接着持续快速搅拌30 s后加入1.0 mg/L的PAM,然后慢速搅拌10.0 min,其对CODα去除率可达44.47%,浊度去除率可达96.90%.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长江水为原水,配制不同超标倍数的草甘膦污染水样,对粉末活性炭吸附草甘膦进行可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比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更好地拟舍草甘膦的吸附平衡。PAC与混凝联用对草甘膦的去除效果优于单独混凝;于混凝前30min投加PAC效果较好;草甘膦浓度为3.92mg/l的长江水,聚合氯化铝10mg/l时,投加70mg/l PAC出水中草甘膦基本达标。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5,(16):32-33
城市管网中会出现"黄水"主要是由于水中的微量铁锰离子被氧化随水流冲出造成。为控制出厂水中的锰,开展了锰砂除锰中试试验。锰砂对原水中不同浓度的锰去除效果均比较好,在对浊度去除和运行时间方面,锰砂运行效果逊于石英砂滤料。  相似文献   

13.
烧杯搅拌试验是水厂合理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重要方法,文章选用新型有机玻璃方形烧杯,利用正交试验对南郊水厂烧杯搅拌试验条件进行最优筛选,同时,结合生产工艺及G值,提出了处理黑河水质时烧杯搅拌试验的最优化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烧杯搅拌试验是水厂合理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重要方法,文章选用新型有机玻璃方形烧杯,利用正交试验对南郊水厂烧杯搅拌试验条件进行最优筛选,同时,结合生产工艺及G值,提出了处理黑河水质时烧杯搅拌试验的最优化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诸多的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而使胶体脱稳产生絮凝,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影响混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PH值、水力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和性质等,调节好这些因素能达到很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洪波 《科技与企业》2013,(23):400-401
对聚硅酸硫酸亚铁(PFSSⅡ)处理氯氰菊酯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PFSSⅡ吸附过程中p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等主要条件对废水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3,聚硅硫酸亚铁投加量为50mg/L,反应时间为60min,温度为20℃时预处理效果最佳CODCr的去除率达到33%,符合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铝中含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造纸工业的效益和产品的质量。铁在硫酸铝中不容易除去,已成为当前硫酸铝行业中的一大心病。本文作者经过多次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发现采取以高锰酸钾氧化、水解、加锰盐共沉的方法除铁,效果十分理想。 1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10):100-101
研究了催化臭氧氧化法对选矿废水COD的处理效果,通过催化剂投加量、反应初始pH、臭氧投加量等条件实验得出:当废水与催化剂体积比为3:1、反应初始p H为7-9、臭氧投加量为150mg/L时,处理后选矿废水中COD从568mg/L降低为54mg/L,COD去除率为90.4%。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西某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比PAC、PFC、PAFC、PFS和硫酸铝5种除磷剂的除磷效果。实验表明,在相同投加量的情况下,PAC优于其他4种除磷剂,确定适合污水处理厂的除磷剂为PAC。同时,对除磷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时间为20min、PAC投加量为160mg/L时,出水总磷为0.89 mg/L。此外,以该工艺参数进行污水处理在线试验。结果表明,当PAC的投加量为160mg/L时,出水总磷可以降到0.93mg/L,出水总磷能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0.
陈钊 《民营科技》2013,(7):3-3,2
在低温、低浊期,采用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对常规工艺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超滤膜在该时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常规工艺出水(砂滤出水),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综合有机物的去除率随PAC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PAC控制在最佳投加量20mg/L时,PAC-UF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9%和57.2%;工艺出水的浊度受进水的影响很小,可以稳定保持在0.03NTU左右。同时研究表明,PAC-UF组合工艺可以较好的控制跨模压差的增长,有效减轻超膜的污染,并且对大分子有机物质和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所代表的一类小分子物质也有明显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