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半岛城市群建设金融问题的提出 (一)半岛城市群战略的由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因拥挤、污染等"热岛效应"面临着严重挑战,而依托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模式,具备了较完备的市场功能、信息功能、金融保险通信等服务功能,各城市之间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空间广阔,越来越被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所推崇,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群与福厦城市群 城市群是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城市外部空间演化的一种特殊模式.它是由一批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的城市(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托完善的交通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江淮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年来江淮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但整体网络密度较低,总体联系水平不高;(2)江淮城市群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表现为显著的“一圈一带”空间分布特征;(3)除了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以外,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联系水平差异显著性不高,且联系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4.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010—2014年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流强度的变化及经济隶属度的演变,从经济流强度和经济流方向两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相关性,分析两个经济增长极(北京市和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市的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5.
马世忠 《济南金融》2007,(12):17-19
<正>一、充分认识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半岛城市群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城市和各级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全省开放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2007年,预计全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国设立国家级城市群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集聚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降低了我国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偏向于流入城市群城市,说明城市群政策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大于税收竞争强度降低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税负水平提高。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城市集群化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集群化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则是当前半岛城市群建设的主要载体。从目前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看,半岛城市群的整体架构必须依靠济南、青岛和烟台共同组成的“山东小三角”来支撑,而烟台能否真正成为“山东小三角”的一个有力支撑点,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烟台金融产业化的进程。本文对推动烟台金融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则是当前半岛城市群建设的主要载体.从目前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看,半岛城市群的整体架构必须依靠济南、青岛和烟台共同组成的"山东小三角"来支撑,而烟台能否真正成为"山东小三角"的一个有力支撑点,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烟台金融产业化的进程.本文对推动烟台金融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分工与分工交易经济是研究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已有研究往往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鉴此,构建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要素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研究进行实证对象能更好地解释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村金融》2006,(5):65-67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城市数量最多、发展潜能最强的城市群,被誉为中国东部的“金三角”,也是世界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长三角区域主要大城市进入离心扩散阶段,对外围地区影响日益加大;外围地区城市功能不断成熟,与中心城市联系日渐紧密。中心城市及其外围地区共同构成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日益频繁流动正在引领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仅从芜湖地区发展态势分析,目前该市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2005年全市利用内资的52%来自长三角,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构成的"金三角",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城市密集区。呼包鄂三市在构建城市群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城市体系不完整、城市聚集和扩散功能弱,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合作力度小,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在推进呼包鄂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要完善城市体系,推进行政一体化,加强城市的协作与分工。  相似文献   

12.
张跃 《财政研究》2020,(4):83-98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相似文献   

13.
朱伟 《中国外资》2013,(21):195-195
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地区城市群物流,这是一个关系城市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当前中部地区城市群物流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以中国国家级城市群为对象,考察经济集聚是否会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城市的税收竞争反应系数显著小于非城市群城市,经济集聚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城市群产生的经济集聚效应为企业提供了"集聚租金",从而对区域内的企业形成了"锁定"效应,使城市群城市无需通过实施过度的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减轻宏观税负以吸引资本流入,因而可以降低其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成立城市群内部跨行政区域的税收管理和协调组织等措施,深化并创新城市群的税收合作与协调,提升城市群的集聚优势,以高效务实的合作改变地方政府对税收竞争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对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辐射力直接影响中原城市群的综合发展。分析郑州市首位度和经济拉动效应指标,发现其辐射力仍有待提高。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经济辐射力;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优势,增强教育辐射力;依托郑州特殊区位,增强交通辐射力等途径,可以提升郑州市对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6.
一、充分认识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半岛城市群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城市和各级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全省开放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的崛起,对中原城市群中九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及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中原城市群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闫付美 《时代金融》2009,(7X):174-176
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建设富而强、大而美的新山东"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先行步骤,有利于我国城市群空间布局合理化,有利于更好地承接日韩等国产业转移。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开放活力、各城市协调发展的国际城市群。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山东省应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契机,积极进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娟 《西南金融》2014,(12):54-56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趋势下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城市化现象,是引领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取向下,城市群要坚持和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强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新阶段我国发展城市群的特殊重要意义、城市群融资模式现状,指出完善城市群融资模式的基本方向,并根据城市群发展阶段和融资重点领域分析具体融资模式,最后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包括户籍在内的城乡二元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将是长三角城市区域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鉴城市引力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结构属性和网络微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网具备了中等网络规模,但内部各城市间联系不均衡性特征明显,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