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化进程具有特殊性,同时股市与实体经济存在着不显著的线性关系,但是这都并没有改变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平行发展的特性,即经济金融化发展和实体经济增长在宏观上的联系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至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传统金融的资金存在抑制分流作用,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还没完全流通到实体经济领域去。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保险发展对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支付对工业增加值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部分领域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条路径推进,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郝瑞军 《河北企业》2023,(10):52-54
建立中国式产业体系,要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和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的关系。一方面,反对经济“脱实向虚”,要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基础,认清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危害;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金融服务业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分析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和发展绿色金融四个方面,提出利用金融服务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我国虚拟经济领域的规模不断壮大,日益呈现出扩张的态势。与此同时,金融化的倾向也愈发强烈,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然而,这种发展也导致了产业空洞化现象日益严重,实体经济增长显得乏力,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情况。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际,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路径,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其中,关键的一环便是促使金融行业更加高效地为实体经济扩张助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崛起为此提供了难得机遇,促使经济脱虚向实。然而学界尚缺乏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鉴于此,在深入研究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构建PVAR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未呈现出显著影响,但均呈现出正向影响趋势;在对实体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实体经济在短期内并未显著推动经济增长,甚至产生了抑制作用。最后,从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明确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发展实体经济和有效防范金融重大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银行业代表金融部门,选取2001—2015年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探讨我国银行业信贷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信贷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线性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而银行业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并且是U型的二次关系。即使加强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两者U型的二次关系仍然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中国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政府干预究竟是增进还是抑制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渠道影响实体经济,政府干预影响金融功能也从这两个渠道展开。从实证上分析,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发现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以及两个渠道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与财政支出的交叉项对实体经济以及两个渠道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政府干预抑制了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近来对放大人民币浮动区间的呼声日益加大,而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中国实在缺少实体经济的意见。但人们似乎忘记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广义矩阵方法和扩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对金融市场指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研究发现,金砖国家私营信贷部门的信贷水平和资本深度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增长水平。实体经济的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依赖性较大,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金融化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运行甚至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这种状态不仅增加了金融领域的风险,同时也使得实体经济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最终影响整个经济体的平衡健康运行.所以,金融应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从阐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开始,分析经济“脱实向虚”状态产生的原因,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谈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解析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同时对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作了综合评价,最后对中国金融业进一步进行金融深化的“拦路虎”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致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实际财富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制度的完善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重点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金融发展对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及畅通的传导机制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和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及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来看,货币政策透过资产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可能是存在问题的.金融市场的创新和膨胀在缺乏实体经济扩张的情况下,只能在短期内表现为居民账面金融财富的增加,由此带来的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针对此,本文初步研究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当前应采取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0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FDI通过其资本积累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有随时间而强化的趋势;金融发展具有放大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但目前来看这一影响还比较小;"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金融抑制"现象已有所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规模的壮大及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和位置的不平衡,导致高度集中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对实体经济的金融和经济分离的来源是:技术和制度因素,金融资产的比例增加,财务控制,等等。基于此,经济改革应敦促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作为经济改革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促进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而,目前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银行体系“供给领先型”与资本市场“需求追随型”的混合阶段,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三五"规划以及新经济背景下,确保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举措。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现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中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及区域差异都提出新要求。基于31个省份12年的实体经济融资额与实体经济增加值数据,对各省份以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的金融支持效率进行测算,发现中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现金融业过度发展而实体经济受到挤压的局面。从技术效率指数以及TFP有效性指数两个维度,运用聚类分析法将31个省份划分为7类。采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直接融资比重对于提升金融支持的有效性作用显著。因此,应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应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金融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质性推进从根本上改变着实体经济的竞争环境,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冲击与压力更加难以预测。文章分析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是必要的,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备受关注。在协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应全面的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途径,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发展模式,全面的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强金融支持工作开展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从长期看,服务业结构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但是由于短期内受到要素扭曲等多种因素影响,服务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过程非常复杂。本文将服务业结构变迁划分为服务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构建服务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并选取1999—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效率显著正相关,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则与经济增长效率显著负相关。由于人才、知识等要素“质量”不匹配,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附加值偏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嵌入”状态,这是服务业结构高度化抑制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