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1990-2011年期间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影响因素,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影响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从长期看,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加都会刺激经济总需求的增加,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总需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河南省"投资高、消费低"表现得较为突出,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值为系统的特征行为序列,以各类消费支出量为相关因素行为序列,利用灰色系统软件,计算出相关系数值。分析表明,河南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的原因有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不足等。为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向投资、消费共同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3.
消费率偏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口相对弱小的欠发达地区,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两驾马车"。我们在宏观决策层面及具体操作层面对投资的重要性已有高度重视,但对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视程度尚有缺失。本文以投资与消费的变动历程及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为切入点,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率,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操作方略。  相似文献   

4.
多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需求动力,净出口需求是国内需求的有效补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1978年以来,消费需求是广西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力,和投资需求一起拉动广西经济快速增长.现实条件下,广西正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起飞在即,按经济增长需求动力演进的一般规律,成功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主导启动转换为投资主导启动或投资与消费共同主导启动是保持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中,消费既是投资的最终目标,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就整个宏观层面而言,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日益凸显;从供求方面来说,供过于求是市场矛盾的基本面:从价格走势来说,通货紧缩是价格变动的主要方向:从居民消费倾向来看,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现实消费受到极大抑制。宏观经济格局的这一根本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城乡居民消费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并应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寻求促进消费的良策,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将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实证分析1990-2008年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均高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对投资冲击大于投资对消费冲击,消费和投资未产生相互挤出效应;经济波动以消费为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波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湖南省经济增长对于消费与投资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关系,从长期来看,湖南省经济总量对消费的弹性为0.6570981,对投资的弹性为0.314204,对于消费的弹性大于投资的弹性,在短期内,湖南省经济总量对消费及投资的弹性分别为0.867712,0.161411,经济总量对于消费的短期波动远远大于对于投资。另外长期对于短期的调整系数为-0.460134。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投资比较活跃,而消费乏力,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应在继续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同时,针对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采取系统的政策措施,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趋势性放缓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供给面的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和效率提升三大因素发生变化,即前两者的贡献减弱而效率提升的压力加大。考虑到资源环境等综合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缩小,高投资、高消耗、高排放的模式不可持续,经济增速放慢更是顺理成章。伴随经济减速,深层次变化正在发生:投资、消费与出口三大需求的关系趋向协调,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和就业主渠道,国际收支改善和出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投资和消费已成为调节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而投资和消费协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质量。本文基于中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实证研究基础,得出投资短期拉动效应明显,但长期来看消费拉动效率更高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消费、投资、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200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理论揭示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为正确处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乌海市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呈现出投资偏高、消费偏弱,出口不足的"单一投资驱动"的典型特征,投资、消费、出口三股拉动力严重不均衡.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拉动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问题,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的动力增长体系成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由投资和出口这两匹马拉动,而消费这头老驴总是拖后腿。2000-2007年间,投资支出的年均增速达20~40%,而消费增速只有15%。目前,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60%降至3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近期公布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固定投资这匹马提供了更多干草,而对激励消费这头驴作用甚微。而且,超过四分之三的资本提供给国有企业,但其日益降低的投资效率加剧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级,国际贸易、制造业生产、消费投资信心等降至近年来低点。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降息,全球货币宽松再度来袭,金融市场高流动性和高泡沫并存,全球经济日益呈现出高度金融化的特征。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增长困局,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河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与净出口需求需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方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拉动力,但河南省近年来的需求动力结构明显呈现不均衡特征:投资过热使得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投资结构和效益问题日益凸显;消费增长乏力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总体上呈弱化态势;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明显缺乏拉动作用,且在将来一个较长时期也会如此。调整河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需要在继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基础上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需要着力调整分配格局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需要继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将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心从过度依赖投资向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均衡支撑过度。  相似文献   

16.
陶士贵 《新金融》1998,(12):13-16
在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同 时,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消费信贷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近期大家提及的热门话题,其出现必将改变我国民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同时也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一种挑战和革命。 一、当前发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性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8%目标的实现。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相对提高,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这从今年出口增幅下降中可以看出,因而保证8%的增长目标只能依赖消费与投资。90年代以来,消费需求相对于投资、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逐步增强。据有关部门测算,1978年至1996年我国GDP每年平均增长1360亿元,其中,消费需求的贡献率为61.7%,投资的贡献率为34.7%。也就说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以上,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不到0.4个百分点。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今天美国经济的糟糕状况是在为数年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交学费,而今后,或许我们也将为过去十几年过度重视投资而忽视消费能力培育的不均衡状况付出代价。政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消费的前提与收入有关,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巨大,如果收入没有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2012,(14):6
我国的经济转型既不同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也有别于发达经济体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而是二元结构向成熟市场的过渡,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转型意味着追求均衡增长。这里的均衡,是指宏观意义上储蓄、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高达50%左右,为我国的高投资高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也带来了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加剧了经济体间的摩擦。这使人们认识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路径,实现更富弹性的  相似文献   

20.
解学成 《证券导刊》2009,(40):16-16
9月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对经济拉动贡献创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结合上周国务院工作会议内容来看,调整经济结构和信贷节奏可能成为四季度需要关注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