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内容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完善、补充和深化,提供的规划成果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和依据。一、抗震防灾规划(一)确定建设用地类别,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主要依据。抗震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对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进行全面的工程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组分,荷载能力,同时对各类地层进行剪切波速和卓越周期的测试,用多种科学的方法确定建设用地的类别,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总体规划可以按各类建设用地要求,合理地进行布局。(二)地震危害性分析。通过历史地震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探索本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震级、烈度,危害程度和损失程度的估计。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设备、构筑物及各类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设的各类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要高度重视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在城市发展中,有一个极其重大问题,必须及早统盘考虑,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特别密切,许多工作是直接通过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如规划(含抗震、防洪、人防、消防规划)、设计(含抗震、防火、人防)施工、质量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来完成的。因此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特别是城市建设主  相似文献   

3.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补充,是城市规划领域综合防灾方面的一个单独编制的专项(专业)规划,也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的基础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学科.是保障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确保城市安全的纲领性文件.文章论述了新时期下防规划编制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程晓陶中国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建设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本震害后城市公园发挥了强大避震疏散作用,总结出在城市有必要规划建设避震疏散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防灾公园.根据我国城市实际状况,对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防灾公园实现功能所需要满足条件及其依据,具体包括:防灾公园规划的原则、类型、基本条件、地理位置的选择、规模、服务半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难安全有效面积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总体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文章根据铜陵市近几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践,对新形势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组织形式、技术路线、规划内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2013,(8):70-71
2012年,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市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思路,以"四城联创"和"五个集中整治"为动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工作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城乡建设规划事业健康发展。规划引领指导城市建设的作用全面彰显按照"新区带动、板块推进、拉大框架、组团发展、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前瞻,优质高效的原则,高质量完成了榆溪河两岸发展规划、芹河新区总体规划、东沙新区总体规划等重要城市组团的规划编制工作。为进一步破解城市发展瓶颈,提升城市品位,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优质高效完成了古城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从规划范围、建设用地规模、四区划定、空间结构、空间规划要素等方面综合构建城市"三规"协同的评价要素体系,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认为结构、规模与指标衔接到位,用地与分区边界存在冲突,多项空间要素存在重叠。从空间管制事权不清、编制审批机制不完善、基础数据与技术标准不同三方面分析了造成"三规"冲突的原因,认为解决冲突需要建立"三规"协调融合体系、建立空间话语权体系以及"三规"控制线体系与管控规则。  相似文献   

9.
在指导区域城镇建设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两项非常重要的规划,它们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把土地作为基本的规划对象,二者应当是相互协调的关系。但近年来,两项规划在实施情况、指导思想以及许多的规划体系的制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两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长沙市"两规"相协调的内容。最后,从规划法规体系、编制体系和实施体系等方面提出两规相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城市灾害频发,特别是地震带来的灾害尤为显著,在建筑频频损毁的同时凸现我国城市建设中对抗震认识的不足与缺失,本文为更好体现宜居环境,对城市建设中建筑在设计标准、建筑结构、基础设施等如何防灾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宜居建设中引起应对灾害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建筑抗震设防是当前建筑工程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即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效性、机动性、快捷性等要求。而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关注的是中长期及远景的理想性终极蓝图规划目标,由于时限长远,可变性因素繁杂而难以预见和把握,往往形成传统总体规划难以实施和掌控的局面。本文认为将行动规划理念引入传统总体规划的行为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和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个规划过程,研究行动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运用,从行动规划的角度解决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问题,探求以行动规划之长补总体规划之短的运行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城市灾害频发,特别是地震带来的灾害尤为显著,在建筑频频损毁的同时凸现我国城市建设中对抗震认识的不足与缺失,本文为更好体现宜居环境,对城市建设中建筑在设计标准、建筑结构、基础设施等如何防灾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宜居建设中引起应对灾害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三规”协调设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利  韩增林  王泽宇 《经济地理》2008,28(5):845-848
在当前我国国家规划体系中,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编制的"五年发展综合规划",建设部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土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称为国家规划体系中的"三规".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三规"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一致性,造成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中的多种矛盾.从我国未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前提出发,考虑"三规"编制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规划重点协调、规划数据协调、规划层级协调模式,对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城市化和暴雨造成许多城市内涝渍害等问题,迫使我国一些城市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等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宁乡县总体规划前后,实施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相结合的规划措施,显著提高生态水网完整性,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得到大幅改善;硬质地面的海绵化综合处理方式,增强了城区地表水循环过程,增大了降雨下渗,削弱了降雨径流峰量,降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前期规划、经济调节、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议,以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减弱对现有治水途径"工程性措施"的依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性措施"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是一门包含社会、经济、建筑、艺术、市政、园林、工程等的综合性学科,其深度和广度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城市规划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设计应用上以及在规划管理实践上都需要多学科综合协调后才能完成。因此,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社会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坚持依法编制规划的原则,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所以要求规划设计人员和规划管理人员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另外,还要理顺规划和管理、规划与建设、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即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效性、机动性、快捷性等要求.而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关注的是中长期及远景的理想性终极蓝图规划目标,由于时限长远,可变性因素繁杂而难以预见和把握,往往形成传统总体规划难以实施和掌控的局面,本文认为将行动规划理念引入传统总体规划的行为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和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个规划过程,研究行动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运用,从行动规划的角度解决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问题,探求以行动规划之长补总体规划之短的运行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把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建设,这是我国人防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全国人防重点城市实行防空、防灾(以下称"两防")一体化建设,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地探讨。一、机构职能一体化实行"两防"一体化建设,必须建立"两防"一体化组织体制。也就是要把战时人民防空和平时人民防灾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机构,赋予双重职能,形成防空防灾兼容的组织体制。其理由是:1、从国外民防现实体制来看,实行"两防"一体化建设是世界民防建设的潮流。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主张建立既能对付战争灾害,又能抵御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震断裂带分布广,范围大,农村多在断裂带上,遭遇地震破坏最重的是农村建筑.就目前农村房屋而言,无论是材料、结构状况、构造措施、还是施工方法都无法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农村房屋抗震,特别是构造设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抗震设防烈度在六度以上的地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从近年来地震预报中圈定的危险区来看,广大的农村遭受地震的几率大大高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去年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城市,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屋建设中的抗震设防问题。目前正值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但在农房建设中抗震设访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这就对当前农房建设中抗震设访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