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系、股市参与和股市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4,(1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关系"对股票市场的参与、参与程度和回报的影响。利用构建的多维关系指标,本文发现关系可以显著地促进家庭参与股市,并且可以显著地提高股市参与的程度。具体而言,关系指标每增大1%,家庭参与股市的概率增大约0.2%,参与股市的程度增大约0.7%。但是关系对股市回报没有显著的影响。特别地,本文发现关系可以通过信息渠道和社会互动影响家庭的股市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巨大转变,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不局限于经济因素。基于此,利用2017年对北京市16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采用OLS估计方法,分析居民社会参与、社会公平、人际信任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和人际信任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社会参与和社会公平对农业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大于非农业籍居民,而人际信任对非农业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却大于农业籍居民;非城六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受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内核层信任和外层信任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六区居民,仅有中间层信任的影响程度是城六区居民大于非城六区居民。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针对移动通讯服务的具体情况,运用56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情感信任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情感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式参与对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和消费者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消费者情感信任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消费者情感信任对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在营假销实践中应注重顾客真实需要及其实现障碍,提升满意度;注重情感交流,增进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交易和合作的基础,对家庭金融参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变革作为自然实验,研究信任对家庭金融参与的影响及其重建机制。实证发现,由于老农保未能兑现承诺的储蓄回报和养老金待遇,相比未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老农保参加家庭在新农保设立初期的参加概率降低10.5个百分点;老农保缴费越多,领取越少,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越低。随着新农保的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逐渐得到重建: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参与新农保的可能性逐年上升,并最终比没有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高出2.94个百分点。地区法治水平、政府透明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息传递和有效承诺是重建信任的重要机制,家庭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信任偏好也有助于缓解先期信任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对于理解信任重建和家庭金融参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自从Pierre Bourdieu在1980年正式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以来,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就引起了各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社会学家纷纷给出社会资本的定义:Bourdieu(1986)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人们通过一定社区内的成员所能获得的优势和机遇;Coleman(1990)把社会资本描述为个人从社会联系中所能获得的资源;Putnam(1993)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Michael Woolcock(1998)、PeterEvans(2000)、斯蒂格利茨(1999)等经济学家则把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将其确认为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 相似文献
6.
认知信任还是情感信任:高参与工作系统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参与工作系统能够通过建立员工与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从而影响创新绩效。但研究发现,组织信任的建立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种不同机制。认知信任与组织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体现为倒U型的关系。认知信任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还受到分配公平感的调节作用。相反,情感信任对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高参与工作系统通过情感信任对组织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表明,虽然高参与工作系统通过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两种路径影响了组织绩效,但是,基于情感信任的人力资源实践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虽然揭示了方言的经济后果,但对其产生影响的机制却语焉不详.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将社会信任作为理解方言影响经济绩效的渠道,考察了方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陌生人之间,使用同一种方言有利于建立信任,即方言会影响社会信任的形成;(2)方言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信任,是因为它作为个体来源地的符号,能够增进彼此的身份认同感;(3)方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不仅会因个体受教育程度、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会因地区差别而有所差异.文章从社会信任的视角为方言影响经济绩效背后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9.
10.
在关于公民参与的研究中,管理者与公民之间的信任问题时常被忽视。如果没有信任,那些倡导、授权、促进公民参与的政策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而经验证明,管理者很难给予公民真正的信任,其原因是管理者对公民能力的质疑以及公民参与的高成本、高风险的预计。由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与否直接决定着公民参与的程度,而公民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的,所以要推进公民参与就必须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方面寻找契机以促进管理者与公民之间信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分形市场假说在沪深股票市场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先介绍并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指出不切实际的简化和线性思维范式是导致有效市场假说倍受批评的原因。其次介绍分形市场假说,很好地解决了有效市场假说暴露出的问题,使得对市场的描述更切合实际。最后在沪探股票市场中对分形市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沪深两市股指收益率具有时间尺度不变性和大于0.5的Hurst指数,分别为0.69和0.64。表明分形市场假说在两地股市中成立。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various possible meanings of ‘Social Market Economy’—60 years after its political initiation in Germany.
We focus on the variety of intellectual sources that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in German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Our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on Müller-Armack’s definition of a rather dualistic
concept of ‘social’ versus ‘market economy’ and the subtle differences it has with an original (Freiburg School) view of ordo-liberalism
that lends itself more easily to a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Michael Wohlgemuth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
14.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化及人民币未来的进一步升值,汇率变动时股票市场的短线影响将演变为中长期的影响。因此,研究汇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东亚地区社会信任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是解释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不过一般认为华人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但WSV的调查数据证明不仅华人社会,而且整个东亚地区中那些在近40年经历了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都有非常高的信任度,这种信任也是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试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证券市场,除了有筹集社会资金推动经济发展的效能外,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变迁,还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特点和问题。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几国交易所并存、六次投机高潮和证券市场为政府财政服务等特点,是近代中国证券市场非正常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近代中国证券市场难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中形成的特殊商业习惯——企业商号可以直接吸收社会储蓄的传统,同样是制约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长期记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效应问题一直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倍感兴趣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中价格指数与个股的日收益序列 ,在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采用的经典R S分析方法基础上 ,引入修正R S分析与ARFIMA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 ,2 2个样本序列并不满足传统的正态分布假设 ,序列呈现出尖峰、肥尾、右偏等有偏特征以及独特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结构 ,这些迹象预示着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存在。而进一步的研究却表明 ,中国股市中代表市场总体的股价指数不存在长期记忆效应 ,而个股收益序列的分布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仅少数个股存在长期记忆行为。这一结论明显地有别于以往那些由经典R S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分析——买卖报价价差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本文根据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运用高频数据对我国深圳股票市场的买卖报价价差的变动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研究股票买卖报价价差的影响因素和成因 ,并建立和检验相应的模型 ,从而揭示我国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投资选择权约束、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定的股票总是被市场上特定的投资者群体持有 ,以反映该投资者群体对投资资产价格的评估意见。投资者意见的分歧会导致股票市场的资产出清价格偏离均值 ,股票价格趋于均衡的波动幅度也会变大。中国股市上投资者投资选择权的约束加大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权来促进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的缩小能有效降低中国股市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