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世界面临公共卫生危机与经济下行双重挑战的当下, RCEP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东亚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增长,优化区域分工合作,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对各成员国推进协作、共克时艰、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我国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抓手,促进商品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首次在中日韩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为深化中日韩经济贸易合作注入了新动能。为揭示RCEP贸易壁垒削减对中日韩经济的影响,本文在对RCEP框架下区域贸易壁垒削减政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使用最新数据,模拟预测并分析RCEP生效后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RCEP生效对促进中日韩贸易投资增长、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民福利改善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削减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自由化水平的提高正面效应进一步增大。中国贸易条件随着RCEP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恶化,尤其对部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造成冲击。从产业层面看,RCEP将有效促进中日韩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比较劣势产业产出下降。相比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削减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投资布局提供参考,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已经生效一年,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对协定签署国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供应链稳定以及全球经济格局都会产生巨大冲击。在RCEP正式施行的第一年,我国认真履行了相关的开放承诺,江苏省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RCEP生效第一年就取得了亮眼成绩。江苏省在积极推动RCEP落地的过程中,其下辖管理的地级市南通市的传统制造业行业也在有序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与RCEP协定签署国的经济往来也愈加频繁。本文将利用数据分析讨论南通市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的生效实施,对于区域内的成员国尤其是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区域内的发达国家日本,其很多经贸机制体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分析河北省与日本近年来的经贸合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RCEP框架内的关税优惠和贸易规则下依托河北省自贸区自身建设先行先试的前提下,给出了河北省与日本经贸合作方法和路径的政策建议,即着重从河北省营商环境优化、加强自贸区建设、数字贸易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吸引日资企业落地、跨境电商合作、高端装备制造协同研发等。  相似文献   

5.
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总人口、GDP和贸易总额均占到全球总量约30%的世界最大自贸区正式启动.当前,苏州市吴江区开放型经济已深度嵌入世界经济体系,与RCEP成员的经济脉搏更是同频共振.RCEP落地,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利于吴江与成员国建立更紧密的国际大循环联系,推动开放型经济不断提质升级,同时,因失去关税保护,吴江本土企业和产业链将面临来自RCEP14国的双向竞争性冲击.  相似文献   

6.
许培源  魏丹 《财经研究》2015,41(3):77-87
文章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基础,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引入多国自由资本模型,数值模拟了TPP的投资区位效应及非TPP亚太国家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TPP的形成会导致双重投资区位效应:在TPP内部,规模大的国家将拥有更多的工业品市场份额,成为核心国;在TPP外部,随着TPP内部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外部国家的投资会流向TPP成员国,进一步放大投资区位效应.双重投资区位效应左右着亚太地区国际生产布局.(2)作为应对措施,RCEP的提前达成将是一个不错的现实选择;若RCEP与TPP同时达成,则具有TPP和RCEP双重身份的国家获益最大.因此,中国应积极同TPP成员国签订双边或多边FTA,主动参与东盟主导的RCEP,最大限度地减少TPP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重点研究全球最大的商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由东盟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目标是发展建立贸易和投资合作,并覆盖亚太国家经济区。这是全球经济在贸易冲突中的机遇与挑战。RCEP总经济规模为27.53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7.7%。RCEP贸易总额115,4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9.4%,将东盟经济与全球经济(GlobalSupply Chain)连接起来,全方位覆盖。泰国的地理位置优势,  相似文献   

9.
《经济》2022,(2)
RCEP正式生效将带来多重效应,将对中国、亚洲乃至全球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贸易扩大效应.二是投资虹吸效应.RCEP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对制造业、采矿业、农业、林业、渔业等做出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集成效应.四是可能出现的产业转移效应.产业会向着产业集聚度高、综合成本低、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好的地方转...  相似文献   

10.
RCEP发展历程:各方利益博弈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这标志着目前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即将走向实施阶段,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了RCEP的起源及其发展进程,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政治立场等角度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RCEP成员国的利益关切与发展诉求,以此深化对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中问题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并从中国立场探讨针对各方基于不同立场的利益博弈所面临的战略选择,并为RCEP后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艺  文淑惠 《经济学家》2023,(10):43-52
RCEP是东亚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基于改进的贸易联系强度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7—2021年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与各成员国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演变趋势,并对贸易网络演化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RCEP制造业整体贸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中国成为贸易网络的中心,但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第二,网络中心度和贸易联系强度对成员国的GVC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聚类系数与GVC分工地位负相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的聚类系数对GVC分工地位有正向影响。RCEP成员国均能从区域贸易网络发展中受益,但发达国家GVC分工地位提升更显著。第三,技术溢出、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韧性三种中介机制的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实现GVC分工地位提升。而对于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产业转移的中介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CPTPP协定是美国退出TPP协定后剩余成员国签订的新区域贸易协定,它为整个亚太经济圈创造了新的供应链机会,而且不久的将来有望建立以CPTPP为中心的价值链系统.CPTPP的区域排他性和可能构建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势必会对身处CPTPP之外的中国造成影响并形成挑战,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文章使用2018年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26个经济体的全球一般均衡数值模型系统,并嵌入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结构,系统量化模拟了中国应对CPTPP政策选择的三类九种情景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1)中国单方面采取措施应对CPTPP影响的四种情景下,政策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建设中日韩自贸区、RCEP生效、不采取措施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中国加入CPTPP的两种情景下,和第一批扩容国家一起加入协定的措施效果更好,而之后独自加入CPTPP的效果略差.(3)如果美国重返CPTPP,中国的三种政策选择中,经济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优化营商环境、不采取措施、和美国一起加入CPTPP.因此,中国应积极考虑以合适的方式加入CPTPP,推动亚太地区的合作共赢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共包括15 个成员国,分别是东盟10 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RCEP成员国总人口数、GDP 总额和出口总额这三个指标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目前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  相似文献   

14.
符磊  韩萌萌 《技术经济》2023,42(5):91-10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框架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及其技术利益格局会深远影响成员国的后续科技创新与合作。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技术利益,结合企业、环境、东道国与OFDI特征研究中国企业对RCEP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利益实现问题。研究发现:对RCEP国家直接投资对实现技术利益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管理效率的提升强化技术利益的实现能力,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化技术利益实现的动机。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能实现更多的技术利益,而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技术利益实现水平;企业OFDI水平越高、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技术利益实现效果越好;投资到RCEP国家的企业相比投资到“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会获得更多技术利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各经济体服务贸易开放度不高、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各国服务贸易存在较大差距但整体发展迅速。我国应在推进RCEP的服务贸易一体化中发挥主动作用,推动各国积极稳妥进行谈判,尽快落实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推动国内敏感产业与部门适度开放;强调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关注;立足国内服务业发展,扩大其在区域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印太经济框架”(IPEF)作为美国“印太战略”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其成立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成了亟须研究的问题。利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IPEF在四种不同情境下给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各国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印太经济框架”的成立会给以美国为首的IPEF成员国带来极大的贸易利得和福利改善,但是会给中国等非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带来较大程度的损害;随着IPEF的深入实施,其所带来的区域内贸易转移效应也将愈发明显,并造成中国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最后,提出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完整产业链,积极培育本国高端制造业,以积极应对IPEF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细分到HS-6位数产品层面的CEPII数据库中机电产品的贸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与19个国家FTA的建立对双边贸易流量和贸易模式的影响。为了使计量结果更精确及更好地衡量全球生产网络,本文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拓展,并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消除个体层面的异质性偏差。实证研究发现,FTAs的建立不仅能促进双边机电产品贸易流量的增长,而且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应继续实施自贸区战略并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范围,在全球化生产中重新定位发展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8.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当前亚太地区最新的两种区域经济合作框架。面对两种不同的合作框架,亚太地区国家对未来经济合作的态度和期望发生了变化。该文对当前亚太地区主要国家(RCEP成员国和美国)的区域合作态度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构建中国—东盟反洗钱区域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一)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成员国的法制健全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都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在吸引投资、扩大进出口,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在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近期发展目标,即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中,各成员国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区域内投资给予了极大关注.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逐渐成为成员国合作的重要方向,既而区域内投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