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与一位保险代理人聊天的时候,她谈到她的一位客户。有一次,她与这个客户谈到保险,这位客户说:“我交了保费购买了保险,出了事可得到赔款当然好,但是如果平安无事,这钱可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这岂不是太便宜保险公司了?”  相似文献   

2.
“保险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买保险啊?”对于那些不认同保险的客户,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问话,而我们的营销员往往费了半天口舌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客户一头雾水不说,还会对你的专业水准产生怀疑,更坚定了他不买保险的决心。究竟我们怎样去跟客户解释保险的定义呢?下次您不妨试试故事解释法。  相似文献   

3.
再试一次     
保险推销员的工作颇有挑战性,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有时一次次的拜访打动了客户,让我顺利签单。但有时我也会被客户的拒绝吓倒,在困难面前我退缩了,最终失去了机会。其实,有许多拒绝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只要能端正心态,签单并不是梦想。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08,(6):77-80
核心问题:业务员如何将有潜力可挖的小客户变成大客户? 当事人档案:太平人寿福建分公司 李琴 你好!我曾经在贵刊读过《挖小客户的“金矿”》,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小客户的重要性。大客户固然是“香饽饽”,如果每个保险代理人专门盯着大客户,忽视小客户,小客户的保险需求由谁来满足呢?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5,(12M):77-80
核心问题:又到一年年底时,如何借此时机来跟进与服务客户呢? 当事人档案:王勇,男,从事保险工作近一年。 情景回放:我现在有个跟进快四个月的客户,随着对他的逐步了解,我对这个客户也越来越有信心。[编按]  相似文献   

6.
核心问题:在遇到客户要求退保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妥善地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如何为客户分析,打消客户退保的想法? 当事人: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 黎玟 疑难陈述:前不久我帮一个客户办理了退保手续,一提起这件事情,心里真的不好受。这位客户是做生意的,一家人生活很殷实,两年前,我和他大谈一通保险理念之后,他非常认同,便买下了年缴保费4万元的保险,缴费期为20年。谁知去年他的生意不太好,投资也一直不顺利,今年他希望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扭转这种局面,于是找我办理退保手续。以前缴了4万元,如今只拿回不到两万元,他很不高兴,无论我怎么觎释,他也不搭理我了。后来我想,也许许多保险代理人都遇到过客户退保的尴尬,每个客户退保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我想听听各位同仁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也想通过贵刊向保险业的精英请教,在客户提出退保这样棘手的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文化》2006,(10):76-79
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跟进一个客户,在这个客户身上,我花费了很多心思。随着对他的逐步了解,我也越来越有信心。可当我向他推销保险的时候,他却断然拒绝了。历经千辛万苦却以失败而告终,我失望的想:他应该是那种顽固派,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购买保险的。我觉得再花过多的功夫在这位客户的身上无疑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也就没再多和他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文化》2007,(10):77-80
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回访质量?如何通过回访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当事人:谭微,某保险公司代理人,半年前进入保险行业。 疑难陈述:我进入保险行业半年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业绩有很大的提升。然而,我发现在保险行业并不是卖出了保险,所有的工作就结束了,你卖出的保险越多,你的工作将会越多、越复杂,因为后续的服务还有很多很多,客户回访就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知道,做好客户服务是做好保险销售的根本,而客户回访是客户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我发现,当客户在我这里投保后,我却不知道如何与客户交往下去,回访的时候也不知道从何下手,以什么样的话题切入。越多客户在我这里买保险,我就越担心客户回访做的不好。我该怎么办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谭启永说做保险要有经营理念,保险营销员就是批发零售商人。他说:“我是代理人,我代理的产品称为保险。保险公司批发给我,我零售给我的客户。”他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三条基本的营销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送喜上门     
我是一名从医30多年的乡村医生,2004年加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一名营销员,又做到营销主管,身兼着医生和保险营销员的双重工作,我走村窜户为乡村人民宣传保险知识,国寿客服报也成了我随身带的宣传材料。2007年10月15日开完展会回来,我非常兴奋,带着国寿客户报到了我村郭玉林的家中。在客户签单记录本上,  相似文献   

11.
“推销保险的?对不起,我不需要,请你再也不要来打扰我了。”很多展业伙伴一定都经常被客户这样拒绝过,尽管运用拒绝处理的各种方法,却总也消除不了客户与我们之间的隔膜,每次谈论保险总让这种谈话处于一种紧张的氖围中,常常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以至于时间一长,心灰意冷,觉得保险行销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9,(6):78-80
核心问题:如何与客户预约再次见面,创造再访机会? 当事人档案:徐姗姗,新华保险济宁中心支公司保险代理人,加八保险行业半年。保险销售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良好的业绩源于持续不断的拜访。一般而言,在每次拜访的尾声,代理人都会预约下一次的拜访时间。对于相处甚好的客户,再访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对于相处不久,对我们心存戒备和抱有反感情绪的客户,就很难赢得再次见面的机会。为了能够成功销售,我们应该如何创造再访机会,有哪些预约客户再次见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客户认同自己的销售观念、推销方式,达到不反感、不冷漠,进而愉快地认可、接受你宣导的保险品种,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保险,是大多数保险营销员深感头疼的事。某些客户也时不时反映少数保险从业人员缺乏诚信,欺诈、误导、蒙蔽消费,或险种乱搭配,或退保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女孩子不好追,你主动与之接近,可她心思善变犹如天上飘忽的云;客户也不好求,你上门宣传保险,可他们百般挑剔,索要“聘礼”,甚至店大欺客,择人而“嫁”。如果说“惟女子与客户难追也”,我举双手赞成。论方法,我觉得争取客户和追女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在保险业务员刚刚入行的时候,主管、同事会告诉你保险行业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趋利避害”,也就是讲解可能吸引客户的条款。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在展业的时候总不能对客户说保险对他没有任何意义。然而,这种“趋利避害”的做法并非是推销保险的万全之策,留下的后遗症将让保险代理人在客户心中的诚信度大打折扣。本期“拍案叫绝”栏目让我们听听某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的陈书珍讲述他的经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保险给我的客户们带来了快乐,也使他们的快乐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股市、基市的风险和振荡加大,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股民的腰包几乎被全球低迷的股市给掏空了。“股海无涯,回头是岸”。不少人的理财观念由狂热趋于冷静,由感性转向理性,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保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向营销员咨询如何为自己来购买保险的知识,这对营销员和保险营销是一个喜讯和福音。这就需要营销员尽快帮客户找到“保险需求点”。其实,无论是当初中国人寿的“麦肯锡”工具,还是当今的“理财顾问”式营销,说到底都是在为客户做“保险需求分析”,也就是营销领域里常用的“创造需求、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三步导入法。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惑着客户和营销员。一方面是客户搞不懂“我需要哪些保险?”、“哪些保险产品适合我?”、“什么时候买保险最划算?”及“我买多少合适?”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营销员找不到客户的保障需求点、最佳购买时点和量身订做的兴奋点,常常“以其昏昏,使人昏昏”,甚至误导客户,导致“高需求,低促成”的现象发生。本刊记者特地就这一现象采访了中国人寿优秀主管一级金质奖章获得者、汉城高峰会高级主管奖获得者、现任北分幸福部经理王广生。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服务业中,保险顾问与客户之间最需要亲密的关系。因为亲密,所以你才能用心出发,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规划出合适的保险计划。但是,另一方面越是关系密切,越是容易造成摩擦。这些摩擦往往使客户关系发生危机,甚至会终结这种客户关系。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09,(3):78-80
核心问题:代理人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探知客户需求? 当事人档案:葛云,新华人寿永州支公司保险代理人,加入保险行业三个月。 在保险销售市场,代理人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就无法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就难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最终会影响到业绩的提升。然而,客户的经济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客户的需求干差万别,我很难把握客户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20.
“您看我得了这么多的荣誉,就象保险界的‘人大代表’,您在我这里买保险,就象在品牌店里买东西。”“诚心为准保户着想,诚信对待每一个客户。”“客户放心地把钱交给我打理,就是我的上帝,我一定要让他们放心,一定要提供给客户最安全最周到地服务。”“不让客户多费一份心,多走一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