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反垄断法”。立法过程中需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对作为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限制竞争暨垄断行为作出恰当、合理的规定,是核心及最具实质意义的问题。 在反垄断法中,垄断的含义本来就是对竞争的限制,无论是促成垄断的扩张和联合过程,还是垄断形成的后果,都表现为对竞争的限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反价格垄断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积极主动地查处了一批价格垄断案件,开创了价格监管工作的新局面,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树立了价格主管部门的权威。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县域价格垄断案  相似文献   

3.
刘一凡 《市场研究》2003,(10):53-55
<正> 哈耶克说:竞争发挥功能不仅需要资金、市场等充分的组织和特定的制度,而且首先取决于适当的法律制度存在,这种法律制度既能维护竞争又能以最有益的方式运行。建立适当的法律制度应考虑社会的需要。我国反垄断法律的缺陷和当前形势要求我国参照他国经验制定反垄断法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市场特点:先有垄断(人为)后有竞争,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并存,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竞争力相矛盾。这些国情要求我国制定竞争政策和法律的同时,要区分垄断的多面性,同时也要使我国的反垄断法根据竞争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形势发展具有一定的权变性,这才是我国反垄断法应掌握的度。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据《反垄断法》,制定并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标志着反价格垄断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反价格垄断规定》沿袭了《反垄断法》对于价格垄断协议实行豁免制度,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实施对于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和价值追求的实现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含义及其价值体现(一)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含义反垄断法中的豁免制度,亦称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在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中,法律允许一定的垄断状态及垄断行为存在,也即对某些虽属限制竞争的特定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行业垄断诉讼案件的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反垄断问题的关注。由于传统行业对垄断的认定标准与互联网垄断日益增多的现实存在矛盾,因此出台符合互联网行业特点的法律法规是当前面对的迫切问题。本文以奇虎诉腾讯垄断案为基础,探讨了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及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并就维护互联网行业的有序竞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商行政管理》2009,(8):13-15
1、反垄断法的三大基本制度是什么? 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通常被称为反垄断法的三大基本制度。各国反垄断法都将其作为基本内容加以规定,我国《反垄断法》亦不例外。我国《反垄断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不仅如此,我国《反垄断法》还对三种行为以专章形式分别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7.
曹森林  胡乐乐 《商》2013,(4):179-179
行政性垄断是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虽然我国《反垄断法》设专章对行政性垄断行为进行了规范,但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仍有大量行政性垄断出现,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反垄断法》,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健全以诉讼救济制度为主导的反行政垄断司法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垄断在中国     
程实 《致富时代》2011,(3):17-17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而垄断通常被视作是竞争的最大敌人。各个国家往往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垄断进行规制,然而。各国在对垄断进行严格规制的同时却往往“特赦”了自然垄断,普遍将自然垄断作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来看待。该文主要探讨垄断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  相似文献   

9.
李铁军 《商》2013,(13):263-263
反垄断法能否有效地得到实施,即国家能否有效地保护竞争和抑制垄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一个反垄断法的责任制度对反垄断行为进行有效地制裁。①反垄断法法律责任是指由于非法垄断主体实施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之法定义务、超越反垄断法之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利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但由于我国的反垄断法立法以及司法实践都起步不久,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可行的民事责任制度。本文欲对立法中非法垄断之民事责任规定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郑君 《商业研究》2005,(18):160-162
中国市场的垄断具有自身特殊性:即行政垄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经济垄断并存。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交织,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自由竞争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反垄断法时应该立足自身特色,建构具有科学法律理念、价值取向的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1.
公用企业的垄断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我国刚出台的反垄断法也对各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做了规定,但反垄断法的功能是对市场主体一般地反限制竞争,仅靠"反垄断法"从外部来对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是很困难的。所以,为了对公用企业的垄断进行合理规制,应该着眼于其内部,通过改革公用企业的政府管理机制、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市场化等措施来对其垄断问题进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横向价格垄断协议被普遍认为是对竞争最具排除、限制作用的垄断行为。本文以海南加气砖价格垄断案为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横向价格垄断协议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的特点,探讨了固定成本价是否违法、如何判断垄断协议的实施、产能过剩是否适用豁免等三个法律适用问题,从提高识别横向价格垄断协议的能力、加大打击横向价格垄断协议的力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执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8年8月1日起实施<反垄断法>,是以"制止垄断、维护竞争和保护多元利益为基本的立法目的"的,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央企业的行业行政垄断产生冲击和影响.我国中央企业的行业行政垄断,由多种原因形成,并非短时期能够打破,但<反垄断法>的颁布实施,必然会对转变央企行业行政垄断提供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反垄断法》).并决定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反垄断法》规定了三种垄断行为.即: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合生元等乳粉生产企业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理。8月12日,徐绍史主任在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此次乳粉价格垄断案的查处和宣传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要继续努力做好工作。"朱之鑫副主任、胡祖才副主任也作了签批。现将案件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孟雁北 《中国物价》2013,(10):40-44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五周年过程中,已经强化了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力度,但行政垄断行为的复杂性、国情特色以及可借鉴国际经验的相对匮乏,使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面临更多挑战。因此,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有效减少行政垄断行为产生的关键举措,完善规制行政垄断行为配套规章、相关法律以及加强法律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我国未来规制行政垄断行为需要加强的工作。同时,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除强化通过提出执法建议对行政垄断行为进行有效规制之外,还应当推动和加强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垄断行为产生的竞争评估、竞争倡导工作,而我国法院未来在规制行政垄断行为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5年来的反行政垄断案例说明,我国《反垄断法》制止行政性限制竞争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效力。但是由于该法第51条可操作性不强,其效力还比较薄弱。近期,可以依据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细化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法律责任,分别由上级机关、反垄断机构、行政复议诉讼等三个渠道查处行政性限制竞争和有关的经营者垄断行为。中长期内,应研究修改《反垄断法》,明确公权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范围和法律责任,建立反垄断分权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并行的二元实施体制,可能引发对《反垄断法》兜底条款中“其他垄断行为”认定的分歧。“其他垄断行为”的典型样态有排他性合作协议、忠诚折扣、平台自我优待、平台最惠待遇条款,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和人民法院均有权对其进行认定。“其他垄断行为”的认定,应坚持个案分析,以排除、限制竞争为标准,并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民事诉讼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在涉及“其他垄断行为”认定的后继诉讼中,人民法院一般应尊重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理决定;在单独诉讼中,人民法院可因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的启动而中止诉讼或在行政执法程序未启动时移送涉嫌违法行为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我国的反垄断法与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具有诸多共性,但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反垄断法是世界反垄断法普遍原理与中国市场经济特殊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存在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作为追求目标。它明确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规制。它对行政垄断采用行政规制的方法,即责令改正或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而对经济垄断主要采用行为规制的方法,结构规制基本不用。  相似文献   

20.
万晓波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1):251-252
拟对反垄断法之反行政性垄断制度的概念予以厘清,探讨其价值目标即有序竞争和社会整体利益,通过对反垄断法中有关行政性垄断条款的分析为指导,从其立法的价值目标入手,全面剖析反行政性垄断的立法目标、可操作性、利益冲突以及对其中一些具有争议的内容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