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将近一半的旅游地区都集中在离东部交通发达地区地理位置较远且交通不便的地方,这些有困难的地方受到人为的影响因素很大,让我国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和这些贫困地区交叉相交.为了促进该贫穷地区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我国颁布了许多的旅游扶贫原则和扶贫方法.国家对贫困地区旅游行业的支持成为了当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之一.而国家旅游扶贫的发展政策也受到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欢迎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促进了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具有高密集度、高档次、高品位的优势,怒江州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又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1个大片区之滇西边境山区范围内.因而怒江州“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具有高度的可联系性.把怒江州旅游开发纳入精准扶贫之中,可充分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农民“绿色化”的脱贫.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刘向明  杨智敏 《经济地理》2002,22(2):241-244
无论从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的优势。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实行旅游扶贫的政策,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中央要求中西部地区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旅游扶贫”呢?本文从怎样理解“贫困”;旅游扶贫是否一扶就灵;旅游扶贫与政府的关系;旅游扶贫与可持续性发展;旅游扶贫与创新等五个方面对贫困地区如何发展旅游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国家提出通过产业扶贫方式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并且提出扶贫开发要“贵在精准”.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在扶贫方面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旅游精准扶贫势在必行.本文在详细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贫困状况及其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近十几年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开发,也带动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其成效不大。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鄂西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娟文 《经济地理》1998,18(3):120-124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旅游城市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促进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我国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本文就武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优秀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出发点的经济行业、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发展的基地.其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它在旅游活动中满足旅游者游娱购食行等方面要求的能力及其最终在旅游者和大众心目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形象、这一形象是该城市外在的有形的旅游资源特征、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8.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边境旅游业得到了持续迅速的发展.依托资源、地缘和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已成为中俄边境旅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俄界江旅游发展水平得到了巨大推进.在分析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俄界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打造边境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一带两级三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即一条界江旅游带,黑河和抚远两个旅游增长极,漠河、嘉荫—萝北和兴凯湖三个旅游集合区;完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健全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旅游产业在三峡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1.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库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三峡库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集老、少、山、穷于一体的特点,决定了最大的实际是经济贫困。虽然国家对库区进行了开发性移民和开发性扶贫,但由于基础差,新兴的产业体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旅游资源是库区突出的优势资源,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效应突出的新兴产业,可以产生“一业兴百业兴”的效应,同时推动库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推动库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餐饮、住宿、商贸、运输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造血系统,必将大大加快库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向雪威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73-274,288
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资源基础、旅游参与和体验过程正成为许多乡村地区促进发展、远离贫穷走向富裕的新蹊径,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对以旅游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工作非常重视,经过扶贫资金的持续投入,使之产生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奔向富裕的三赢局势。巫溪县文峰镇银峰村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分析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对于促进银峰村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发展旅游经济是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云南的旅游扶贫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基本模式 :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边境旅游扶贫模式。这将为加大旅游扶贫力度 ,提高旅游扶贫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经济一大新型产业——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党委、政府确立了“构筑大产业、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格局”的旅游业发展战略,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宁夏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目前宁夏旅游业发展现状看,长期以来,自治区及各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多方面资金投入,使区内一些景点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这些景区(点)的文化“软件”建设方面,与国内名胜景区相比较而言,还亟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如何使旅游与文化相互结合,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宁夏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旅游规划编制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旅游,规划先行”是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河北省旅游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基本经验。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要搞好当地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出先进科学的发展规划”,要“突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然而,目前河北省不少地区的旅游规划尤其是具体景区、具体旅游项目的规划,普遍存在着水平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要使旅游规划真正成为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发展旅游业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实现对民族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乡村绿色生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共同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发展.针对民族区域产业单一化、交通不便等实际外部客观原因,思想观念的落后,教育水平落后导致精神贫困的内因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办农家乐等,增加居民参与能力,丰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突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融于自然,迸发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结合当地环境,综合当地民族特色突出主题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7.
一、旅游扶贫是六盘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扶贫,是近年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新概念。六盘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形式对这里就更具有特殊意义。长期以来,扶贫攻坚和温饱工程一直是宁夏区党委、政府苦苦思索的重要问题,也是六盘山区各县政府的头等大事。然而,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矿产资源贫乏、生态恶化,加之交通不便,使得这里的脱贫难度很大。可喜的是,近年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财政厅、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六盘山所在的固原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所产…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已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舟山旅游发展情况的介绍,分析了舟山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情况,核算旅游收入依存度和旅游业贡献率,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精准扶贫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是聊城市经济增长特别是精准扶贫的突出贡献力量,是贫困地区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改变偏重的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的开放程度,增加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由于旅游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旅游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特点。故西部地区宜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并使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存在着资金匮乏、可进入性差、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在发展西部地区旅游经济时,国家和西部地区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谋求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