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眸晋江,喜看今朝。2003年以年净增财政7个亿的创举.实现财政总收入27个亿.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五位。其财政总收入一个县级市的奉献超过福建若干个地市。从改革开放二十多个春秋晋江福建“龙”的历史窥见,笔者以饱醮浓墨“龙腾虎跃晋江人,全国‘百强’中华鹏”为题,谱写赞美晋江,颂扬晋江。有人说,晋江是侨乡,其发展似乎是历史的前进的必然走向,其实不然。1978年全国改革开放伊始,晋江年人均收入仅百元起点,几经拼搏,至1992年则成为福建首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排名全国55位和63位。而今,一跃而上成为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居“百强”第十四位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五位。当然这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党的方针政策指引.省、市领导关心和支持;其次,是历届晋江党政领导,用与时俱进的观念、信念、理念,引导发展知识经济,发扬晋江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任胜一任,筹胜一筹,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赶前浪。用时代的眼光审视晋江发展。最值得推崇和佐证的经验是:党政领导,坚如磐石,举市上下,齐心协力;运筹帷幄,把握方向,开局有力,志在必得;科教文卫,全面推进,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羊年,该市实现GDP380亿,财政总收入27亿元。十年间,GDP和财政总收入年递增26.9%和24.7%。  相似文献   

2.
政企互动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清概 《发展研究》2004,(10):42-45
首进全国“百强”的福建“龙”晋江,近些年发展的业绩,为八闽争光,为福建添彩,令人叹为观止,催人深思。在短短两三年问。晋江从拥有1枚全国驰名商标,发展到目前拥有5枚全国驰名商标,9项中国名牌产品,26枚福建省著名商标,64项福建省名牌产品,国字号的“鞋都”、“强市”、“重镇”等产业品牌9项。在不到十年的时问里。变星星为月亮,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由5家增至100家,上5000万元的企业达187家,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67.2%。其迅猛发展之成就的由来。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的答案是:政企互动,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3.
晋江市地处闽南沿海,是福建省的经济强市,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不断地迈向新台阶。晋江市的经济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体,在服装、鞋业、食品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晋江是福建经济的领头羊,以“品牌之都”的美名享誉全国,在福建的各县市综合实力排名中,牢牢地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饱读福建省级晋江工业园区主任王金墩撰写的《打造高新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一晋江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一文,感触颇深,从中给人们一个惊叹,不久将来定可窥见:一个县级市的科技工业园区从2000年开工建设投产运作,至2008年可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规模、五年大跨越、七年翻五番”的业绩,预见、可望实现工业产值突破四百五十亿。这,似乎是豪言壮语,不,是可喜、可信、可见、可取、可得:再造一个2003年域经济实现CDP380亿、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五位的再一个晋江。凭着这一幅构架蓝图给人们一个启示:爱拼才会赢的晋江人的精神。其恒心、毅力、理想、报负,是事业辉煌的前奏,又是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主观战斗创业哲理的象征;同时,又是一个创业者实现开局有为、志在必得、奋发图强的真谛。而今,这个园区征程,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入驻198家企业中,投资超亿元36家;荣获全国驰名产品、中国名牌产品4家,福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0家;省市级以上重点企业(包括在建项目)21家;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项目一个、国家“863”项目一个、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个、联合国资金赞助项目一个。与清华大学合作项目6个。眼下还有亲亲食品、恒安纸业、紫华药业、三力机车、七匹狼服装、安踏鞋业、菲莉家具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园区。美国宝洁公司、意大利满誉鞋机以及日本三井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也相继入驻园区。还有6家跨国公司正在洽谈中。由此,足可预见性地佐证:创业史是创业者写出来的,是否还可以这样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无数时代的弄潮儿、骄子们创造出来的。这应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晋江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99%,新世纪第一年,财政总收入超16亿元,比增24.13%,成绩显著。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财政部门要当好自己制定的角色,要站在战略高度跳出晋江看晋江,立足全国看晋江,面向世界看晋江,找差距、理思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  相似文献   

6.
晋江是福建省最具有魅力的县级市。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最发达i00个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5位,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这一年,打造品牌战略中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1枚,中国名牌产品9项,国家免检产品18件,福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52项,7个品牌入选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晋江已培育“国字号”企业品牌40项,福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187项,分别比2000年增加39项和149项。晋江获“中国鞋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等11个“国字号”区域品牌,拥有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可以这样说,2005年晋江市呈现一派:万象更新,百业振兴,岁月峥嵘,情盈人间的好景象。  相似文献   

7.
邵芳 《发展研究》2009,(12):93-9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延续一年多了。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不少家族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但福建晋江家族企业却能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深入分析晋江家族企业转“危”为“机”、逆势增长的原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春伊始,福建省晋江市党政领导,面对当前全球化经济的世界风云、全国走向、福建局部的形势,特别是晋江一些家族式企业主小进则满所造成的产品质量低、结构调整难、流通运作慢的企业经济现状,全市上下沉着应对,以新千年、新举措、新格局、新气象的总体规划要求,立足晋江,放眼世界,运筹帷幄,把握大局,按照“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狠抓我国入关前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一声春雷震天响,晋江鞋都办博览,喜创全国驰名商标,华夏大地荣膺榜首。运筹帷幄放眼世界,一年出口10亿美元,无愧时代赋予使命,奉献海峡西岸崛起。千家鞋企大展宏图,全国驰名安踏得主,襄球品牌不甘示弱,同获全国驰名商标。“安踏”、“爱乐”、“本丹”、“361”、“德尔惠”、“贵人鸟”、“爱奇金苹果、“金莱克”、“国辉雷速”、“恒强美克”、“名乐”、“亚礼得”等旅游鞋全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在国家鞋类免检产品的17个席位中占12个。七届展博更上一层,猴年出口喜创记录,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还有南非、菲律宾、俄罗斯。晋江鞋业走向全球,五洲四海宾客满门,品牌效应年胜一年,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二十年的对外开放,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主要从事纺织、服装、制鞋和玩具业等以手工业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集群,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蓬勃发展。这些产业集群成为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在制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福建晋江成了全国制鞋主要基地。在晋江,皮革、吹塑、EVA、电脑织绣等各  相似文献   

11.
另类晋江模     
屈运栩 《商周刊》2013,(2):44-45
“晋江这里,哪个企业说不想上市都会被人说傻。”福建加拿大社团联合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肾江的老板去海外上市,真的有些二。”晋江一上市公司的高管说。在晋江,针对企业上市,尤其是海外上市,常常能听到非常矛盾的评价。和大品牌公司首选A股、其次H股不同,晋江一众中等企、业选择了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德国等“偏门”市场融资。“大企业上A股H股,中等企业去海外”足晋江企业主心照不宣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著名侨乡泉州市,以“丝绸路、先人迹、新历史、再跨越、改革潮、兴民企、大手笔,写春秋” 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浓笔绘新图,重彩画侨乡。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借侨、港、台优势迅速崛起,形成五分天下有其四的乡镇企业福建“半壁江山”泉州模式。近年来,如火如荼先后营造“半小时城市群”大泉州经济格局。塑造大泉州现代化城市氛围和形象,蜚声华夏。 最值得推崇的是1998年泉州市以举世瞩目的创举,由地市政府承办全国独有的万人空前盛会“’98中国旅游用品交易会”;同年又承办福建省11届运动会。近些年,泉州各项事业独领八闽风骚,业绩一再在福建夺魁。泉辖三市先后进入全国经济实力“百强”(福建五个有其三),所有县(市)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十佳”。福建“龙”的晋江市全国桂冠“举不胜举”。1999年喜创福建镇级三个第一:青阳镇连续几年获得福建唯一的“全国财政百乡”2.565亿元之荣誉;陈埭镇年创出口交货总值33.7亿元居福建之冠;龙湖镇年创引资1.39亿美元为福建之最。今年上半年,大泉州出手不凡,经济增幅高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晋江市、惠安县财政分别喜创增幅39.87%和38.2%,堪得国人赞赏。  相似文献   

13.
一1、晋江县位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历史上迫于人多地少的压力,晋江人不断沿着由海外贸易开辟的航路向东南亚等地移民。遂使晋江经济烙上了浓厚的侨乡经济的色彩。抗战前夕。由侨资扶植起来的商品流通业为晋江的过剩农业人口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晋江因此成为名闻遐迩的全国“首富县”。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只有南京市郊的两个村能与晋江的收入水平相媲美。而在农村改革前的1978年,晋江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52元。不少晋江姑娘为了逃避穷困而远嫁到人均资源相对富裕的偏僻山区,形成劳动力人口的逆向流动。农村改革以来,晋江农民以其富有创造性的改革实践给在旧体制下陷入困境的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农村工业化高潮的来临不仅使晋江初步解脱了过剩人口的沉重负担,而且还使晋江成为每年接纳数万名来自赣、湘、川、豫、鲁、桂、浙及省内各地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极”。晋江经济大起大落的曲折历程生动地揭示了人口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个中的经验教训至今不失其指导与启迪意义。 2、晋江县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本文涉及1949年以前的统计数据按当时县域统计,1949年后的统计数据一律按1971-1978年的行政区划进行统计。 二  相似文献   

14.
《大陆桥视野》2012,(5):84-84
记者近日从福建泉州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泉州晋江陆地港迎来首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进口货物棉花,标志着“海西”海上通道与新亚欧大陆桥陆路通道已正式贯通。 据介绍,这批重570吨、货值112万美元的棉花,从新疆阿拉山口经铁路转运至晋江陆地港,将满足泉州纺织行业的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15.
《发展研究》1998,(8):44-46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藉地,是福建省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前沿区域。全市面积649平方公里,现辖15个镇1个农场,383个行政村(居),1992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建市,并被福建省政府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区。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早在八十年代初,“晋江模式”、“长乐草根工业”在全国就已赫赫有名。到1983年,非国有经济在全省新增工业产值中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其中很大部分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目前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已  相似文献   

17.
陈铭勋 《发展研究》2006,(5):107-110
“三誉八闽公安精英,再谱华夏历史新篇”。这是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无愧时代使命,堪称全国典范的十六字评语:这个评语,印证了时代骄子,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仆精神,孺子牛劲的精神象征;又验证了漳州公安战线广大民警齐心协力,保驾护航,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的巨大成就;这更佐证了一个公安战线的领导,善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带领全体民警以最聪明、最精明、最高明的智慧、胆识、谋略、气魄,应对复杂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用恒心、毅力、理想、抱负,赢得创先、创新、创建、创举的业绩,完成时代赋予的建功立业,志在必得的历史使命。一年之功,全国独钟。漳州荣获福建公安“三连冠”;“十一项全国全省率先”;“七项全国全省第一”;“十二项全国集体荣誉”;“三个全国先进个人”。鸡年,公鸡报喜,人民欢腾,漳州人民昔日孕育中国女排漳州基地,今叉喜获公安“三连冠”,喜上加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 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在改革开放之前, 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 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石材协会、福建省建材工业总公事、泉州晋江市人民政府和晋江乡镇企业局、磁灶镇政府主、承办的全国陶瓷石材(晋江)博览会于2000年11月8日在我国东南沿海闽南“金二角”瓷都——国家星火建材支柱产业区、国家级泉州市技术创新陶瓷工业示范基地、全国陶瓷建材生产基地和市场集散地、中国  相似文献   

20.
陈铭勋 《发展研究》2005,(1):86-87,99
2004年是晋江围绕“两个率先”加快城市化、提升工业化、迈向现代化、实现大跨越之一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深化改革,促进稳定、推动发展之一年,又是沿着更高平台、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快速发展之一年,更是建设滨海城市,找准位置凸显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作贡献之一年。这一年,晋江党政领导,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建设中等城市、提高发展水平为方向,以人为本,推进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为轴心,打造“平安晋江”品牌,建立行政体制框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取得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突出平台,更快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改革创新,务实落实等功效。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