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以及加强感恩教育的作用研究,指出了新时期民办高校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总结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对于塑造和完善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分析了感恩缺失的表现.同时提出了对中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长海 《中国西部》2014,(16):112-115
<正>感恩教育应该成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中学把感恩教育列入德育工作计划,但若不进行冷静而系统的规划,感恩教育就会变成"洗脚秀""忏悔秀""拥抱秀""下跪秀"等煽情的表演,甚至会伤害学生的自尊,麻痹学生的情感,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在感恩活动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低头认错,学生和家长抱头痛哭的场面。然而,走访调查却表明,感恩活动效果缺少持续性,学生的言行很快就会反弹,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迎刃而解,有些同学和家长对某些感恩活动并不欢迎。身处感恩教育的热潮之中,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4.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的学生才是人格健全的人.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实现新课改情感态度价值现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利用网络资源来给感恩教育创造环境;通过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恩教育;利用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来让学生学会感恩等方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6.
朱凤英 《魅力中国》2010,(11):223-223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晟 《魅力中国》2009,(7):95-95
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  相似文献   

8.
包蕾 《湖北经济管理》2008,(13):165-166
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本文认为大学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引导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施恩,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新疆工业学校学生感恩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缺失的成因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偏差,也有不良社会风气的渗透.应进一步构建培养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推进中职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职生必备的道德素质。当前高职生感恩意识淡薄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方面对造成高职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加强高职生感恩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国才 《魅力中国》2013,(32):202-202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技校德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感恩意识、创业意识、协调意识等教育,以全面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沈慧 《魅力中国》2010,(36):128-128,130
懂得感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针对中职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状,提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若干途径,实现校园人际关系和谐,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救助工作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救助,而在于育人,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高校在对贫困生的教育中应更注重感恩教育,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应相互支持,形成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最终实现助困向自我解困、育人向自育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基此对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增大,各大高校普遍都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在资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受助学生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阐述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讨论和分析导致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提出加强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目前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问题已引起重视。感恩教育应当逐步注重理性的深化,尤其要关注贫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经济资助是手段,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手段,而非最终目的。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8.
古语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德育是感召心灵的教育,应该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应该渗透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那么,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本人通过多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挖掘和思考,就一定发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感恩教育素材,这对开展和实施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很多孩子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父母,他们只知道受恩,不知感恩,通过上“三生教育”——“爱孕育生命”课程,引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激发感恩父母的真情,并使感恩意识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0.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道德的底线。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全面铺开,教会学生识恩知恩,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