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六条”细则即5月29日九部委发布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价的意见》.我对“国六条”细则的总体判断是,这个政策是一个十分温和的政策.短期来看,除非还会出台新的政策,它对抑制国内过高的房价、过热的房地产投资影响可能不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六条”细则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会比较大,因为它的基本宗旨是调整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而结构调整是一个中长期问题.“国六条”细则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  相似文献   

2.
应当看到,我国政府在去年实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以后,各地区和各部门为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房屋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在部分城市初步得到了抑制,但由于步调不一致,措施不到位和政策不配套,导致房地产领域的一些主要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这次国务院的再次重拳出击,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国六条”,将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坚持落实和完善住房改革的配套政策,积极调整住房结构,努力引导合理消费。“国六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国际地产大会“国际城市政府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发展与制度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表示,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国六条”的提出,表明了政府干涉房地产市场的决心,而随后出台的15条细则会带来三大变化:改变目前国内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改变开发商的经营模式,改变民众的住房消费倾向与模式。易宪容认为,“国六条”旨在对中长期房地产市场发生作用,对短期市场则没有多大效果。它强调对住房结构的调整,更多是对以前“国八条”的细化,其中细节方面,如营业税、提高按揭首付的改动是微小的。“国六条也有一些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如何限制和利用外资投资房地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虽然房地产行业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的特殊背景,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继2003年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以来,针对近两年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大、负增长和部分地区房价上涨幅度过快的问题,2005年,国家又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调控措施。《国八条》、《国六条》和《国十五条》,调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提高最低首付款比例,取消利率上浮限制,规定新建住宅面积结构比例等等。近期,六部委又共同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外资投资房地产的市场准入、经营管理和境外机构、个人购房、结汇方式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这些政策从土地、信贷等多方面对房地产投资进行调控,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抑制投资过热。本文通过对外资流入房地产的各种形式进行分析,提出对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一些看法。同时提出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给我国银行信贷业务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日前,"国六条"、"九部委意见"等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为使房地产行业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当前政策趋向,全面认识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委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06年6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2006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和调控政策报告会"。这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建设部等相关部门的有关司局领导及研究机构专家做专题报告。参会代表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和房地产业协会的负责人,大部分全国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责人。在这次报告会上,专题演讲人多数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订参与者或研究建议者,他们对于政…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外汇是我们多么稀缺的资源,哪怕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券都是人们向往的奢侈品的化身。而今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是大量的美元发了疯似的涌向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跟热钱、游资划上等号的外资(其主体仍然是美元),我们却视之为洪水猛兽,避之犹恐不及。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升温,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脚步越来越快,步伐也迈得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总金额达23亿美元,其中购买商铺和写字楼的资金有16亿美元,投资力量的主体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1-3月份,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14.79亿美元,同比增长47.67%,占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实际投资金额的51.49%。在近期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国六条”及其配套“国十五条”以表示对房地产再次调控的背景下,外资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热情依旧高涨。不管调控政策如何出台,以美元为代表的外资仍然我行我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外资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好。有鉴于此,我们特撰本文提出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六条”、“九部委意见”的出台,新一轮调控已经展开。落实决定成败。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了对调控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贯彻落实,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本刊与读者一起,关注各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出台及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2006年,福州房地产市场风云激荡。从5月起,“国六条”等相关新政陆续出台,对福州房市产生影响开发投资下降,房价涨速减缓,二手房交易气氛平淡化等。进入9月后,情况有所改变,观望状态松动,市场开始活跃。10月,福州“十一五”住房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出台,出现各种推测。2007年福州楼市将何去何从,已成社会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维新在“国六条”出台后表示: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可以说是我国针对房地产市场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控,但只有首当其冲的上海市场“冷却”了一段时间,其他许多地方都没有降,更在今年显出过热迹象。“当前楼市仍过热说明调控未到位,根本原因是四不到位。”刘维  相似文献   

10.
1.新政策“国六条”是否是去年政策的延续和提升?去年“国八条”提到要改善住房结构,至今,房地产产品供应结构依旧存在户型偏大问题。去年的调控政策是强调“改善”商品房结构,而今年则要求“切实调整”,这说明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政府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什么?新政“国六条”是去年政策的延续和提升。“国六条”充分认识到中国房地产结构失衡的痼疾,实现了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化,并且更为严格,具有可操作性。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政府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因为低价房严重供不应求并且户型偏大,要切实加大力度供应中低价格商品房和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2006 展望2007——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2004年、2005年的宏观调控,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虽然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5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和房价涨幅小幅回落,但从2006年4、5月份开始,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相呼应,房地产投资开始增速,一些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供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伴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业成为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5月末,相关部门再一次出台了房地产的调控措施,由于调控措施落实需要时间,2006年房地产调控效果还不太明显。展望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取决于一系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程度。  相似文献   

12.
总结2011年楼市关键词, “调控”无疑成为首选.继2010年9月“国五条”出台,2011年年初“国八条”实施,限购、限贷、房产税、保障性住房、监督问责等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撼动了一度坚不可摧的房价.2011年9~10月间,京沪杭等地楼市相继掀起降价风、退房潮.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全线紧张,房企负债率创近10年最高水平,而各方信息表明,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和基调短期内不可能松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业界称为“国六条”,此条令进一步体现了国家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力度和决心。针对市场上“房子越盖越大,价格越来越高”的情况,“国六条”明确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同时还要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此举旨在控制总价,纠正市场上大户型建设量和空置量“双高”的状况,引导广大群众购买中小面积的房屋,完善房地产交易行为,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由此对未来几年中小户型的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瑞士信贷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本轮宏观调控针对的目标主要有两个,即“银根”和“地根”。相对收紧银根来说,近期中央政府虽然两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国内资金非常充裕,相关政策虽然能从市场抽走共3000亿左右的资金,但相比国内的高额储蓄来说,还只是九牛一毛,收效甚微。“相比根治流动性的措施来看,目前针对房地产的宏调措施的效果更加明显一些。”陶冬分析,至少短期来看,国十五条出台之后,各地房地产的成交量出现了降温,“相信房地产调控至少有几项规定是戳到肉了。”“171号文件对市场有直接影响的是个人投资,其中有关一年居…  相似文献   

15.
“国六条”、“九部委意见”已经成为这个夏天最热门的地产词汇,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从各界的反应看,这次调控比过去更明确、更坚决、更科学,但专家们也纷纷指出,关键在落实,因此,调控的执行结果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前段时间,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曾非常畅销,而“细节决定成败”这条准则似乎也适用于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从去年的两个“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再到“九部委意见”,无不显示着中央政府施行调控的决心和信心。其中,两个“国八条”在抑制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六条”则…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了最严厉的调控措施,但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坚挺,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房地产调控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限制房价,给房地产市场加压,国务院今年1月发布了“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在一季度前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各地出台“限”政以来,投资投机需求、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明显抑制,房地产调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此次行政式调控也给楼市带来阵痛:房屋成交下降,土地市场平淡,合理购房需求也被压抑。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确定房地产调控目标之前要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和百姓需求,出台最合理、最有效的调控措施和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到7月23日国家部委出台限制外资投资房产的政策,国家在房市调控上已经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区别性信贷政策是遏制目前国内房价上涨的有效工具,关键是出台的政策如何真正把握到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国内尿素市场的关键一年,自2002年以来的牛市行情预计会在2006年发生转折,也就是说可能是“由牛转熊”的过渡性一年。从目前来看,影响2006年尿素市场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因素。1月20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调控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2006年国家化肥政策已正式出台。总体来看,2006年国家化肥政策沿袭了前几年的政策,整体上未有太大调整,还是“优惠+限价”、“增加供给+限制出口”的思路,但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也更符合市场实际情况。2006年,国…  相似文献   

19.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颁布实施后,各方反应积极,认为该文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措施具体,有利于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去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相比,本次宏观调控在延续新老国八条调控思路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新的突破。一、本次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和新突破1、实施供需双向调节。“国六条”和37号文继续强调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供应,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  相似文献   

20.
去年年中“国六条”出台以来,宏观政策不断,已向开发商、购房者明确挑明了调控政策不能走样。不少开发商告诉记者,《征求意见稿》的突然废止将让许多开发商不再抱有扩大户型面积的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