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通用人才。高职院校在对市场营销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营销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国际意识、国际文化、国际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氛围营造、教师海外培训、互联网与新媒体开展教育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院校国际化程度,有利于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简单分析需要较多的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沟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物流人才以及需要熟悉行业发展环境的物流人才等产业集群背景下对物流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缺乏科学定位,学生实践活动较为匮乏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产业集群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行业专业教育现状,并提出明确教育培养目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重视实训中心投入,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等高职院校物流行业专业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通过人才的竞争来实现的,所以,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映的是时代发展的水平和特征。面对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即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审美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职业学校培养的物流岗位人才应与市场接轨,为地方行业经济服务。通过对江苏省内物流企业或物流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实现对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范畴内与物流有关的岗位群进行分层分级,明确不同层级物流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从而使培养的学生逐步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5.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物流企业国际化和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企业"走出去";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专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设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物流。助力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江红英  来燕 《中国市场》2007,(28):124-125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紧缺,但与物流人才紧缺相矛盾的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因此,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各个行业加快国际化步伐,不断拓宽的国际合作领域与国际业务,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转型的趋势在众多职场人士中显而易见。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应以职业教育为主,突出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塑造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英语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加速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滨海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管理人才,已成为天津市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国际化、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化、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并以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黄丽霞 《商》2014,(12):40-40
站在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物流行业正逐步成为国际上热门行业之一,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之间物流行业的竞争加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尤其是在物流人才资源方面,人才紧缺问题日益严峻,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主要专业之一,逐步完善物流教学的多层次化教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企业需求的角度上探究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期望通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物流专业人才来满足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出有利于探索和建立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适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新路,结论对于指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应物流需求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培养正确的职业人格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酒店职业人的主要培养基地,应将职业人格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各个阶段加强对学生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为行业培养具有健康职业人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讲,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意识,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不仅要重视学习企业的生产技术,更要研究如何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现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但是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培养和灌输还比较欠缺的。"工匠"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具有工匠之心、工匠之行,即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上所具备的专注、细心,从而达到高超技术去从事特殊职业和一般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工作中呈现出的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在物流行业中只有具备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型技术人才,才能被企业接纳、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使成为工匠型人才,在"工匠文化"的培养体系中,贯穿"传导、形成、固化",并在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中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4.
刘晓静 《商场现代化》2010,(15):191-191
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是实施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能力需要,本文就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会计专业以为社会培养会计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中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要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改革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全球经济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制造 2025》的提出,智慧物流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对物流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文章将以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为例,在分析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特点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具体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宇晨 《商》2012,(8):83-8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有余。在这十年中,我国物流行业经历了巨变。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关系,阐述我国物流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的发展和变化,提出应该从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物流人才、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强化物流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等方面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娟 《中国市场》2009,(45):78-79
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是我国物流事业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然而由于仓促上阵,许多方面并未考虑周全,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与市场的需求差距明显,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耽误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探索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在职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已然深刻认识到市场就业竞争的紧迫形势,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期冀将每位学生都培养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时至今日,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渗透日渐广泛。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培养现状的简述分析,重点就相关目标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爱美 《中国商论》2018,(35):187-188
语言学习脱离不了文化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必备能力。作为培养我国职业人才持续周期长、覆盖面广的高职学校,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中却常常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膜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失语比较等现象。对此,本文从高职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高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进而提出在高职跨文化交际培养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