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形势下的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安然丑闻发生后,接连的因审计失败而发生的审计诉讼案件直接导致传统风险审计模型遭到广泛质疑,危及到审计职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推进了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但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为此,就审计主体和社会公众方面,分析当前审计风险以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与在信息化环境下其有待完善的方面,以期对审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业务也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复杂起来,管理层的舞弊现象也是屡禁不止,所以使得审计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经济管理中的舞弊行为,这就使得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审计发展的需要.公众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以及审计的价值,审计行业面临着很大的行业风险.为了恢复公众对审计服务的信心,恢复行业的信誉,减少公众对审计结果的期望差,审计行业必须重新寻找新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审计模式,来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很多国外的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新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宝红  周立烨 《经济师》2006,(6):239-240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比如经济全球化,企业组织机构日益复杂,会计丑闻层出不穷等等,审计风险日益增大。注册会计师为降低其审计风险,不断调整着审计方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到传统审计风险导向阶段,如今又发展到现代审计风险导向阶段。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从内涵到外延都有所扩大,必将对中国审计准则及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风险导向审计及其模式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菊  田治威 《经济论坛》2004,(11):141-1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目标的不断变化,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按照审计模式历史发展的顺序,审计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阶段。本文拟从分析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入手,在目标、程序的设计和程序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构想。  相似文献   

5.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主要借鉴美国和德国审计模式的创新思路,从国外审计模式与目标的历史演进、审计环境对审计模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审计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模式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本文回顾介绍了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指出我国目前不宜盲目推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如何选择审计模式并对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贺伟财 《当代经济》2007,(18):122-123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从国外审计模式与目标的历史演进、审计环境对审计模式的影响、审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目前会计师事务中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及对个例审计失败进行反思几个方面,对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使用制度导向审计或账项导向审计的模式,但是面对充满高度风险的社会环境,这两种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减少审计期望的差距,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目的,一种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审计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的检验中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目前在国外大型事务所广泛采用的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在我国付诸实施无疑是审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与账表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在思路上有很大不同。本文回顾了审计模式的发展,分析了风险审计方法的特征、局限性以及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针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当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洁 《现代经济信息》2011,(18):137-138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及测试,逐步形成对会计报表预期,从而执行相应实质性审计程序的一种新型审计方法。本文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程序及运用方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全球的经济更加复杂化,使得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彻底的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审计实务界将更多的关注放到一种新的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文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内涵,分析了这种新的审计模式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议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审计程序、方法及技术策略,既是商业银行审计监督的需要,更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介绍了在商业银行审计中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并从关注银行风险入手,分析和测度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风险因素,就商业银行如何推进风险导向审计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日益加深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应运而生.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给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也相应地提高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文章论述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下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加之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事项内容不断丰富、复杂,注册会计师花费的审计工作量迅速增大,需要的审计技术也日益复杂,使得详细审计难以实施,在审计方法不断变化和实践的过程中,结合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各方利益相关者更加注重到对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虽只是审计模式的一种变化,但是要看到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实质,据相关研究表明,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审计目标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即审计目标和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证据也由内部向外部转移,其实质就是对企业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进行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经济管理载体已由信息系统所取代。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时,则首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其载体内存储量较大,复杂程度较高,操作过程中很少留下痕迹,这都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同时也使审计的导向模式开始向以风险导向模式为主模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淼 《时代经贸》2011,(12):230-230
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又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全面、动态的考虑风险因素,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实现从核算师到预测师的角色转交。  相似文献   

17.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当今审计界所普遍认同的先进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审计实务界推广使用的时间较短,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于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认识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晓芳 《生产力研究》2011,(10):206-208
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风险规避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军队审计势在必行。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为鉴,军队审计风险界定倾向于审计执行角度的意见不当,而构成要素应分解为军队控制环境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四要素,文章对此予以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19.
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失败,介绍了改进后的新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20.
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又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全面、动态的考虑风险因素,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实现从核算师到预测师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