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席财务官》2009,(11):32-37
占据金融主流的银行业在日益增长的CFO对公司金融领域的需求下,该如何实现全面变革?本土CFO借助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如何更好的去推动中国企业财资管理的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财资之忧     
阮光立 《新理财》2012,(1):60-61
各位CFO朋友:大家好,"财资",对CFO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至此新年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其的浅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财资"(Treasure)作为一个新的细分对象,在深化财务管理的实践中悄然形成,并已引起众多  相似文献   

3.
北京站:厘清政策走向,因应财资策略2011年11月4日,《首席财务官》杂志联合摩根大通银行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成功举办"全球经济迷雾下的财资慧眼——摩根大通CFO论坛",汇聚清华控股、中国钢研、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中远集团、联想集团等60余名大型企业的CFO们,就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金融形势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的变化等充满不确定性的诸多严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来坊间热议的"输出价值观"一词,某种程度上也表达出了在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背后,国民整体上对本土文化再度领先于国际的期待。在2007年的24万亿GDP之后,本土企业也应该开始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塑造,无论是本土经营还是跨国并购,任何一个技术上无可挑剔的运营系统都要依赖众多价值观行色各异的具体的人来执行,惟其如此,"文化的管理"才能成为企业管理的顶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希望本土CFO们能在2008年里这些远远算不上悠长的假期中,从股指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和空前从紧的货币市场中暂且跳开目光,读几行真正的经典文字,空灵一下日益疲惫的神经,在与大师们的文字交往中实现"智光重朗"。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走访了众多国内的著名财经出版人,视线从近10余年间的真正经典再跳回到去年的新版力作,为本土CFO们推荐10本最值得阅读的商业著作。  相似文献   

5.
在"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蓝图之下,2011年注定是本土企业战略转折的关键时点。当此历史性的转折关头,已经开始在企业成长战略中充当引领者角色的本土CFO必然要推动财务体系向"精益化"转轨。当然足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过去一年中,仍然有众多优秀的本土CFO,以前瞻性的视野不疾不徐地推进财务管理的精益化,为时不我待的业务转型悄然铺好顺畅通达且"低摩擦系数"的财务新轨道。  相似文献   

6.
《首席财务官》2009,(11):38-38
自2007年中《首席财务官》杂志社率先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由本土CFO进行评判的“年度中国CFO最信赖银行”的评选以来,无论是发端于本土的商业银行业翘楚,还是逐鹿于新兴市场的跨国银行巨头,都深以全球银行业名言——“银行家的职责在于赢得人们的信赖,而不是喜欢”。藉此,《首席财务官》杂志社借助初具规模的银企互联平台再次启动“2009年度中国CFO最信赖的银行”评选,以独特的本土CFO视角来审视国内企业金融创新的现状与需求。  相似文献   

7.
事实上,艰难时世中真正的普适性问题是——本土企业的防守能力够好吗?《首席财务官》杂志率先在业内提出的"精益财务"管理思想,恰恰直指现代企业管理中防守能力的核心所在。为此,对于当今这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经济困局,我们将2011年定义为精益财务时代的元年,并通过"2011中国CFO年度"评选活动,遴选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走向精益财务管理的经典案例,以供本土CFO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铭  滕琳 《新理财》2009,(10):28-29
2009年8月,正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刻,在此背景下,如何解读当前政府发出的经济信号,如何做好投融资管理,是CFO们最关心的问题。由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CFO年会”在8月29日召开,正顺应了CFO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首席财务官》2009,(4):93-93
2009年3月26日下午,由《首席财务官》杂志社主办、中国CFO百人会承办的“萧条时期的财务策略”TOPCFO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北京站在北京伯豪瑞庭大酒店成功举行。切中时弊的沙龙主题、精心选择的演讲嘉宾使得本次活动获得了本土CFO阶层的热烈响应,总计有来自于40余家大型本土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到会。  相似文献   

10.
冯一凡 《新理财》2012,(11):40-41
企业最佳融资结构应该是负债价值最大化与债务上升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成本之间的平衡点。数月来持续低迷的经济数据预示着当前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对资金链紧绷的窘况,民营企业CFO们更是求助无门。尽管今年  相似文献   

11.
邹志英 《新理财》2013,(1):27-27
21世纪的CFO们头疼的问题,着重体现在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天花板"在降低、"地板"也在升高。同时,人力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逐年上升等压力也给这些企业的价值捍卫者、价值创造者和引领者出了很大难题。结合自己在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本土Pre-IPO企业做CFO的经历,我总结出了"CFO动物  相似文献   

12.
《首席财务官》2009,(10):96-96
为加强中国本土CFO阶层的交流与合作,《首席财务官》旗下的中国CFO百人会于2009年9月10日下午首次走进上海,举行CFO百人会沙龙上海站活动。切合当前国内企业大力加强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财务资源的潮流,本次沙龙的研讨主题是“供应链整合与财务资源优化之道”。在本次沙龙轮值主席利丰贸易集团Senior Vice President--Hub Operations陈春玲女士的周到安排下,  相似文献   

13.
《首席财务官》2010,(2):47-47
自《首席财务官》在2005年9月进行了开创性的“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渐成主流,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沟通互动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同时,本土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投资遍地开花以及本土商业银行的企业金融创新也不断加速。而相应地,本土CFO工作的外部法律法规环境也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可以肯定的是,本土CFO的角色与地位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缩紧银根,企业融资越来越难;市场瞬息万变,让很多CFO越来越担心,他们获得外部资金的大门,是否会在未来被封锁。为了保护股东的投资权益、释放企业内部更多的现金流,财资管理者们正努力加强和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这种热情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曾出现过。  相似文献   

15.
《首席财务官》2010,(7):95-95
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本土企业进入资本化的通道无论从宽度还是速度上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资本为王”日益成为本土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环节的大背景下,肩负资本运作核心使命的Pre-IPO企业的CFO们正面临着上市路径的设计与选择、与经验丰富的战略投资者们深度沟通、日益严格的资本市场合规性要求等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28日,由《首席财务官》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以及CIMA、ACCA等国际机构协办,众多主流财经媒体支持、财经门户网金融界现场直播的CFO价值创造论坛暨2007年度中国杰出CFO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颁奖盛典。本次评选以资产重估时代的价值创造为评选主题,聚焦本土CFO们如何通过面向全球化的资本运营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历经三个月的广泛调查和数据搜集、评审论证之后,最终中国神华能源有限公司CFO张克慧、中国五矿集团CFO沈翎、京能集团CFO刘国忱、巨人网络CFO何震宇、安踏中国CFO倪忠森、傅氏科普威CFO王文兵、华视传媒CFO刘丹、丽珠集团CFO安宁、汇源果汁CFO吴育强、招商银行CFO李浩等10位在国内A股、香港以及美国等多个资本市场上有卓越表现的国内知名上市公司CFO荣膺2007年度中国10大杰出CFO。本刊特制作本期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王亚亚 《中国外汇》2014,(24):12-13
11月26—27日.CCTM2014第四竭中国财资年会存京召开。这次年会有400余位来自企业、银行、第三方支持机构等人士的参加。与业内早已形成品牌的Eurofinance财资年会相比,新兴发展起来的本土品牌的CCTM财资年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相似文献   

18.
自今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缩紧银根,企业融资越来越难;市场瞬息万变,让很多CFO越来越担心,他们获得外部资金的“大门”,是否会在未来被“封锁”。为了保护股东的投资权益、释放企业内部更多的现金流,财资管理者们正努力加强和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这种热情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曾出现过。  相似文献   

19.
张春光 《新理财》2006,(4):28-37
联华公司的张先生这几天很兴奋,不仅是因为在第二届中国CFO论坛上结识了众多重量级企业的CFO,更重要的是.他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财会领域正在发生变革。无论是会计准则体系还是CFO群体的观念.都在快速走向国际,融入国际发展潮流。第二届中国CFO高峰论坛聚集了包括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在内的政府官员,各大企业的CFO,学者、教授和来自国外知名机构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澳洲会计师公会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官员。大家在此相聚,追踪我国财务会计的最新发展变化,分享优秀CFO们的管理经验,交流心得,体味CFO这个职位在企业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0.
于跃 《新理财》2013,(5):94-96
尽管未来10年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期,但对企业而言,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陛,以及国内金融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则要求企业切实地做好财资管理。3月20日,《欧洲金融》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中国企业现金、财资与风险管理年会”,与会嘉宾就未来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财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