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中规定企业所得税均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准则中规定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差额计入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是因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看过你——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该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步骤和程序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及其种类;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定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3.
一、资产基础法运用的基本过程 资产基础法即是以企业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作为导向的评估方法。企业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会计对于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所确定的某一日期的价值。但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基础法除了对作为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进行调整与重估之外,还将对企业中不具备会计账面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以及或有负债进行  相似文献   

4.
一、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性质分析1.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通过计算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同计税基础的差异,来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得出企业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相似文献   

5.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资产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及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除企业合并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外,在确认  相似文献   

6.
王玲 《财会月刊》2008,(8):29-30
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公允价值变动,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既是表述某项资产或负债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公允价值增减变动的金额,又作为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构成部分,成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负债科目下的明细科目和调整账户(附加备抵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既是用以表述某项资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企业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通过经营取得营业收入为企业获利,资产价值变动已经或将在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大小波动中得到反映,所以资产减值或增值不应成为利润的构成部分,资产价值应该通过未来创造的现金流量(不含资产减值和增值)来评估。投资性资产通过取得投资收益和持有增值为企业获利,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为企业创利的基本途径就是持有增值,所以公允价值变动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作为利润予以考虑,但鉴于其为时点值、未实现值,计入资产负债表比较恰当。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附注中增设的资产负债价值表可以提供更加清晰和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财会通讯》2008,(3):74-7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我国所得税会计,既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次突破,同时也与国际所得税会计趋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出发,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以后,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将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在有关企业价值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存在两个显著差异:其一是会计上用账面价值度量的企业价值通常会低估企业的真实价值。一般而言,企业的账面价值会小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其二是财务/金融角度用企业的负债和权益的市场价值之和来度量的企业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考虑了资产整合为一个整体会产生的整合效应——系统效应,因而,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大于企业的所有各项资产的市场价值的简单加总之和。  相似文献   

12.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原则其一,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其二,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净资产账面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三条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准则第六条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资产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汁税基础及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除企业合并以及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应确认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公允价值变动,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既是表述某项资产或负债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公允价值增减变动的金额,又作为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构成部分,成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可供出售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指出,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部分,但未超过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中本企业应享有的份额,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有所不妥。众所周知,投资方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建立在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因此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异已经包含在投资成本中。同时,投资方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是建立在被投资单位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而被投资单位账面上的净利润是建立在其资产、负债都按账面价值计量的基础上,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投资方购人股份时被投资单位资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会月刊》2007,(1):21-22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评估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有关参数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是对独立企业法人单位和其他具有独立经营获利能力的经济实体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它抛开了企业资产的具体形态,而抽象为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整体获利能力的大小,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评判企业资产价值或价格似乎更能为投资者或其合资合作者所接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所关心的问题正是投资的收益,及由此项投资所带来的利润回报。但仍有一些问题使他们感到担心,这就是企业整体资产评估预期收益的测算的准确程度,以及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和潜在的各种因素对实现收益的影响程度,这也正是我们下面要论述的主题——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有关参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当期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当期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而产生的递延到以后各期缴纳的税款。亦即,企业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形成差异不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形成差异不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来源也就不同。本文拟就不同来源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