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白 《经济师》2008,(9):6-7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各个领域、各种产业的共同创新努力。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举办的P007年年会暨“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上,天津大学经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炳才先生,就知识密集型服务与制造业中的创新体系做了阐述,现将记录整理,以访谈的形式刊出。  相似文献   

2.
郝秋笛(Jude Howell)教授是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特别是妇女组织和工会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而公民社会的发展也是本刊关注的重要论题。最近,国家行政学院褚松燕副教授借访英机会就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问题对郝教授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3.
里白 《经济师》2008,(12):6-7
自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涉及创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上,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廷惠做了题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发现与创新》的发言,论述了企业家的发现与创新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刊记者听后颇受启发,现将发言要点加以整理,以访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依托技术创新发挥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3种模式,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但在发展初期会带来碳排放增加,二者呈倒U型门槛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降低碳排放,但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而且,随着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愈发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综合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的减碳作用更强。数字经济时代,应依托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优势,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与模仿改造,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  相似文献   

5.
李雪 《经济师》2011,(11):6-7
企业并购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实施资产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学博士、财政部产业经济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工业经济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干春晖教授一直致力于企业并购行为的研究,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企业并购行为向干春晖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访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9)
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呼声之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文章首先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的概念出发,在以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江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接着构建了江西省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提高江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建议,进而更好地促进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增长结构,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邵慧峰  邵诺 《时代经贸》2010,(16):55-55
自主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近来我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却备受西方国家指责,本文从分析自主创新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和自主创新政策引发的贸易保护指责入手,从自主创新法制建设的角度尝试解决自主创新与贸易保护争议所衍生出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与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主创新为源头和基础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自主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考察了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途径和内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构建影响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近来我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却备受西方国家指责,本文从分析自主创新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和自主创新政策引发的贸易保护指责入手,从自主创新法制建设的角度尝试解决自主创新与贸易保护争议所衍生出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宏 《经济师》2010,(2):6-7
一场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学者们在探究危机发生深层原因时,把视线投向实体经济的创新问题。有学者鲜明地指出,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式微,是导致这场危机的重要深层原因之一。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研究员去皖出席一个学术活动,与笔者交流时对我国的自主创新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于是有了如下访谈。  相似文献   

11.
当自主创新被纳入国家战略时,这不仅标志着企业高水准的竞争拉开帷幕,更昭示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质的转变。“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实现赶超。唯一的选择就是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而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自主创新生态圈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基于生态学和创新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探讨了自主创新生态圈的基本内涵与特性,分析了自主创新生态圈中的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以及创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出了建设和完善自主创新生态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乐毅 《经济师》2010,(9):6-7
实践已经证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推动自主创新、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冀生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已进入全新的关键历史阶段,因此中小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抓住这有利的历史战略机遇,并结合时下宏观经济环境,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做大、做强、做久。本刊记者将刘冀生教授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政府是否能够影响聚集经济内的创新活动?新经济增长理论、新马歇尔理论与创新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对比了政府在硅谷与新竹这两个典型集群的自主创新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结合昆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政府促进集群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金铨  刘兢 《开放时代》2012,(3):146-157
2011年12月17日~18日,李金铨教授应邀赴武汉大学参加第六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会议间隙拨冗接受了刘兢就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海外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范式变迁(1951—2010))(11YJC860028)所做的访谈。本文是访谈核心内容,从李金铨教授的学术生命史切入,追溯海外中国传媒研究的脉络,并对华人传播研究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文由刘兢整理出草稿,经李金铨教授多次修正。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已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我国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不可能选择高能耗、高消费的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未来的可持续成长仍有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自主创新是无法回避的重要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产品,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综观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和最具效率的部分,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平均的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创新对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也主要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认识和解释政府及其财政在自主创新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如何正确界定政府及其财政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范围,以及如何提高自主创新中财政政策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里白 《经济师》2009,(3):6-7
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在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来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田建国教授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若干问题的发言,现摘要整理,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东部经济目前面临产业过度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环境成本上升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所面临的危机。实现东部新跨越势在必行,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政府行为非规范、传统观念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构成集约式增长和自主创新的障碍。其关键在于解决依赖于模仿、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同质化竞争等导致自主创新动力不强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东部经济要确立发展智力经济、以倒逼机制促进自主创新和推动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给我国实体缝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行的外贸政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现行贸易政策指导下的贸易状况并结合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水平,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外贸政策与自主创新这两个比较前沿的理论问题,将重点落于研究二者的关系及互动机制上,期望能够为我国外贸政策的运用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睿壮教授系南开大学政治系教授、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岳健勇先生系深圳法制报特约撰稿人。近日,两人就中国加入WTO与中国的国家利益问题进行了访谈与对话,对话内容精彩,逻辑严密,对中国融入全球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证充分有力。现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