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国家赔偿法对人身权的损害赔偿存在单面性,即将权利主体“预期收益”的财产损失,混同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不符。在国家赔偿法中实现精神损害赔偿是普通法律制度实现宪法精神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请求国家赔偿的宪法权利有了实现的保障。我国在确立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是采用了违法原则,在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时采用了法定原则,而在确定赔偿责任的归属时采用了国家机关负责赔偿与对工作人员过借追偿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由佘祥林的案子引发了对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思考:如何确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面对现行立法的不足,对其完善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家赔偿的性质、赔偿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数额和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的法理学思考,指出《国家赔偿法》内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问题,关系到当事人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可以请求精神赔偿。从立法上确立国家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陪偿制度,有利于阻却侵权行为,保护人格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向明 《新智慧》2008,(3):43
赔偿是对受损失方的经济、财产以及精神损失的补偿。按照赔偿性质的不同,在纳税上也各有不同。1.国家赔偿的纳税规定。国家赔偿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而按照《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又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国家对当事人的损失赔偿仅限于直接损失。《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不予征税。”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刑事诉讼的理念、国外立法例等角度分析,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宜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议在立法上进行修改,将“经济损失”“物质损失”修改为“利益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神损害赔偿“补偿”或者“惩罚”本质的理解,是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观念瓶颈”,我国当前将惩罚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功能的主流学说是值得商榷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是对被害人精神痛苦的物化补偿和心理抚慰,其主体并不是惩罚性的,只不过兼具功能上的“惩罚性”而已。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国家赔偿法学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其概念、范围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确定方面,试图厘清此问题,以期对实践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宪政建设取得举世瞩目进步的今天,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越来越懂得宪法地位的重要,社会各界无一不在呼吁“要在各项工作中树立宪法权威观念”、“弘扬宪法精神”。因此,如今讨论宪法精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的检举权在公务员制度中是有所缺失的。对公务员检举权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根据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检举权,界定公务员的检举权;其次,从化、行政、法律三个方面,说明公务员检举权的价值;最后,从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和国家赔偿法四个角度,谈公务员检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范围拓展至精神损害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如果由于违法给公民造成精神损害,其后果往往比一般性主体的侵权行为造成的公民精神损害要严重,而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却将精神损害排除在可赔范围之外,这对于公民权利的真正实现是非常不利的,它会动摇社会成员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心,还有可能会放纵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执行公务为借口肆意侵害公民的精神权益,这与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构建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作出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中,行政不作为违法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程度不亚于行政作为违法,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在此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本文将从该法有关行政不作为违法的立法缺失入手,肯定国家对此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浅析此举的意义,最后分析了如何将《国家赔偿法》中行政不作为违法纳入国家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国家赔偿的性质、赔偿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数额和精神损害赔尝等问题的法理学思考,指出《国家赔偿法》内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既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也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体现。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关于精神损害、行政不作为和赔偿义务机关如何行使追偿权等问题,应在《国家赔偿法》中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宪法是深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家根本法。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体现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为我国宪政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不作为国家应负赔偿责任,且必须具备相应的构成要件。当务之急应补充修改《国家赔偿法》的相关条文,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中国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包括被侵权人的人身权益提出了更为有利的制度保证,是中国民法的一大亮点,该文通过对法条的解读,对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进行初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法治基本方略已在党的决议和国家宪法中得到双重确认,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需要道德教育相配合。“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德治”,它只是推进法治方略实现的一个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赔偿法吸收了国外有关赔偿理论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体现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特点,在归责原则上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督促依法办事,并与国家补偿严格区分开来;在赔偿范围上则限于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其中突出了对人身权损害的赔偿,在国家赔偿主体上强调了赔偿义务机关的责任;另外,在立法技巧上也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