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干预经济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当社会总需求不足,价格水平持续下跌时,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我国自1996年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也面临着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旺的矛盾。在货币政策效果不很明显的条件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主要阐述了实施这一财政政策的依据,内容和特点,并对其效果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社会投资增长的加速和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加强,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连续实施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已不再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积极的影响,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已是必然趋势。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需要牢牢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的十六字方针,将经济目标定位于既防通胀又防通缩,全面、准确、高效地贯彻宏观调控决策,标本兼治,实现经济软着陆。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尽管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一些经济过热现象,然而,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如何实现经济“软着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金融业,对于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以股市崩溃为导火索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给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借鉴和启示。在分析当时美国股市崩溃的原因基础上,对目前中国股市和美国经济大萧条前期股市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进而指出中国股市由于存在严重的投机,股市泡沫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政策引导,实现中国股市的“软着陆”,避免由于可能发生的股灾而重蹈美国经济大萧条覆辙。  相似文献   

5.
央行自1996年以来五次降息,但没有扭转经济下滑之势,有些学者提出货币政策已落入“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失效。应当说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某些迹象,然而,认为落入流动性陷阱的根据不足。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力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连续四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及时遏制了经济的下滑,但是,自2001年起我国经济增长率逐步下滑,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出现负增长,通货紧缩加重,本文通过这些现象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1996年以来,由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处在适度范围内,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性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企业产销率升,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某些多年来我们所追求的积极变化。1997年的中国经济基本上走出了低谷,步入到一个稳定、适度的快速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究竟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国经济在1997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新一届政府把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的目标订为年均8%,然而,意外之事发生了:国内市场疲软,启动乏力的现象接踵而来;尉外市场由受到东亚金融风暴后果继续扩延和日本经济未能摆脱萧条陷井的双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经济对宏观政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其开放程序的逐步加深及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外部经济对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不能不考虑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政策组合,以求发挥最佳效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学英 《新智慧》2004,(9B):63-64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其代表性措施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连续实行了五个年头,拉动了经济增长,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有数据显示,自1999年4月以后积极财政政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四年来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国际国内已得到公认,但是由此产生的挤出效应抑制了民间需求力量的成长,使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支出的增加,并且,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问题也到了该引起重视的时候,因此,从长计议,有必要对现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调整,从而做到既有财政政策扩张对经济的推动,又尽力避免挤出效应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从1996年以来,由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宏现经济主要指标处在适度范围内,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性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企业产销率上升,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某些多年来我们所追求的积极变化。1997年的中国经济基本上走出了低谷,步入到一个稳定、适度的快速增长区间。具体表现在:1.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199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左右,与去年同期增幅基本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的压力和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平稳地走过这个过渡时期,如何实行经济"软着陆"、如何"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物价,合理分配收入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下半年开始宏观调控以来,我国经济于1996年底成功实现“软着陆”,1997年宏观经济在1996年基础上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88%,零售物价上涨率降至08%,开创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大好局面。但是,在宏观经济保持“...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低通胀或轻微紧缩的蛰伏期,并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经济"软扩张","软扩张"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波动性弱化和稳定性增强,主要成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转变、紧缩性调控向稳健性调控的方向转变。进入2008年后,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冲击的影响,本轮"软扩张"阶段有可能转入新一轮平稳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工作的好坏,包括财政、税收理论指导的正确与否,将对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起着至着重要的作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现实可能性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有充足的生产要素可以吸收扩张性财政政策,二是我国财政对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要不断降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积极财政政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培养替代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连续四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克服世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了重大作用。近来 ,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 ,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 ,应该逐渐淡出。本文对此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一直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即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1998年增发l000亿元特别国债)和运用适当规模的财政赤字(1999年预算赤字再次增至1503亿元),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作为启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政策当局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合理调整财政政策的力度和重点。以促进居民消费和社会投资的全面上升以及经济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政策的着力点应向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水平、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工具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重点内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财政政策工具本身特性的研究,我们一直是直接取自西方的一些论述。本试就财政政策工具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性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中国政府为了抵消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2004年 5月"中性财政政策"第一次由官方提出,不久之后中国政府又提出要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键的财政政策过渡的口号并付诸实施.中性也好,稳健也罢,很大程度上只是措辞的不同而已,但财政政策转型的事实已不可逆转.财政政策的转型既是财政相机抉择机制的体现,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