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理论与技术,以系统科学方法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建立了有效刻画资源型产业集群复杂系统的结构模型,利用基模分析技术分析了系统中的反馈关系,进行了管理对策的生成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露 《经济师》2006,(2):76-77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模式,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来源,包括社会网络、信用和共同信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集群内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模式,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来源,包括社会网络、信用和共同信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集群内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夯实创新平台,打造高新企业。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模式,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来源,包括社会网络、信用和共同信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集群内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夯实创新平台,打造高新企业.  相似文献   

5.
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的实质是转出地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对转移企业的知识溢出以及转移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以转移企业为核心节点所形成的复杂连接。其演进动力主要来自转出地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交易成本降低、互补机制、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外部环境和政府主动对集群的规划与调控。其演进过程包含萌芽期、成长期、巩固期与互动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集群发展困境进行仿真试验,构造其不断发展的增长上限基模,揭示循环经济模式构造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了资源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系统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管理对策的定量仿真试验,分析对策实施效果,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共同转移,是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基于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及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中转出方企业转移模式及承接地集群网络结构通过影响转移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机理,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动态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转移模式及集群网络结构下的知识转移绩效。结果表明:在不同转移模式及网络结构下,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及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无核网络,有核网络对促进集群知识转移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无核网络中,合资企业对集群中合作企业的适度更新能促进承接地集群知识转移绩效提升;在有核网络中,组团式转移企业的“小社团”强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产业转移中的企业行为,也对承接地选择适宜的招商策略和集群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知识转移、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共同转移,是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基于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及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中转出方企业转移模式及承接地集群网络结构通过影响转移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机理,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动态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转移模式及集群网络结构下的知识转移绩效。结果表明:在不同转移模式及网络结构下,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及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无核网络,有核网络对促进集群知识转移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无核网络中,合资企业对集群中合作企业的适度更新能促进承接地集群知识转移绩效提升;在有核网络中,组团式转移企业的"小社团"强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产业转移中的企业行为,也对承接地选择适宜的招商策略和集群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知识转移、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中,面向产业集群多元创新主体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是实现分布式创新资源整合利用和综合性服务组织的有效方式。借助系统动力学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揭示产业集群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创新服务融合中原因树和因果反馈环进行分析,阐述创新服务融合的关键驱动因素与环节,构建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动面向产业集群创新服务融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李浩然 《经济师》2011,(4):202-203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而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内在地需要不断提升集群创新能力,这在根本上依赖于集群创新系统的构筑和完善。与此同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向集群层面的拓展,使得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论题。文章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知识创新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完善其技术知识创新系统、提高该集群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反馈结构,擅长于处理非线性时变的多重反馈问题,比较适合于长期、动态、战略性的研究,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由工业经济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环境子系统组成,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仿真值和真实值误差较小,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选择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工业生产总值和区域GDP为监测变量建立三种发展模式,通过不同发展模式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青岛市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实现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品内分工发展,分析产业体系演变的内在规律,揭示不同分工形式下产业体系的特征及构成,并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产业分工演进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现状,提出我国基于产品内分工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孙丽文  曹璐 《技术经济》2017,36(7):48-55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超  李培培 《经济问题》2012,(9):97-102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理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通货膨胀系统是由经济发展子系统、存贷款子系统、财政收支子系统、国际收支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多重反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立了通货膨胀系统的因果反馈模型,揭示了通货膨胀系统形成机制的主导因素,进而建立通货膨胀系统的结构流图和方程,对通货膨胀系统动态定量分析,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明显加快,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西北干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绿洲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从脆弱性的角度,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新疆为例分析评价了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程度,并从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强度随着城市规模和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疆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程度最高,南疆和北疆较低;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与脆弱性的关系来看,经济系统的恢复力对脆弱性的贡献度较高,努力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推动低碳产业集群的建设已经成为可持续的必然要求,集群内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构建低碳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子系统、服务创新子系统和环境创新子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促进集群创新机制、扶持引导集群核心企业、培育净化区域文化环境等支撑政策,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日趋明显,区际产业转移有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考虑,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构成具有正反馈效应的经济动力系统。产业集聚的形成伴随着产业转移,而经济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聚效应的正反馈特征,对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和市场流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衡量方法的比较,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制约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主体在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主体的能动性、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推动系统演变和进化的根本动力。复杂适应系统有助于用整体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产业系统。产业系统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影响产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复杂的和多元的。以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原理对产业系统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地票制度作为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方式创新的产物,对城乡之间土地资源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权益保护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