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宣布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其重要标志是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双双超过800美元,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9.2%和49.1%,总体低于50%。城乡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3%左右。报告同时指出,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是一个重要表现。那么,怎样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呢?无疑…  相似文献   

2.
减少贫困人口最重要的是要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贫困人口的特性是可以创造收入的仅有自己的劳动力,所以只有让他们有工作的机会,才有希望真正减少贫困。要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资讯     
国内财经返贫成了中国消除贫困的最大难点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数字表明,2004年是近5年来全国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90万人,下降10%;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减少了640万人,下降11.4%。目前中国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  相似文献   

4.
《经济》2014,(8)
正吉布提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大小约与北京和上海面积总和相当,人口不足80万,"地上无资源、地下无能源",常年干旱少雨,工农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发展资金依靠外援,60%的人口为贫困人口,港口服务业是其重要的经济命脉。2013年,吉布提国内生产总值仅14.56亿美元,中吉双边贸易额10.2亿美元,且几乎全部为中方出口。如此体量的经济和市场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随着国际局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绝对贫困的基本特征我省绝对贫困人口60万,主要分布在粤北石灰岩地区、水库移民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沿海台地旱区,其中16个特困县绝对贫困人口26.5万人,占总数44.17%。广东贫困地区绝对贫困人口长期以来未能解决温饱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扶贫工作:成果举世瞩目,任务任重道远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已从2.5亿人减至目前的2610万人,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口减少总量的70%。与之相应的是,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量20%以上来自中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中国在“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00万人。虽然全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但扶贫开发仍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7.
扶贫应扶贫困人口而非地区青年学者康晓光、胡鞍钢提出,90年代我国扶贫工作应由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也就是说,国家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不应是贫困地区的各级政府,而应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这是因为,一、绝大多数扶贫资金都是以贴息贷款的形式发放的...  相似文献   

8.
杨阿维  张建伟 《时代经贸》2013,(22):242-243
一、导言 西藏农牧区生产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线高,导致西藏农牧区贫困人口比例高于全围人口比例。2011年西藏贫困人口83.3万人,占西藏农牧区总人口的34.42%,贫困发生率全国最高,截止2012年两藏贫困人口减少到58.3万人,占西藏总人口的19.42%。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于城镇人口脱贫时间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发现,城镇贫困在1997年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和;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在初期能使脱贫时间迅速减少,但边际效果是递减的;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延长了脱贫时间,如果贫困人口的初始收入增加,则会明显缩短脱贫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刊》2005,(5):6-6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数字表明,2004年是近5年来全国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90万人,下降10%;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低收八人口减少了640万人,下降11.4%。目前中国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令人忧虑的是,贫困农民与一般农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45,  相似文献   

11.
扶贫开发之难与困 1.现存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多已经摆脱了贫困。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灾害频繁、环境恶劣的地方或为老弱病残、劳动能力差的人口。现存的贫困人口中,五保户占五分之一,残疾人占三分之一,生活在不宜生存的环境者占四分之一,另外一些人则常年受疾病困扰、无劳动能力、受教育水平低。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到1995年12月,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贫困线,即每人每天一美元的标准,全世界约有1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世界人口总数的25%,比5年前增加了3亿,而且仍处于继续上升的趋势。妇女是贫困人口的主体,约占全球贫困人口的70%。这些穷人主要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现有8亿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况,占其人口总数的20%;有近2亿5岁以下的儿童长期营养不  相似文献   

13.
苏勤  林炳耀  沈山 《经济地理》2003,23(5):630-634
转型期出现的新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对我国城市的外向发展和内向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以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为主的中等城市是我国新城市贫困的高发地区。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利用普查和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分析了芜湖市新城市贫困的人口、社会和空间特征。发现新城市贫困人口具有人口同期群效应和结构性特征,空间分布出现贫困人口区位化趋势。探讨了新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认为体制转轨和制度创新不足是我国新城市贫困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转型期城市发展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贫困人口自身因素也导致了新城市贫困人口的产生。提出解决新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依靠深化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贫困的社会救助、扩大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社区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还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消除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本文分析了产生城镇居民贫困的宏观状况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城镇贫困的议八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娟 《经济论坛》2007,(8):47-4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反贫困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中国贫困人口1978年为2.5亿人,2004年已经迅速下降到2610万人。然而,在过去20多年,城市贫困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市贫困人口则数以千万计。按照联合国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最低贫困线标准,最低收入户和困难户人均每天只有0.84美元和0.68美元收入,都不够联合国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因此,截止到2002年,其中最低收入户占城镇总人口10%,困难户占城镇总人口5%。2002年城镇总人口为50212万人,那么最低收入户约有5021.2万人,其中困难户约有2510.6万人。也就是说,到2002年底,中国城镇涌现出5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至少有2510万贫困人口需要救助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根本出路。本文以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贫困人口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贫困人口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作用机理,并从建立多元化的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加大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组织机构;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贫困人口状况及存在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政部最新统计表明,到2002年7月10日,全国享受低保的城市人口达1930.8万人,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5.8%,其中绝大部分是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其中特困职工981万人,占50.8%;失业人员299.3万人,占15.5%;特困职工及失业人员家属554万人,占28.7%;“三无”人员96.5万人,占5%。城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的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低保人数都在100万~150万左右,河北、山西、内蒙古、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基本状况及特点描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贫困人口过快增长、文化素质偏低以及思想观念落后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增长、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更新贫困人口思想观念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俊祥 《经济论坛》1997,(21):24-25
河北省贫困地区开发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一、农村贫困现状与特征分析1986年,河北省共有贫困人口900万。1996年,全省实际还有贫困人口3519万,特困村由原来的2748个减少到1553个。现存贫困地区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感不但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新时代衡量社会政策现实效能的重要标准。基于城乡贫困家庭生活状况入户调查问卷数据,从困难感知度、心情愉悦度、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对贫困人口幸福感进行分析。发现贫困人口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心情愉悦度较低,且困难感知度较高,即贫困人口幸福感整体水平较低。贫困人口幸福感存在显著城乡二元分化和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现象。对贫困人口幸福感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对贫困人口幸福感没有直接显著影响。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却能显著降低贫困人口困难感知度,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心情愉悦度和生活满意度,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不同家庭结构的贫困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效应由大至小依次为农村残疾人家庭、农村非残疾人家庭、城市非残疾人家庭、城市残疾人家庭。城乡救助待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就业途径和社会保障的差异是其重要诱因。因此,必须基于城乡和家庭实际情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