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古城镇旅游在旅游资源市场开发中占了很大比重。商业业态布局在古城镇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序列概括为:初期一前期一中期一成熟期,其对应商业业态表象为:居民自发式一旅游行业式一调整提升一去商业化。通过对古城镇商业业态布局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古城镇旅游市场需求,结合古镇文化特色和区域旅游产业配套,对商业业态进行主题业态、辅助业态、配套业态的合理化布局,为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懿  田里  王桀 《经济论坛》2014,(10):68-7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范畴不断扩大,旅游产品形态不断涌现,旅游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旅游组织形式不断更新,旅游新业态大量涌现。传统的"产业""行业"概念难以准确描述旅游业的发展状态,旅游业态研究成为旅游研究新的切入点。基于此,本文界定了旅游业态、旅游新业态和旅游业态演变的内涵,进而构建了旅游业态演变的综合模型。该模型表明,旅游业态的演变动因由需求拉动、市场竞争、科技发展和产业融合等外部环境和业态内部竞争共同构成,通过创造、挖掘、综合等创新机制的作用实现旅游新业态的产生,进而又通过移植、模仿、组合等学习机制的作用实现旅游新业态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需求也越发强烈.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竞争也再不断加剧,创新成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受此形势影响,湘西旅游业态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在对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瓶颈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就湘西旅游业态创新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旅游特色街区是指以城镇景观、历史、文化等特色为吸引物,具有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文化休闲等多方面功能设施的商业街区。通过对旅游特色街区、业态等概念的文献研究,结合张家界溪布街和桂林阳朔西街的业态实地调研,对两地的业态进行了比较,内容包括业态构成、布局、管理等,并试图为张家界溪布街向成功案例阳朔西街学习并借鉴业态经验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者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业态需要不断创新。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需求。新型旅游业态是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业态,旅游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产生全新的业态形式。该旅游业态具有时代性、虚拟型、多元化、定制化与规模化结合的特点。业态结构优化方面主要包括旅游行业间比例协调和相互配套、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6.
业态是企业形态的简称,它是以其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存在形态。旅游业态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是包含了业种、业状和业势三大内容的一个多维复合性概念。旅游房地产是指与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旅游功能。将以丽江房地产为例,对旅游房地产业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1)
通过对旅游新业态的内涵解析,阐述新业态在旅游服务、产业融合、产品创新三方面的体现。强调了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要性,突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和创新。从旅游新业态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并分析我国现状,实现由传统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由传统盈利向创新盈利模式转变,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实现以服务为中心,使服务更完善、更人性化,以顺应游客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是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无论是旅游经济的宏观发展, 还是影响旅游业态的微观行为特征构成, 都与人口学研究中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本文从人口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 地区旅游发展的人口学宏观分析以及以生命周期和代际理论为代表的人口微观特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 对国外旅游领域中的人口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述评,试图清晰勾勒出该领域研究的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笔者认为, 更具系统性的人口结构与旅游发展研究应从个人/家庭生命周期出发开展个体旅游决策研究、 从代际效应出发开展群体旅游动向研究, 并以此需求侧为依据, 结合供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对旅游业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促进未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旅游业的业态多样化及其演进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新经济》2014,(23):46-46
现代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创新融合的浪潮带动下,开始涌现了大量的旅游业新兴业态。在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经过产业间不断演变、融合和创新形成的新兴业态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新动力。本文通过现代旅游业与传统旅游业的比较,从理论角度探讨现代旅游业态的多样化,并总结现代旅游业态多样化演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新型业态体系构建和政策规制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某种生态内生化的趋势,它是伴随着旅游传统产业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旅游产业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循环而实现的,因此从本质上说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是一种基于生态内生化的业态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养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的新业态。学术界对养生旅游的研究主要在开发层面,对于养生旅游资源本身的研究较为缺乏,尚未系统地阐明其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根据养生旅游资源的属性、功能和相关国家标准,可对养生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划分,并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构建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养生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养生旅游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对近十年来(1999—2010)中国医疗旅游研究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从医疗旅游的概念及类型、特点与优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际启示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中国医疗旅游研究进行了述评。文章最后做出总结和展望,并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视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腾冲旅游改革试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试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旅游政策创新、旅游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提出通过构建新兴旅游业态、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百姓不再像过去一样,每日仅限于吃饱和穿暖的阶段,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享受,随之而来的是旅游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在上升。在此文中,经过仔细思考和研究,分析目前北京市旅游业态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出使北京市旅游业与各大在京高校相结合的创新型旅游发展计划,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通过展现这些名校的历史与风貌,努力创新一个可能带动北京旅游业态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讨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体系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的基础动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晋中旅游新业态,开辟晋中旅游新特色。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三人谈     
宋鑫陶 《商周刊》2011,(21):32-33
向高端旅游和国际旅游发展,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取的共同声音。这样的声音暗含着对青岛目前旅游业态的担忧,更表达了他们对青岛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一种焦虑。  相似文献   

17.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产业新业态,对于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立足于乡村旅游扩大有效供给的核心命题,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视角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追求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休闲文化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养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中的一种新业态,将旅游与养生相结合,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以及休闲旅游的契机,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时尚潮流和新趋势。我国养生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但市场需求大,开发前景广阔。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养生旅游市场进行需求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昆明市养生旅游市场需求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昆明市养生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德清外籍人士投资经营的洋家乐旅游新业态为例,分析了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规模和空间分布、社会网络、运作模式以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德清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包括乡村民宿、度假村、庄园、俱乐部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环莫干山地区,表现出复制性比较强和根植性比较强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特征,在运作上则形成了具有族裔特色的"生态循环"商业运行模式。在洋家乐族裔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城市环境问题是推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市场结构中的机会是拉力,而族裔社会资本、区位交通、当地政策与社会文化是条件因素。研究可为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国际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先跃 《经济地理》2019,39(12):212-220,229
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和发展初期(2009—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8年以后);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间和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研究机构以中部和东部地区居多,主要为高校的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研究主要方向是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研究、新产业、新业态。从研究内容来看,受政策导向明显;以经济效益研究为主导;区域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未成熟。在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思路指导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朝广泛融合和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未来区域融合研究仍占主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是研究重点,应重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采用多学科与多方法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