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商》2015,(29):78-79
一国家或地区的外贸发展战略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发展外贸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它是一国政府通过选择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关系,来影响本国资源的配置和竞争效率的一整套政策和制度[1]。从我国建国至今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经历了进口替代战略、混合战略、激进的出口导向和自由化的出口导向战略四个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对我国20世纪70—90年代我国的外贸发展从进口替代—混合型—出口导向战略演变的背景、原因以及其间战略实施战略的优劣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外贸战略与工业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本国工业化的初始条件和发展路径。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并存性与交错性决定了我国外贸战略的综合性质。我国外贸战略的综合性表现在:一是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在产业间的并存; 二是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在地区间的并存。我国的开放型贸易战略比较接近于世界银行所称的一般外向性贸易战略,其政策特征是贸易的逐步自由化和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贬值。在我国的总体贸易政策中,出口导向还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外经贸战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采取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其特征:一是,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通过独立自主、不依赖外援的方式,建立本国工业体系,并通过构筑高保护壁垒,限制进口,使进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只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二是,依靠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计划经济配置资源;三是,以要素商品价格扭曲来支撑重工业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一般先采取进口替代,然后才采用出口替代的分阶段发展的战略。本文提出:鉴于当前国际环境与我们所处的地位,我国应以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出口替代带动进口替代,以进口替代推动出口替代。重点调整、扶持出口商品产业结构,合理调控进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贸易发展战略也经历了大幅度的调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发展钢铁、制造业等资金密集型重工业的逆比较优势进口替代战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进口替代下的出口促进逐渐过渡到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近10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出口高速增长就是其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目标是在短期内取得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它们采取了迅速工业化的计划,而工业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依赖进口替代。进口替代和出口推动在本质上不是互相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10,(18):100-101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政策的重点都集中在出口,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出口促进政策和调控体系,而进口调控政策相对滞后,并偏重于生产型进口导向政策,最终消费品进口少,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较为薄弱,尚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扩大进口的需要。特别是进口管理体制不健全、进口效率不高、进口商品结构不甚合理,战略储备性商品进口少、软性技术进口少以及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8.
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经济的两种形式.1.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去代替同类进口商品的一种战略措施,目的是为了减少本国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以保护本国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这一做法实际上也是实行"出口是为了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推行的贸易战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期间实施的是进口替代战略;第二阶段(1978———至今)为出口促进战略。我国出口促进战略的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的混合效应,这包括有利的外部环境;积极地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劳动的资  相似文献   

10.
《电子外贸》2005,(3):27-27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取"重出轻进"的战略,导致外贸"高出低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外贸政策实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实施效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国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举动入手,通过调低部分出口退税率,抑制资源类产品出口,调整外贸战略,希望实现"进口反替代"、"进出并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进口替代已经被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作为实现工业化目标的基本经济战略。对幼稚工业保护的理论也已被许多经济学家接受。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采取过进口替代的国家都经历了挫折或失败,因此,这似乎并非是一条通往经济发展的实际而成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是大力扩大出口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基本上是"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模式.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但有严重的弊病.实行对外开放,要在全国不断发展和增加外向型经济的成分和比重,促使我国原有的"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过渡.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建立"出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就能带动全国经济与"进口替代"模式向进出口替代综合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5.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了调整,主要体现在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等,这些调整对我国贸易的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调整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3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历经调整,从进口替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到如今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战略。贸易战略选择正确与否,其能否顺应国家的经济客观环境,是对一国能否从对外贸易中获益以及获益大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2001年我国加入WTO,参与全球贸易,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应当如何调整,成为我国急需讨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与LLSV横向研究不同,本文从纵向检验了现金股利法律保护替代模型与结果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首先,纵向分阶段的回归分析和差异检验表明:两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法律保护较弱的阶段,法律保护替代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随着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法律保护结果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更有解释力。其次,检验了我国交叉上市公司与无交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的差异,进一步证明了现金股利法律保护结果模型的适用性。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现金股利支付率与每股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增长机会不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说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不是根据盈利状况和增长机会做出的。  相似文献   

18.
贸易发展战略的新角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经济学界常把一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划分为三种类型:1、内向型战略,即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2、外向型战略,即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3、平衡型战略,即把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结合起来的贸易战略。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贸易战略模式的评价有较大的分歧和争议,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选择这些贸易战略模式的实绩更使人们感到困惑。土耳其、墨西哥等国实行的进口替代战  相似文献   

19.
一、理论论争6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上,发展经济学家出现了意见分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理论,即内向经济发展战略论和外向经济发展战略论。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有必要首先以短期的初级进口替代(即用国内生产替代非耐用消费品和某些工业投入物的进口)发展本国经济。这种初级进口替代  相似文献   

20.
<正> 贸易战略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许多学者对我国应采取什么贸易战略提出了许多见解。但是,“外向型”或“内向型”战略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却没有比较深刻的回答,以致贸易战略的研究仅仅限于“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等表面上的争执,无法深入下去。本文从最基本的概念着手,说明“外向型”或“内向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贸易战略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外向程度,即贸易战略的外向度是个可在一定范围内取值的变量。它体现为综合各种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