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与中国的金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理论上说,对外贸易流量同时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流量,因而在贸易与金融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渠道.中国持续走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顺差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途径及相互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日长期外贸顺差成因的异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出现了持续较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两国各自的贸易顺差的成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的不同.总地来说,制度因素是中国长期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技术因素是日本长期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因素.相对于日本,中国贸易顺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且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前景盲目乐观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并购的20年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并购呈现半行政化的特点,是以"保定模式"和"武汉模式"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合并.第二个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一直到现在,股份制的推出,资本市场的建立,都给企业兼并搭建了平台,中国的并购开始进入全市场化的转型整合期,中国的所有企业,在这一时代,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并行不悖。在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消费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是政策导向的重中之重,这也必然使美国背负巨大的债务。中美贸易顺差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运行的一个部分,深受其影响。对其中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周纪安 《中国经贸》2008,(17):32-3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有8年处于逆差,90年代只有1993年是逆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外贸持续保持顺差,2005年达到1019亿美元,2006和2007年又迅速攀升到1775亿美元和2622亿美元。贸易顺差增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成为国外压制人民币升值和制造贸易摩擦的借口。实际上.中国外贸持续保持顺差.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有8年处于逆差,90年代只有1993年是逆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外贸持续保持顺差,2005年达到1019亿美元,2006和2007年又迅速攀升到1775亿美元和2622亿美元。贸易顺差增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成为国外压制人民币升值和制造贸易摩擦的借口。实际上,中国外贸持续保持顺差,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商品耐用性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对中国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收支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耐用品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但其增速远低于耐用贸易品.从长期看,国内实际资本存量快速扩张是推动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顺差不断走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和非耐用品跨时价格下降是抑制非耐用品贸易顺差的有力因素,而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对耐用品贸易顺差不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本文还分析了相关变量问的短期动态关系,并根据长短期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崛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舶来"的话语 "中国崛起"是舶来品,它是国际社会一部分人在讨论中国90年代以来的变化时所使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后来被转译到中国.不过它已经成为被接受的正面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9.
风靡于世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在20世纪末被确认在中国云南的藏区--迪庆.作为一个事件,此事即便不能列入"20世纪90年代10大新闻",列入"20世纪90年代准十大新闻"也当之无愧.回望那一事件,风烟过处,精彩似已消散,但当时种种努力中隐藏着的,却颇多惊心动魄.时代与个人、机遇与内力的种种关系,带着世纪末的诸多神秘与传奇色彩,也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贸易顺差背后的真实利得,本文借鉴"国民贸易差额"的概念,将海关统计的名义顺差按照所有权原则调整为国民贸易顺差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只是名义顺差大国;从所有权角度来看,中国是国民贸易逆差国。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对外贸易数量虚幻与福利实质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尽管我国农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顺差逐渐减少,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已失去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演进趋势,把握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对制定农业政策、推进改革和进行长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原产地规则存在过于宽松的缺陷,使得很多国产化率很低的加工制造品都能轻易地获得我国的原产地证书,从而极大地"夸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只有采用从价百分比标准,才能反映我国的真实贸易顺差.采用从价百分比标准对我国的贸易出口进行调整后,我国的贸易顺差大概缩减了一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遇了曲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挑战和危机,由此,深刻认识和汲取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苏共的悲剧才不会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15.
提出问题的背景 纵观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波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早期的债券市场从实物券场外柜台交易起步.90年代初,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为代表,出现了集中交易.在实物券托管结算系统出现风险后转变为记账式债券,90年代中期,国债期货交易如火如荼,在风险高度集中,防范不及的情况下,上交所发生了"3.27"事件.叫停国债期货交易后,场内债券交易开始趋向低迷.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应运而生,我国场外债券市场开始成型.  相似文献   

16.
何刚  袁毅 《辽宁经济》2004,(12):28-29
一、中国跨国经营主体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许多企业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海外.伴随"走出去"趋势,跨国经营正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在华投资行业结构与中美日三国的商品贸易数据来看,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它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日本在华投资一方面使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这说明了按原产地统计难以真实反映中美贸易平衡状况,需要进一步对原产地的判定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取得的成就 (一)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市场需求的拉动(见表1,图1)。 2.技术进步战略的正确选择(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确定贸易顺差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贸易顺差与GDP、消费与就业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刺激消费、促进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暂时不宜大幅度地减少贸易顺差,但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刺激消费等手段来减少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美贸易与中国的国际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美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虽然有限,但是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以前,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中国一边,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1895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基本上是连年逆差,特别是30年代以的,巨额贸易差居高不下,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