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行河南省淅川县支行在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使用上,立足贫困县实际,引导和督促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加强信贷管理,带动区域性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支农目的,同是也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风险。截止目前,该支行累计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85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贫困县支农再贷款的新路。一、管理支农再贷款的主要做法1、严格管理,提高资金安全性。一是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引导农联社在全辖信用社推行支农再贷款司法公证和“五不贷”…  相似文献   

2.
郑娟 《经济师》2002,(5):280-280
人民银行广东省遂溪县支行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对基层人民银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提出的要求 ,结合辖区经济金融实际 ,围绕如何组织存款 ,科学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 ,加大支农力度 ,发展地方经济的工作思路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确保了支农再贷款的安全。截至 2 0 0 1年 6月底 ,该行向县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 5 0 0 0万元 ,受益农户 2 0 42 0户。该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 995 92万元 ,比年初增加 16 6 16万元 ,增幅达 2 0 % ,居全市各农信联社之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
周敏 《当代经济》2007,(8X):56-56
支农再贷款的运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双赢之路。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既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增收,又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的运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双赢之路.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既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增收,又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忠芳  代宏远  刘玉华 《经济师》2001,(12):273-273
当前 ,支农再贷款在发放过程中 ,存在贷款利率过高 ,农民不同程度地存在贷款难 ,再贷款投向面窄 ,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 ,贷款总量不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于现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限制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对现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界限进行调整 ,改善再贷款的管理 ,优化再贷款的运作 ,使再贷款切实在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区别贷款用途 ,有针对性地使用浮动利率政策 ,使农民得到使用再贷款的实惠按现行规定 ,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为2 .32 5‰ (按一年期计算 ) …  相似文献   

6.
倪育新  王相  刘志平  武冬山 《经济师》2002,(10):244-24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在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以利差的方式帮助农村信用社发展 ,使之步出困境的一项优惠政策。农村信用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 ,既支持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又帮助自身增加收入 ,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山西省山阴县信用联社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一、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情况经课题组对 2 0 0 1年 1 1月末支农再贷款的各项报表分析 ,该县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有如下三个明显特征 :1 .使用面较窄。全县共有 2 0家农村信用社 ,而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农村信用社只有五家 ,占比 2 …  相似文献   

7.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有效实施货币信贷政策 ,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对那些历史包袱沉重 ,筹资困难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 ,对支持“三农”发展 ,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应看到 ,由于经验不足 ,办法措施不完善 ,支农再贷款的运行中也出现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提高。一、支农再贷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近年来 ,各级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当地政府制定的发展特色农业 ,加快结构调整和农业产…  相似文献   

8.
郭晋明 《经济师》2008,(10):195-195
文章通过分析支农再贷款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面对稀缺的金融资源,支农再贷款无论其配置结构还是收益率都未能达到最优的状态。本文借助经济优化理论和风险决策技术,建立了三个支农再贷款配置组合的优化模型及模型的求解方法,并以此对山西吕梁地区支农再贷款运用的绩效进行了量化研究,从而为支农再贷款实现优化配置提供了数量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支农再贷款作为央行窗口指导作用和货币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信用社向良性循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发现部分基层工作者在支农再贷款的认识上有误区,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误区主要是把支农再贷款误认为委托贷款。再贷款是中央银行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实施其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委托贷款是被委托单位受地方政府、企业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的委托,对指定的地区、单位、项目和指定的用途发放贷款的业务。再贷款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委托贷款纯属委托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  相似文献   

11.
齐跃进  韩秀男 《经济师》2000,(11):188-189
在当前特色农业发展步伐较快、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 ,新野县农村信用社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 ,科学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 ,突出对“两村五户”(信用村、贫困村及脱贫发展户、脱贫示范户、种植示范户、养殖户和庭院经济户 )的信贷支持 ,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确保了支农再贷款的安全。截止目前投放再贷款 2 5 0 0万元 ,支持全县出现各类专业农户 4.6万户 ,形成特色农业基地 42个。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 2 0 33元 ,今年一季度又增长 5 .5 % ,联社连续三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支持服务经济建设十佳单位”。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农村信用社处于特定阶段出台,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进一步增强,支农再贷款的政策设计理念和制度规定应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邱世星 《经济视角》2006,(10):54-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远战略,需要金融部门长期、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和金融配套服务。然而,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履职到位至关重要。农村信用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定位,建立支农的长效机制,将支农服务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最终形成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格局。———加大农信社信贷窗口服务指导。一是进一步用活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手段,更好地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符合新农村建设的信贷管理办法,促使辖区内…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在资金使用时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但现阶段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各阶段还存在着不同问题,做好制度建设、预算和支出管理、监督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才能使支农专项资金发挥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新疆作为全国的农业大区,农业发展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新疆经济的腾飞。近年来在党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新疆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探讨新疆金融财政支农对新疆农业发展的影响,利用新疆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两个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新疆金融财政支农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金融支农短期内不利农业发展,长期来看会促进新疆农业的发展;新疆财政支农支出短期长期都会促进新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整合支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支农中,农业信贷支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农业保险支农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应把农业信贷支农和农业保险支农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二者并进的支农模式,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金融支农的总体绩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发放支农再贷款,由最初的作为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大"三农"信贷投入的一项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扶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金融政策.但从运作实践来看,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仍需进一步增强,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进一步确立农民富天下富、农村稳天下稳的战略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财政支农政策的定位和取向,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和管理方式,支持与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最终目标。具体要做到:首先,要研究财政政策对支持和促进农业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定位和取向;其次,要创新和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再次。要加快财政改革步伐,才能更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农业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 ,给衡东县农村信用联社基层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带来了深刻变化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访农家苦、帮农家忙、解农家难的干群鱼水情重现。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 ,他们边学习边想方设法切实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干部作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贷款难”等问题 ,在用好支农再贷款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上办实事。今年以来 ,湖南省衡东县信用社在当地人民银行的鼎力协助下 ,一是大力组织支农资金。第一 ,今年共向人行衡阳中支申请支农再贷款 40 0 0万元 ,分二批发放到基…  相似文献   

20.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