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3):58-59
驱车在茫茫草原上前行,时常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石堆,石堆中插着柳枝,饰以五颜六色的经幡,当地人谓之"神树",这就是"敖包"。由沙石堆起的敖包就被信仰万物有灵的蒙古人视作天神地母的象征之物,而石堆上的柳枝则是"通天神木",萨满教的祭司通过祭祀敖包就能与蒙古人的最高神"长生天"进行交流。恋人在敖包下相会,大概就是要上天为自己的爱情作见证。  相似文献   

2.
天族精神     
从呼仑贝尔到腾格里湖,从天山脚下到肯特山上,无论在戈壁、在草原还是在高山,那里有游牧的蒙古人,那里就矗立着神圣的敖包。敖包是蒙古人祭奠天地的祭台。通过祭奠敖包,向天地自然倾诉自己感激敬畏之情,表达自己顺从自然意志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这里,马背上的民族在放歌高唱着自己的骄傲,沿着神圣的“敖包”指向,策马飞驰而去时,会发现千年的民族信仰与崇拜在这片金色的草原上奔腾不已,大草原的下面深藏的古老的游牧民族史诗以及历史与文化的波澜,由此而被掀动。  相似文献   

4.
把一块一块的石头,叠起来,垒起来,叠成一个个圆圆的敖包——这茫茫大草原的生命的路标。于是,羊群的叫声更加欢快,马儿的蹄声更加坚实;牧民的心啊,从此充满了美丽的梦想生活的自豪。把一块一块的石头,垒起来,叠起来,垒成一个个高高的敖包——这茫茫大草原的爱情的航标。于是,风儿向你敬礼,阳光向你欢笑。电当十五的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多少爱情的故事在这里演绎;多少爱情的航船从这里启锚……敖包──写于内蒙古召和草原@丘树宏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高耸的草原图腾柱在蓝天下寂寞矗立,满脸风霜的萨满巫师围绕着它喃喃祈祷,头戴鹿角帽的达斡尔女子静静地站在敖包旁,手捧鹿血酒,风儿轻轻拂过她的发梢,雪白的云朵在辽阔无垠的天边奔腾翻滚。这里是一片野花绣地、绿草如茵、毡房点点、牛羊成群的壮美牧场,这里是一个一年四季始终被大自然张扬的色彩包裹  相似文献   

6.
蓝天白云相依,骏马羊群如梭。英雄与天地同在,美人与草原共辉。天覆盖在绿色的草地上,草铺开在蓝色的天幕下。天和地、草和羊,在演绎着一种和谐。蓝色的天,绿色的地,白色的羊群,红色的衣裳,金色的阳光,科尔沁草原在五颜六色中铺开了美丽的织锦。大地、天空、白云、阳光、青草、流水、羊群,这里是人间的天堂,这里是天堂的人间。策马奔驰在广袤而敞亮的草原上,你会觉得你的血液在奔涌,你的生命在流淌。数百年来,巴音昌呼格河的涓涓溪水环绕着耸立在阿拉腾甘德尔敖包旁边的陵园。这里蓝天如碧、苍松翠柏、绿草如茵、牧马嘶鸣、牛羊成群,簇拥着…  相似文献   

7.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记得行走在内蒙大草原的时候,车到西乌珠穆沁旗宝利格苏木,偶遇了民间祭敖包、赛马、摔跤等节庆活动,好不热闹,尤其是和牧民们一起享用的正宗内蒙古手抓肉的美味,至今让我回味无穷。这是一处纯净天然的大草原。蒙古包外,蒙族阿妈们早早地支起火炉准备美味的手抓羊肉。在牧区,手  相似文献   

8.
<正>"沃其贝"(达斡尔语,意为祭敖包),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源于蒙古族的"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土或鼓包),是由萨满主持的膜拜神灵祖先的祭祀仪式。几个世纪以来,我国北方各古老民族的所有祭坛上几乎都被萨满教占据。一般认为,萨满教起源于原始狩猎。萨满分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达  相似文献   

9.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由石头垒起,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彩旗、哈达,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  相似文献   

10.
《东北之窗》2014,(8):55
正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位于克什克腾旗西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75公里,是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862公顷。白音敖包是蒙古语,意思是"富饶的山",山上有蒙古族祭祀的大型敖包,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这里都举行具  相似文献   

11.
<正>"再有10来天,我们就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不用再吃旱井水了!"听到这一喜讯,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哈拉敖包村村民张三狗激动得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两只手一个劲儿地往裤兜上蹭。哈拉敖包村位于沟壑纵横的峁梁山区,20多户村民吃水一直是个大难题。"往1000多米的山圪梁上引水,无异于走‘蜀道’,  相似文献   

12.
王霞 《魅力中国》2014,(6):333-333
草原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我国草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导致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加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通过对我国草原荒漠化的现状进行探讨,了解国外草原荒漠化的立法状况,总结我国在草原荒漠化治理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分析我国草原荒漠化治理在法制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探讨并提出我国草原荒漠化治理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再有10来天,我们就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不用再吃旱井水了!"听到这一喜讯,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哈拉敖包村村民张三狗激动得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两只手一个劲儿地往裤兜上蹭. 哈拉敖包村位于沟壑纵横的峁梁山区,20多户村民吃水一直是个大难题."往1000多米的山圪梁上引水,无异于走'蜀道',难上加难啊!像这样吃水难的村民,全旗还有百十户,今年一定要解决."在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过程中,旗镇两级领导反复研究协商给哈拉敖包村引水的问题,最终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14.
梦里草原     
一茶 《中国西部》2011,(8):116-117
我从来没到过草原,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因此而觉得遗憾。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情结,当你听到马头琴穿越时间缝隙的低鸣,当你幻想置身于万里苍茫的草原,当你用心去感受蒙古敖包下喃喃的絮语,当你试图去理解回荡在空气中的马背民族的历史,你也会和我一样有一种想靠近她的冲动。关于蒙古民族的起源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苍狼与白鹿。传说中,北方额儿古涅·昆的山洞里住着一只青色的狼,碰到了一只作为它未来的伴侣的鹿,双双跑到了后来的蒙古国土。  相似文献   

15.
历史时期草原民族游牧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牧是草原民族基本的经济生活方式,包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特征的游牧方式,以及依各有分地为原则确定的游牧空间。数千年内草原民族依照这两项基准在草原上建立了生活秩序与空间秩序,并以此为基础推动草原社会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燕 《中国西部》2011,(19):40-41
雪山是白色的,唐布拉草原是绿色的,当五六月份草原上开满红花的时候,整个唐布拉就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天离云低,花海无边.宛如一副千里画卷。就是在这样一片草原上,有一朵“红花”曾开过,开遍每个人的心中,它红得像海一般宽广,红得像海一般深远。  相似文献   

17.
李玉建 《走向世界》2014,(23):26-31
坝上草原是每一位风光摄影人都向往的摄影胜地,这里草原延绵,风光优美,一年四季都不会让采风而来的摄影人空手而归。其中的塞罕坝草原被山东摄影师李玉建称为他“眷恋的那片草原”,从山东济南到塞罕坝不到1000公里的路途上不知留下了的多少脚印的车辙。车影相随,从山东出发,目的地塞罕坝,李玉建的心情像草原上空的白云一样爽朗。  相似文献   

18.
适逢共和国五十华诞前夕,我 们来到了海西州乌兰县茶卡 盐湖边上的察浩特大草原上,这里的牧民正要举办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初到草原,给我们最深的第一印象是,蒙古包里的现代化设施VCD和电视机,精美的栽绒地毯,高高摞起的织绵锻棉被,各式纯毛毛毯,小餐桌上的干鲜果品,把牧民们崭新的生活真实而又清晰地浓缩在我们眼前。 在草原上的蒙古包里,我们有幸遇到了和我们一起参加“那达慕”大会的西北民院讲师才布西格,他这样告诉我们,查汗浩特草原的所在地乌兰巴音乡,旧称达布逊戈壁旗,意思是有盐湖的戈壁草原,曾是青海蒙古族的2…  相似文献   

19.
草原纪行     
一、初识大草原秋风乍起、天高云淡的日子,和朋友们相约前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旅游观光。一路上,从未去过草原的我们,满脑子吟颂草原的诗词歌赋。上小学时背诵的那首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是大草原定格在我们脑海中的经典图画。而《敕勒歌》画面背后的苍凉,是少不更事的我们当时无法领略的。汽车在略显荒凉的草原上疾驶,四周空旷寂静。原野上并没有想象中葱茏茂密的水草,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处处皆为农垦的痕迹。车窗外,零零星星的牛羊在收获后的田野上漫步吃草,悠闲地甩着…  相似文献   

20.
冯雪娟 《北方经济》2006,(11):17-18
草原是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从草原面积来看,我国是草原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从人均占有草原资源来看,我国又是草原小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在我国,如何保护好、建设好草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