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农业保险经验借鉴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农业的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开展农业保险尤其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试点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即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组织,建立"三级"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辽宁省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保险业商业化经营运作与农业自然灾害保险风险相对较大的矛盾下,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应以政府主导型模式为主,同时辅以指数化、证券化等市场化发展模式。辽宁省应进一步完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相关政策,寻求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是保险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的“靠天吃饭”决定了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的客观存在,农户的生产规模决定了农民家庭难以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处理农业风险,加之农业保险领域的信息不对称,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路径是政府的制度供给。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随着农业产业化、设施化的发展,农民对农业投入增加的同时,农业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如何建立与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就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机制创新,试图为浙江走出农业保险困境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对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的主要模式;农业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损失会非常严重,而农业保险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防范,势必成为现代化农业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政策性农业保障机制的关系着手研究,针对农业保障机制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提出政府买单的模式是政策性农业保障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宇  徐润宁 《中国电子商务》2013,(4):200-200,202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各国保护本国农业避免农业风险的主要做法,通过对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客观分析,探索符合黑龙江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做法。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制度;通过合理的财政补贴制度调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增加农业保险公司抵抗巨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特色农业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发挥农业保险"稳压器"和"助推器"的作用,对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阜阳市农业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显著,拥有大棚蔬菜、果蔬、畜禽、中药材等几大特色农产品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但特色农业投入多、价值高、风险大,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特色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农业保险加以保障。近年以来,阜阳市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保险试点与推广拓展工作,成效突出,同时也存在特色特色农业保险需求满足度不高、覆盖面有待拓展、协作机制有待增强等问题,应从开展特色农险产品创新、建立多元化特色农险协作机制、营造特色农险发展环境等方面推动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静  马利军  胡佳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9):149-150
农业是国民之本,我们要重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对于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传统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除了应当从各方面建立有效的政策保护体系外,农业保险也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针对政府法律规范、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及投保人等方面对我国的农业保险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对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少自然灾害与贸易摩擦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对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  相似文献   

9.
郭赛男 《中国市场》2013,(16):92-94
2013年,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该法规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迈入法律体制规范发展道路,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法规对于农业保险的定位表现出明显的政策性导向,将指导我国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性质和道路走向。那么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适应当前我国国情,是否能够成为农户的最佳选择,又能够为农户带来怎样的福利呢?各方主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职能角色,又该在实践操作中如何运行呢?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农业保险性质定位的分析之后,从数理角度分析农户在商业性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之间的理性行为决策,采用福利最大化分析法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产生的福利效应,并从农户的角度提出适合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张文武 《商场现代化》2007,(30):204-205
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是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吉林省安华农险是保监会批准试点的第二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是对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在试点进程中,面对自然灾害风险巨大、政策配套支持不足、各方主体认识不一、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经验等问题公司进行了很多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保险机构的经营、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等在内的农业保险发展环境仍不完善,制约了农业保险发展.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建立起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需求的农业保险体系,使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翔 《商业研究》2004,(13):157-159
伴随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农业保险日渐萎缩。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在加入WTO以后更需要农业保险这一有力的工具,分散风险、保障农民收入,对农业生产提供政策性支持。因此寻求适宜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便是当务之急。20几年农业保险的商业化经营和各地开展的合作化组织形式的试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国外的先进做法也可资借鉴。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自然条件亦不相同,所以不适宜采取统一的模式。另外,农民收入水平过低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深层原因,因此在我国开展农业保险是一项很艰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产业。近年来,因自然、市场等多重风险,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且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的损害更是难以预测。因外部环境、农户个体等诸多影响,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参保率低。鉴于此,以天津市蓟州区部分农户为调查对象,基于风险偏好等视角,通过问卷及走访调研探讨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因素,试图为完善我国保险体系、提高农户参保率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许多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保险意识比较淡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方式存在隐患,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尽早出台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农业保险的监管力度,加强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力度,建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通过专门机构进行农业风险的再保险,提高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支农惠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理论上厘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文章指出,将其目标设定为效率,意味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而提升农业效率;而将目标设定为公平,意味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保护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以及作为弱势群体之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弱质性使得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这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新疆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农业保险排斥视角看,新疆农业保险地理排斥,保险评估排斥,保险条件排斥,保险价格排斥,保险营销排斥等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新疆农业保险的发展。应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改革农业保险职能,实行政策性业务的专营和竞争,努力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增强新疆农业保险融入。  相似文献   

17.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松  李娟 《商业研究》2008,(2):188-190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保险不能实行商业化运作,而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才是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可行之路。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必须深化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必要性的认识;必须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规章建设;必须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必须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农业保险稳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诸如巨灾风险缺乏转移分摊机制、承保风险范围小和费率高等问题却使农业保险陷入供给和需求不足的困境中。因此,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组织再保险、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风险证券化,对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是一种转移农业风险、分摊农民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工具,具有稳定农民收入、为农业信贷提供担保、促进农业产业化、均衡收入再分配等功效,然而在纯商业化运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历史启示,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结合发展、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条合适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陈敏 《商场现代化》2006,(29):210-211
受国家农业保险不景气的大气候影响和自身存在的生产力弱势特性,库区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做大做强农业保险对库区“三农”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应采取阶段性的政策性与商业性有机结合的保险开发模式,有效转移农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