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8年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10周年,尽管经济危机一词已为人熟知,但需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其定义进行重新界定,并对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加以区分。对经济危机发生具体原因的理论阐释,如社会生产的无计划论、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失调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不足论、利润率下降趋势论、固定资本的更新论和资本的过度积累论等,均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中包裹着内核的外围理论,与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根源论这一内核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主体架构。资本家的贪婪、政府监管不力、虚拟金融过度发展、信贷消费过度、经济金融风险低估、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危机诱因,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枝节或节点,并与内核和外围理论一起构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相互关系的演化,阐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虚拟经济通过其独特的定价机制引发金融泡沫,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进程则扩大了虚拟经济的作用范围,扩大了金融体系的社会化风险系数,并为国际性投机行为的泛滥创造了条件。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我想讲一点积极的因素. 从当前的金融危机来看中国的产业发展,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实体经济层面和虚拟经济层面产生的关系.我们讨论中国向何处去,首先我们要看我们现在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成因解释大多仅停留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唯有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才指出了其本质和根源。虽然其也提出了一些化解措施,但由于时代不同,指导价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会略显不足。从战略的高度看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首先,要对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有一个准确认知;其次,要推进金融体制在改革中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失败的教训;最后,要提防被当前金融危机下的意识形态之争所迷惑,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凯恩斯以及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危机原因的阐述都非常强调实体经济的需求或供给方面的因素,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冲击来解释经济危机是现有经济周期理论的主流。在主流经济周期理论中不存在由于单纯债务、资产等问题引起的经济危机。但是在当代发达经济中,负债状况的变化与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联系在一起,而这些资产价格波动又与收入和就业联系在一起。欧美国家在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长期引导下,其金融杠杆不断延长,直到2008年欧美经济中不断被延长的金融杠杆断裂引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人们才开始重新关注资产价格及其波动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开始思考"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理论逻辑可能有严重问题。人们观察到的真实情况是:在有效需求尚未出现问题的时候,投机过渡导致的资产价格暴跌会引起金融杠杆断裂,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紧缩,从而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这与传统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产生了颠覆性的冲突。从资产价格波动的视角来重新建构建经济周期理论就是要给当代"去工业化"或"经济虚拟化"发达经济的经济周期一个符合实际的解。  相似文献   

7.
对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为我国经济界所重视,且最近10年成为理论经济学研究热点,其中,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属于重要的研究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为了对我国虚拟经济风险有进一步的认识,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试图从对10多年来学者们在虚拟经济系统风险问题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我国虚拟经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金融监管从宏观层面正在逐渐全方位走向微观层面。首先,从监管研究方法的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起,金融监管由抽象而定性的理论层面对监管必要性论证偏向于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定量研究。其次,从监管理论目标的角度看,事实上历史上发生的金融危机可以划归为两种:源于宏观经济的危机和源于微观经济的危机;那种传统的防范宏观经济危机的事后监管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而成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以及政府监管措施的缺失,导致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虽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当今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根本矛盾并未因此改变,所以重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而成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以及政府监管措施的缺失,导致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虽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当今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根本矛盾并未因此改变,所以重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点与"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及其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迪,为中国在今后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后已广泛影响到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从营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西方有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采取以下措施:精简产品组合;改进产品定价;加强信任。笔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营销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完全等同于西方。中国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降本增效,调低价格;开拓融资,力保生存。其相应效果依次呈递减状态。在加强信任、增强信心方面,企业普遍重视不够,而政府层面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不断蔓延开来。对中国来说,如何从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启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秩序重建、金融创新与监管、政府干预与市场原则、投资银行出现危机的原因、金融高杠杆、资产证券化的未来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等与金融危机相关的10个问题,是我们在理论上应该作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至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封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中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此次危机的发展脉络,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基础上,从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六个方面得出了对中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的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学界的广泛思考。新卡莱茨基学派以收入分配为起点,对金融主导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矛盾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提出了一套涵盖危机成因、传导机制和对策等方面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新卡莱茨基学派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主导的资本主义体制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并使企业对短期金融投资的偏好大于对长期固定资本的投资,导致了社会总需求不足和经济停滞的趋势。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放松金融管制、鼓励低收入家庭扩大债务来支撑消费的措施,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并且通过外贸渠道和金融渠道将危机扩散至全球。对新卡莱茨基学派关于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研究进行梳理,或许能够为促进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上市公司来说,危机有着不同导火索,危机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从非常态转换到常态的能力构成上市公司危机管理能力的核心内容,这种能力应构成上市公司综合能力的一部分.本文在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危机的来源、危机管理内容及能力测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revealed in the recent deep recession steams from the condition of balance sheets. Generally high leverage and strained maturity mismatches build up slowly but generate a financial structure so brittle that the impulse that eventually sends it crashing is hard to identify.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had been rendered more vulnerable by the financial reforms that swept away the Glass-Steagall regulations. The crisis made the inadquancies of the ruling macroeconomic paradigm painfully obvious. DSGE models generally did not include a financial sector and did not take the possibility of dramatic instability seriously. Unanticipated violations of budget constraints do not fit easily into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offers an account of the Euro crisis based on post-Keynesian monetary theory and its typology of demand regimes. Neoliberalism has transformed social and financial relations in Europe but it has not given rise to a sustained profit-led growth process. Instead, growth has relied either on financial bubbles and rising household debt (‘debt-driven growth’) or on net exports (‘export-driven growth’). In Europe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been amplified by an economic policy architecture (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 that aimed at restricting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This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y regim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paration of monetary and fiscal spheres has turned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 into a sovereign debt crisis in southern Europe.  相似文献   

19.
鲁比尼视野中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因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预言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而备受瞩目。危机爆发后,他跟踪研究,对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若干独特见解。他尝试分析危机的原因,展望经济发展前景,提出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但是,作为西方经济学家,他对危机根源等问题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