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影响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近半年来,我国报刊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进行的,不受剥削的、并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不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2.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問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問題之一。研究这个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认识生产关系的性质,正确划分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安排二者的比例关系,研究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等等。本文打算就这个問題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并与何鍊成同志商榷。不妥当的地方,請同志們指正。生产劳动,是和生产过程分不开的,因此,它同生产过程一样,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考察。正如馬克思  相似文献   

3.
读了徐节文同志《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许柏年同志《略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杨长福同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三篇文章,感到很有启发。其中有许多意见我是同意的,但有些意见还不敢苟同。本文准备再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谈几点补充意见,以就正于徐、许、杨三同志和其他同志。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吗?徐文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并认为这是马克思的原意。我认为,这个出发点是值得商榷的,是与马克思的原意不完全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把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真正创造财富。马克思对生产劳动问题的考察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从简单劳动过程出发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价值增值过程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其中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其次,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仍然是创造财富;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应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来不断扩展外延。界定标准是行业的劳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其内涵包括使用价值规定性、价值增殖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界定的意义是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及统计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赫金鸣 《经济纵横》2007,(11):10-13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应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来不断扩展外延.界定标准是行业的劳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其内涵包括使用价值规定性、价值增殖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界定的意义是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及统计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正> 近来,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提出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应如何区分以及与此相关的国民收入应如何计算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在经济工作方面和统计工作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而且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一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于光远同志在《中国经济问题》1981年第1期上发表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一文,指出:“直到现在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其它就不是,而且把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又狭窄地理解为直接处理劳动对象的劳动。这种在解放初期从苏联那里学米的错误理论……在实践上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我们计算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的理论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家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土地、资本、劳动三位一体的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在论述整个问题以前,有必要再明确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炼成同志最近发表的《再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研究》一九六五年第一期)一文,对他有关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读了该文以后,我对其中的许多意见,仍感到不能赞同。因此,本文准备就达个问题,再次与何炼成同志商榷。我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直接参与生产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只能局限于物质生产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和明确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于合理安排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和服务事业,研究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如何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到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关系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改革。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近年来,由于实践的需要,经济学界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统一的角度阐述了生产劳动的完整定义,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生产劳动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的适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及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具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意义,但是难以全面反映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可以也应当结合当代经济实际予以拓展,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概括地说,第一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二部类是指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三部类进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这样按照社会产品结构来划分社会生产三大部类结构,划分结果比较周延,有利于根据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及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服务的其他活动,都是为了向大自然索取社会产品,用以满足社会需要。但是,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本身又是消费的过程。在生产中不仅要耗去劳动,而且消耗原料、材料、燃料……等。这种生产的消费同生活的消费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就是生活的消费过程,不再提供任何物质资料,而生产的消费却能提供新的社会产品。这样,人们进行物资资料生产的时候,就要计算生产中化费多少劳动、多少生产资科,并向生产中新创造的产品进行比较,以探明经济效果的大小。这种比较实质上就是生产中化费多少劳动时间同取得多少社会产品的比较。但是,在社会主义阶段,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量,还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精神劳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精神劳动和脑力劳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也是既有同质性 ,又有差异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劳动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 ,既有有形产品 ,又有无形产品。精神劳动者 ,同样要通过各种形式交换其劳动所凝结的价值。精神产品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精神劳动具有独特的发展趋势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现代精神劳动将成为社会生产劳动的主要形式 ,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华华 《生产力研究》2005,26(11):23-25
研究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时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则不创造价值的看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用劳动的“广义物质规定性”来替代“狭义物质规定性”,将劳动概念统一为常态劳动,这一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它们都具有自然物质属性,均能创造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性质特征都类似。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进行科学界定,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必须打破生产劳动比非生产劳动重要的观念。只有具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9.
读了王继唐同志的《论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几个问题》一文,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现提出一些浅见与王继唐同志商榷,并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生产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王文指出:“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范围问题,应当同我国统计国民收入一样,仅仅统计物质生产领域,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的原理,是我们统计产品产值指标的重要依据。”统计学界的同行们都知道,产品产值是以货币价值形态表现的劳动生产成果总量。统计产品产值要以生产领域为计算范围。而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以物质生产为标志是马克思从抽象理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意义上论述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在《剩余价值学说史》著作中都谈到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要结合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加以制定。马克思详细地论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这部重要的著作中,用了一百七十多页的篇幅加以论述。可见,马克思对于这个理论是多么重视并且赋予它以多么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生产劳动,应该按照什么标志来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于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历来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多年来,在我国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界一直流行着一个理论,那就是只有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的一切劳动都是非生产劳动。坚持这种理论的最近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在这部辞典的第112页上写道:“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与此相应的是非生产劳动,即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